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核木
扁核木?(学名:Prinsepiautilis)是蔷薇科扁核木属的植物。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56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山谷、荒地及路旁。有名叫“青刺尖”,正名为扁核木。
- 拉丁名
- Prinsepia utilis
- 别名
- 蕤核、打油果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蔷薇科
- 种
- 扁核木
- 亚科
- 李亚科
- 族
- 榕族
- 属
- 扁核木属
- 类型
-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扁核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1-5米;老枝粗壮,灰绿色,小枝圆柱形,绿色或带灰绿色,有棱条,被褐色短柔毛或近于无毛;枝刺长可达3.5厘米,刺上生叶,近无毛;冬芽小,卵圆形或长圆形,近无毛。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有浅锯齿,两面均无毛,上面中脉下陷,下面中脉和侧脉突起;叶柄长约5毫米,无毛。
花多数成总状花序,长3-6厘米,生于叶腋或生于枝刺顶端;花梗长4-8毫米,总花梗和花梗有褐色短柔毛,逐渐脱落;小苞片披针形,被褐色柔毛,脱落;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杯状,外面被褐色短柔毛,萼片半圆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齿,比萼筒稍长,幼时内外两面有褐色柔毛,边缘较密,以后脱落;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啮蚀状,基部有短爪;雄蕊多数,以2-3轮着生在花盘上,花盘圆盘状,紫红色;心皮1,无毛,花柱短,侧生,柱头头状。
核果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1-1.5厘米,宽约8毫米,紫褐色或黑紫色,平滑无毛,被白粉;果梗长8-10毫米,无毛;萼片宿存;核平滑,紫红色。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高达2m,小枝灰绿色,老枝变褐色,具枝刺,髓心片状。单叶互生或簇生,条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0cm,缘具蔬齿;花白色,1-4朵簇生叶腋,花期4-5月;核果球形,暗紫红色,径1-1.5cm,核扁、有雕纹,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喜光,耐寒,深根性,耐干旱瘠薄,忌水湿,以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较好。
分布范围
产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生于山坡、荒地、山谷或路旁等处,海拔1000-2560米。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种子富含油脂,一般出油率30%左右,油呈暗棕黄色,澄清透明,凝固后白色如猪油。
油可供食用、制皂、点灯用。嫩尖可当蔬菜食用,俗名青刺尖。
在云南,茎、叶、果、根还用于治疗痈疽毒疮、风火牙痛、蛇咬伤、骨折、枪伤等。
医药
【纳西药】阿那斯:功用同苗族《滇药录》。阿拿私:嫩尖或叶用于骨折,枪伤,贫血;嫩尖用于牙痛;根用于淋巴腺炎,腮腺炎,乳腺炎,跌打劳伤,风湿关节炎,痔疮,痈疮疖肿,久咳;果实用于食积,消化不良,目翳多泪《滇省志》。阿纳斯:全草治小儿肠炎(拉绿屎);嫩叶尖经常食用,治风湿痛。
【苗药】考波楂,考波渣:根、嫩枝、叶治筋骨疼痛,骨髓炎,咳嗽,牛瘟症《滇药录》。茨那:功用同纳西族《滇省志》。考波楂:嫩叶梢煎液反复漱口治口腔湿热糜烂,小儿咽喉炎,发热。
【普米药】刺呐:果实治一切疮疖痈疽,骨折,扭伤,黄水疮,跌打损伤《滇药录》。茨那:嫩尖、叶、根功用同纳西族;果实外用于骨折,扭伤,痈疽疮疖,黄水疮《滇省志》。刺呐:果实用于风湿,跌打,骨折,扭伤,一切疮疖痈疽,黄水疮;外用肿痛。
【彝药】枝尖用于跌打损伤,风火虫牙,痈疽疮疡,毒蛇咬伤《哀牢》。
【白药】根、叶治淋巴腺炎,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果实治消化不良《大理资志》。Zrtdaqitjinl(zhoudaqijiang,皱达启尖),Huixguxkoazix(huigukezhi,灰鼓颗粒脂):嫩叶、梢、果实用于湿热口疮,咽喉肿痛,痔疮,骨折;果实治脑神经衰弱。
根、叶:苦、辛,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根:虚咳,久咳。茎叶:用于痈疽毒疮,蛇咬伤,风火牙痛,骨折,枪伤。果实:苦、辛,温。消食健胃。用于目翳多泪,消化不良,食积。
景观用途
扁核木花、果均具观赏价值,枝叶繁茂,初夏百花繁密,入秋果实累累。适宜在园林绿地中的草坪边缘、庭院角隅种植或与山石配植。
繁殖方法
可播种繁殖。
-
宜昌悬钩子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高达3米;枝圆形,浅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幼时具腺毛,逐渐脱落,疏生短小微弯皮刺。单叶,近革质,卵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弯曲较宽大,两面均无毛,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浅波状或近基部有小裂片,有稀疏具短尖头
-
莓叶悬钩子
形态特征草本,高6-1.6厘米;茎细,木质,具柔毛。复叶具小叶5或3枚,小叶片倒卵形至近圆形,长2-5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无毛,边缘常浅裂,具缺刻状或锐裂粗锯齿或重锯齿;叶柄长3-9厘米,微具柔毛,小叶片有极短柄或几无柄;托叶离生,长0.7-
-
刺萼悬钩子
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花枝短,密被长柔毛,具钩状细皮刺。小叶3枚,稀5枚,顶生小叶菱形,稀卵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
-
蒙自栒子
形态特征植株常绿灌木,高1.5-2米;枝条多分叉,幼时具黄灰色平贴绒毛,逐渐脱落无毛,呈暗褐色。叶叶片近革质,椭圆长圆形或卵形,稀倒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有小凸尖,基部楔形,上面幼时微具柔毛
-
小月季
形态特征蔷薇属植物多为直立、蔓延或攀援灌木,多数被有皮刺、针刺或刺毛,稀无刺,有毛、无毛或有腺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稀单叶、叶边缘有锯齿;托叶贴生或着生于叶柄上,稀无托叶。花单生成成伞房状,稀复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萼筒(花托)球形、坛形至杯形、颈部缢缩;萼片5,稀4,开展
-
银露梅
形态特征灌木,高0.3-2米,稀达3米,树皮纵向剥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对,稀3小叶,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轴汇合,叶柄被疏柔毛;小叶片椭圆形、倒卵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0.5-1.2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
-
大头叶无尾果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有老叶柄残留物。叶基生叶纸质,大头羽状全裂,长5-18厘米,小叶4-10对,大小不等,顶生小叶最大,愈向下愈小,在叶轴上疏生,间距可达1厘米;顶生小叶宽卵形或卵形,少数矩圆卵形,长3-7厘米,
-
卷边花楸
形态特征小乔木;小枝粗壮如小指,幼时被褐色柔毛,老时脱落;冬芽褐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共长10-15厘米,叶柄长1.7-3厘米;小叶片4-6对,通常5对,厚如革质,间隔8-17毫米,基部和先端者稍小,长圆形或椭圆长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先端
-
黑魔术
外貌特征黑魔术:和卡罗拉很像,唯一的不同是颜色,颜色是深红,感觉有点偏黑,昼夜温差不大的时候,花型好过卡罗拉,但是在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容易乱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黑玫瑰“有两种,一种叫“黑魔术”、另一种叫“夜玫瑰(死神)”,其花型规则美观,厚厚的花瓣上黑色中透着红色,红色中又透
-
攀援石楠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5-7米;幼枝无毛,老枝黑灰色,皮孔散生。叶片革质,长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稀为圆形,全缘,两面皆无毛,侧脉12-17对;叶柄粗壮,长10-15毫米,无毛。花多数,成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