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草木樨状黄耆

草木樨状黄耆

编辑:赏冠村发布时间:2021-02-09 15:18:05

草木樨状黄芪(拉丁学名:AstragalusmelilotoidesPall.)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常用做优质牧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从东北到西北各省区均有野生分布。在山西西部、河北、河南、山东也有,国外分布于前苏联和蒙古。该植物常被用作饲料。

拉丁名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
别名
草木樨状紫云英、扫帚苗、马梢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
豆科
肾形子黄耆
亚科
蝶形花亚科
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黄耆属
类型
草本类

与草木樨状黄耆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

茎直立或斜生,高30-50厘米,多分枝,具条棱,被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

羽状复叶有5-7片小叶,长1-3厘米;叶柄与叶轴近等长;托叶离生,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1.5毫米;小叶长圆状楔形或线状长圆形,长7-20毫米,宽1.5-3毫米,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渐狭,具极短的柄,两面均被白色细伏贴柔毛。

总状花序生多数花,稀疏;总花梗远较叶长;花小;苞片小,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梗长1-2毫米,连同花序轴均被白色短伏贴柔毛;花萼短钟状,长约1.5毫米,被白色短伏贴柔毛,萼齿三角形,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旗瓣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先端有不等的2裂或微凹,基部具短耳,瓣柄长约1毫米,龙骨瓣较翼瓣短,瓣片半月形,先端带紫色,瓣柄长为瓣片的1/2;子房近无柄,无毛。

荚果宽倒卵状球形或椭圆形,先端微凹,具短喙,长2.5-3.5毫米,假2室,背部具稍深的沟,有横纹;种子4-5颗,肾形,暗褐色,长约1毫米。

花果期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草木樨状黄芪为广旱生植物。从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带到荒漠草原带都有分布。常作为伴生种出现在宁夏中部的花针茅、戈壁针茅荒漠草原区,也见于黄土高原丘陵、低山坡地的长芒草(Stipabungeana)、大针茅(Stipagrandis)干草原群落内;在蒙古高原东部近草甸草原地带,草木樨状黄芪散生在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大针茅草原刈草场中,也可见于碎石质、砾质轻砂或沙壤质的山坡、山麓、丘陵坡地及河谷冲击平原盐渍化的沙质土上或固定、半固定沙丘间的低地。在内蒙古东部沙地、可混生在榆树(Ulmuspumila)、黄柳(Salixgordejevii)、冷蒿(Artemisiafrigida),或叉分蓼(Polygonumdivarcatum)、黑沙蒿(Artemisiadrdosica)群落中,形成草原带的沙地草场,在伊克昭盟西南部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陕北,甘肃河西沙漠地区,则与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黑沙蒿、沙鞭(Psammochloavillosa)、老瓜头(Cynanchumkomarovii)及一年生沙生植物组成沙地放牧草场,较少见于砾质的草原化荒漠带。耐旱、耐轻度盐渍化生境。其生长状态常随环境而异,在干旱的生境,呈典型的旱生状态,叶量少,雨量充裕的年份,植株高大,叶量增多。在黄土高原中西部于5月返青,6月下旬~7月上旬现蕾,7~8月开花,8月中旬~10月上旬果实成熟。

分布范围

产长江以北各省区。生于向阳山坡、路旁草地或草甸草地。原苏联、蒙古亦有分布。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草木樨状黄芪为中上等豆科牧草。春季幼嫩时,为马、牛喜食;山、绵羊喜食其茎上部和叶子。开花后茎秆粗老,适口性降低。骆驼四季均喜食,为抓膘牧草。缺点是叶量较少,产草不高。通过引种驯化,可发挥其植株高大,根深耐旱,容易采种的优点,改善其茎叶比例,培育为适应半干旱地区的优良牧草。可作为沙区及黄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草种,茎秆可做扫帚。

变种

细叶黄耆(变种)(东北植物检索表)

植株多分枝,呈扫帚状;小叶3片,稀5片,狭线形或丝状,长10-15(17)毫米,宽约0.5毫米。

产长江以北各省区。生于向阳山坡、路旁草地或草甸草地。原苏联、蒙古亦有分布。

相关植物
  • 黄绿黄耆

    形态特征茎较粗壮,平卧,长60-70厘米,直径2.5-3毫米,具细条稜,上部疏被白色短柔毛,常不分枝。羽状复叶黄绿色,有17-21片小叶,长5-11厘米;叶柄长2-5毫米;托叶分离,三角状卵形,长6-8毫米,先端钝,疏生缘毛或近无毛;小叶上部的对生,下部的近互生

  • 小叶鹰嘴豆

    形态特征小叶鹰嘴豆叶轴顶端具螺旋状卷须,叶具小叶6-15对,对生或互生,革质,倒卵形,顶端圆形或截形,裂片上半部边缘具深锯齿,先端具细尖,长4-12毫米,宽3-7毫米,小叶两面被白色腺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5-5厘米,被腺毛;萼绿色,深5裂,裂片披针形,长1.2厘米,密

  • 短叶锦鸡儿

    入药部位根。性味味苦、辛,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高血压病,痈疽,疮疖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熬膏敷。

  • 金州锦鸡儿

    形态特征金州锦鸡儿CaraganalitwinowiiKom.小灌木,直立,高30-60厘米。枝灰褐色,有棱。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或于短枝上集生,托叶2,硬化变成针刺,长1.2-1.3厘米,褐色;叶柄长5-10毫米,密被毛;小叶8-10对,小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小叶

  • 庭藤

    形态特征灌木,高0.4-2米。茎圆柱形或有棱,无毛或近无毛。羽状复叶长8-25厘米;叶柄长1-1.5厘米,稀达3厘米,叶轴扁平或圆柱形,上面有槽或无槽,无毛或疏被丁字毛;托叶早落;小叶3-7(-11)对,对生或近对生,稀互生或下部互生;叶形变异甚大,通常卵状披针形、卵状长圆形

  • 华东木蓝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1米。茎直立,灰褐色或灰色,分枝有棱。无毛。羽状复叶长10-15(-20)厘米;叶柄长1.5-4厘米,叶轴上面具浅槽,叶轴和小柄均无毛;托叶线状披针形,长3.5-4(-8)毫米,早落;小叶3-7对,对生,间有互生,卵形、阔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

  • 四花野豌豆

    形态特征偶数羽状复叶长5-9厘米,叶轴顶端卷须单1或分支;托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0.3厘米;小叶8-10,狭长圆形,长1.2-1.4厘米,宽0.4-0.5厘米,先端钝,微凹,基部圆形,无毛。总状花序短于叶,通常具花4朵,密集于花序轴顶端;花梗被硬毛;苞片早落;花萼钟状,长约

  • 牛枝子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20-60厘米。茎斜升或平卧,基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粗硬毛。托叶刺毛状,长2-4毫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狭长圆形,稀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8-15(-22)毫米,宽3-5(-7)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基部稍偏斜,上面苍白绿色,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粗

  • 白花羊蹄甲

    种属概述所属卷:BauhiniaL.所属科:Caesalpiniaceaenom.conserv.中文名:白花羊蹄甲其它中文名:洋紫荆、红紫荆、弯叶树、老白花皮、白花洋紫荆、埋修原产地:广东、印度化学成分

  • 光萼筒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30厘米,具条纹,散生白色或混有黑色柔毛。羽状复叶有7-11片小叶,长6-9厘米;叶柄长3-5厘米;托叶叶状,离生,卵状椭圆形,长12-17毫米,宽5-8毫米,具白色缘毛;小叶长圆状卵形,长1.5-2.5厘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