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序榆
长序榆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Sophora japonica Linn.
- 别名
- 滇枣,麦抱
- 门
- 种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蔷薇亚纲
- 目
- 豆目
- 科
- 蝶形花科
- 种
- 槐
- 亚科
- 含羞草亚科
- 族
- 印加树族
- 属
- 槐属
- 类型
-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长序榆相似植物
中国长序榆,简称长序榆。落叶乔木,高达25-30米,胸径80厘米;树干端直,树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规则鳞状块片。小枝栗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中国共有榆属植物20个种和4个变种,长序榆适生于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气候和较肥沃的山地黄壤。丰富了中国榆属植物资源,而且对探讨北美和东亚植物区系具有科学意义。长序榆组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在地质上属第三纪植物,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长序榆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厘米;树皮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片状脱落;幼枝及当年生枝无毛或有短柔毛(常见于幼树),二年生枝常呈栗色,具散生皮孔,有时下部枝条或萌发枝的近基部有周围膨大而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冬芽长卵圆形,上部长渐尖,外部芽鳞宽卵形,内部芽鳞变窄,上缘或先端具毛。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幼树之叶(有时小枝顶端的叶)常较窄,多呈披针状,长7-19厘米,宽3-8厘米,基部微偏斜或近对称,楔形或圆,叶面不粗糙或微粗糙,除主脉凹陷处有疏毛外,余处无毛或有极疏的短毛,叶背幼时除脉上外密生绢状毛,其后仍有或密或疏之毛,边缘具大而深的重锯齿,锯齿先端尖而内曲,外侧具2-5小齿,侧脉每边16-30条;叶柄长3-11毫米,全被短柔毛或仅上面有毛;托叶从下至上由宽变窄,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7-18毫米,基部宽,一侧半心脏形,近基部有短毛,面有时具极短之毛,背面中肋的上部及近先端的边缘有疏毛,早落。花春季开放,在去年生枝上排成总状聚伞花序,花序轴明显地伸长,下垂,有疏生毛,花梗长达花被的数倍。果序轴长4-8厘米,有疏毛;翅果窄长,两端渐窄而尖,似梭形,淡黄绿色或淡绿色,长2-2.5厘米,宽约3毫米,花柱较长,2裂,柱头条形,下部具细长的子房柄,两面有疏毛,边缘密生白色长睫毛,柱头面密生短毛,果核位于翅果中部稍向上;宿存花被上部钟形,下部管状,淡绿色,无毛,花被裂片6,淡褐色,边缘有毛,花丝外伸,淡褐色;果梗细,不等长,长5-22毫米。花期3-4月,果期4-5月。
本种与我国所产本属各种均不相同,其区别在于花序明显地伸长,呈下垂的总状聚伞花序,花梗较花被长2-4倍;叶的边缘具粗大的重锯齿,锯齿先端尖而内弯,外缘有2-5小齿;翅果极窄,两端渐狭,先端2裂,柱头细长,基部具长子房柄,边缘密被白色长睫毛。应隶属于长序组Sect.Chaetoptelea(Liemb.)Schneid.。本种与产北美的U.thomasiiSarg.(U.racemosaThomas.)和U.alataMichx.相似。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树皮浅灰色,裂成不规则片状,一年生枝无毛或被疏柔毛,花序轴较细长,被极疏的柔毛,花被6浅裂,花梗无毛,翅果窄,两端渐狭,长2-2.5厘米,宽约3毫米,两面被疏毛,边缘密生白色长睫毛。与后者的不同在于树皮裂成不规则片状,一年生枝无毛或被疏柔毛,二年生枝无扁平而对生的木栓翅,叶较大,长7-19厘米,宽3-8厘米,花序轴长4-8厘米,花梗长1-2.2厘米,翅果长2-2.5厘米,两端渐狭长,柱头长6-8毫米,基部具长约5-7毫米的子房柄。
生长习性长序榆适生于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气候和较肥沃的山地黄壤。多生于疏林或林中开阔地。为喜光树种,常与多种植物混生。天然林木30年生,胸径28厘米;80年生,胸径60厘米。本种的冬芽在浙江南部于3月开始膨大,下旬至4月初开放,4月上旬为展叶期;花于3月先叶开放,4月中下旬翅果成熟,同时抽生新梢,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落叶期。翅果轻,风播能力较强,因幼苗不耐荫蔽,在密林中不能天然更新;在阳光充足的疏林地中距母树120米的范围内有天然下种的幼苗。
长序榆适生于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地区,它在长期发育的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的条件要求很高,一般多沿沟谷两侧山坡分布,也常与枫香、锥栗、细叶青岗等树种混生。望长序榆产地注意保护,并积极引种、扩繁和推广,使其再度繁衍起来。
分布范围中国仅浙江和福建北部有少量分布。浙江省浙南遂昌九龙山、松阳交塘、庆元以及浙北临安顺坞等地山区,在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局部地段有零星分布,数量极少。天然生长在海拔700~900米山谷、沟边或山坡下部阔叶林中。
濒危植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物种现状
濒危种。长序榆是发现的新种。星散分布于浙江西南部,江西东北部和福建中部。大树已不多见,多呈孤立木状态,天然下种的存活率较低。
保护价值长序榆为榆属长序榆组[Sect.Chaetoptelea(Liebm.)Schneid.]树种。该组原有3种,均产北美,长序榆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榆属植物资源,而且对探讨北美和东亚植物区系具有科学意义。树干直,心材浅红色,花纹美丽,坚重耐用,为优良用材树种。
保护措施
严禁砍伐现有大树,应在分布集中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产地林业部门应采种育苗,扩大栽培,植物园可引种栽培。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
-
壮阳果
形态特征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小枝淡黄灰色,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微凸起的皮孔;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近于圆,对称或一侧略短,
-
湖北鼠尾草
湖北鼠尾草基本信息学名SalviahupehensisStib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科Labia
-
台湾铁杉
学名TsugaformosanaHayata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杉纲Coniferopsida松杉目Pinales松科Pinaceae冷杉亚科Abietoideae铁杉属Tsuga
-
垫状蝇子草
产地分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喜马拉雅乱子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较短的根茎。须根细长,长可达23厘米。秆丛生,较细弱,基部径0.5-1毫米,具数节,节稍膨大,常红紫色,膝曲或倾斜,高30-50厘米,多分枝,光滑无毛。叶鞘疏松,多数长于节间,无毛;叶舌膜质,长约0.5毫米,先端平截,撕裂状,无毛;叶片线形,扁平,柔软,长1-
-
环纹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河口、屏边)。国外分布: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15m。叶薄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28cm,托叶淡红色,早落。隐头果单个或双生于叶腋,
-
华丽贝母兰
形态特征附生或石生植物,11-15厘米高。根状茎粗壮,直径3-4毫米,被棕色鳞状鞘覆盖。假鳞茎丛生,连续发育,间距不大于1厘米,卵圆形或长圆形卵形,干燥时有强烈皱褶,3-3.5×1.1-1.7厘米,基部被褐色鞘,叶三角状狭卵形,1.5–4.5×0.7-1.5厘米;双叶在先端。
-
二歧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四川西南部与云南西北部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干后不变为黑色,植株高可达30厘米以上。根非肉质。茎被毛,不分枝或具有对生的枝条。叶对生,连柄长达7厘米,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深裂几达中肋,边缘具有微微突起的胼胝,植株上方之叶其柄渐变
-
滨玉蕊
滨玉蕊(拉丁学名:Barringtoniaasiatica(L.)Kurz)桃金娘目,玉蕊属常绿乔木,小枝粗壮,叶丛生枝顶,总状花序直立,顶生,稀侧生,子房近球形。果实卵形或近圆锥形,种子矩圆形,滨玉蕊树干通直,叶片硕大,叶色油绿,花大而艳。为自然分布状,可引种开发利用为园景树,
-
睫毛卷瓣兰
产地分布产台湾,常生于近海岸的山地阔叶林中树干上。也见于斯里兰卡(模式标本产地)。形态特征根状茎粗2—3毫米。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10厘米,卵球形或长卵形,长1—4厘米,粗0.8--2厘米,黄绿色,具3—5个棱,顶生1枚叶。叶革质,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