首页 > 植物 > 常绿植物 > 海南薯

海南薯

编辑:余卓凡发布时间:2021-02-08 13:06:36

海南薯(学名:Ipomoeastaphylina)是旋花科番薯属的植物。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850米的地区,见于灌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拉丁名
Ipomoea staphylina Roem. et Schult.
别名
野番薯(广西)、锥花薯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花目
旋花科
海南薯
亚科
茜草亚科
咖啡族
番薯属
类型
常绿花灌木类

与海南薯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攀援亚灌木,茎圆柱形,表面具粗糙的小疣或绉纹,幼枝有细棱,被短柔毛或变无毛。叶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5-)8-16厘米,宽(4-)7-13厘米,顶端锐尖或骤然短渐尖,基部浅心形以至截平,全缘,叶面近无毛,背面通常被短柔毛,侧脉7-9(-13)对,平行射出,至边缘弧曲,细脉网状,在背面明显;叶柄长小5-10厘米,粗糙,被少数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排列成总状,连同总花序梗长3-13厘米,总花序梗比叶柄短,与花序轴同被褐色短柔毛;小苞片卵形,长1-1.5毫米,早落;花梗长7-10毫米,无毛;萼片稍不等长,外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5毫米,顶端圆,内萼片近圆形,长5.5-6毫米,顶端圆或微凹;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内面紫红色,长2-2.5厘米,管状,向上部1/3处扩大宽约10毫米;雄蕊不等长,着生花冠管基部,花丝基部稍扩大,被毛;子房圆锥状,无毛,2室,柱头头状2裂。蒴果卵形,褐色,具花柱基形成的小凸尖,高8-9毫米,4瓣裂。种子4,黑褐色,长4毫米,顶端有一簇长绵毛,毛长于种子2-3倍;子叶绉折。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850米的灌丛。

分布范围

多产自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东南、云南南部等地,马达加斯加,印度及老挝也有分布。

物种区别

本种常易于和金钟藤Merremiaboisiana(Gagn.)v.Ooststr.相混淆,但本种的茎常具瘤状的皮孔或茎皮绉凸,小枝有瘤状皮孔及细棱;叶背面明显被毛;花序常较叶短;花冠瓣中带无毛;种子有长绵毛。

相关植物
  • 彩叶番薯

    形态特征彩叶番薯地下有块根,茎蔓性,能匍匐或悬垂生长。叶不规则心形或缺裂,叶面有紫红、乳白斑纹,甚为柔和美丽。生长环境生性强健,不耐阴,性喜高温,生育适温约20~28℃,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阴暗处叶色淡化。

  • 短柱头菟丝子

    产地分布产云南大理。分布印度北部、东部,锡金,缅甸,印度洋中之岛屿(毛里求斯)。形态特征花较小(约长6毫米),花冠裂片相当于花冠管长的1/3或1/2;花药较短且无柄着生于花冠弯缺处;柱头短,圆锥状,近于无柄,多少直立。生长习惯

  • 五叶藤

    别名五爪龙(《南宁市药物志》),牵牛花、假薯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五齿苓(《广西本草选编》)。入药部位植物五爪金龙的茎叶或根。性味味甘,性寒。归经入肺、肾、膀胱经。

  • 近无毛飞蛾藤

    产地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及陕西南部有分布。形态特征近无毛飞蛾藤是大果飞蛾藤的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及叶近无毛。生长习惯生石灰岩灌丛及林缘,海拔1200-1800米。繁殖培育

  • 近无毛蓝花土瓜

    产地分布产南宾川、丽江。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中间鳞蕊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黄伞白鹤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五爪金龙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细苞银背藤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土丁桂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