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莓叶悬钩子

莓叶悬钩子

编辑:佘惋茹发布时间:2021-02-09 15:06:27

莓叶悬钩子(学名:RubusfragarioidesBertol.)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产江西、湖北、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生山坡、山脚、山沟林下、林缘或较阴湿处,海拔300-1500米。盾叶莓的果可食用及药用,治腰腿酸疼;根皮可提制栲胶。(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拉丁名
Rubus fragarioides Bertol.
别名
堇堇菜、紫花地丁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莓叶悬钩子
亚科
蔷薇亚科
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悬钩子属
类型
草本类

与莓叶悬钩子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草本,高6-1.6厘米;茎细,木质,具柔毛。复叶具小叶5或3枚,小叶片倒卵形至近圆形,长2-5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无毛,边缘常浅裂,具缺刻状或锐裂粗锯齿或重锯齿;叶柄长3-9厘米,微具柔毛,小叶片有极短柄或几无柄;托叶离生,长0.7-1厘米,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稍钝。花常单生于枝顶,直径1-2厘米;花枝和花梗具柔毛;花梗长1-3(5)厘米;萼筒无毛;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长尾状渐尖,全缘;花瓣倒卵圆形,白色,顶端急尖,约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直立,花丝下半部膨大,顶端突然变细;雌蕊4-6,子房常光滑无毛。果实仅由几个小核果组.成,常具直立萼片;小核果较大,核微具皱纹。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高山上,海拔3000-4200米。

分布范围

产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

主要变种

柔毛莓叶悬钩子(变种)(西藏植物志)

本变种和上述变种区别在其叶片两面脉上和花萼有柔毛,花枝和花梗具柔毛而无脉毛。

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生坡地林中或林缘,海拔3500-4000米。

191c.腺毛莓叶悬钩子(变种)(西藏植物志)

本变种叶片两面脉上和花萼有柔毛,花枝和花梗或花萼基部有腺毛和柔毛。

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山坡草地或林中,海拔3000-4000米。

栽培技术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松土、清除杂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为主,施用量可视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况下,每公顷施有机肥10"8'吨-200吨,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内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顷180公斤-240公斤,钾肥每公顷120公斤,耙人土内。对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时问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选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枝条生长停止时进行,也就是霜降到来之前。悬钩子栽植的行距为2.5米-3米,株距为0-5米-0.75米,如果种苗充足也可降为0.25米-0.35米生长结果表明,株距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悬钩子完全占满行间f若株距0.25米-0.35米,则第二年就能占浦行问,并且在第三年可结果收获。

培育

1.抚育

主要是松土和锄草。春季要进行一次行间松土和行内的锄草管理夏季根据土壤的板结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进行整地,通常情况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内和行间松土。果实采收后要进行1次松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为在浆果采收过程中行间土壤严重踏实,杂草丛生,所以要进行松土和中耕。夏初季节要清除衰弱和损伤的部分根蘖,去掉多余枝条以防过密。还要剪除已结过果的两年生枝条,这项工作必须在收果后立即剪除,同时把多余的、折断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条全部剪除。

2扶缚。

扶缚也是悬钩子田问管理的重要内容。扶缚就是利用支架将悬钩子茎干直立,避免结果后严重压弯,通过扶缚可有效地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采收

采摘悬钩子要适时进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后。一般在成熟后的一二天采收。浆果采摘要带果托和部分果柄。采收的浆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箱里,相对湿度在9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库等冷藏设施可选到长期保存浆果的目的。

悬钩子种植季节

不分南北,气温在0℃以上时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两季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栽植最佳时间。春季栽植的当年有少量挂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数能挂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30年以上。

盆栽悬钩子要选用口径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并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栽植3年以上的悬钩子要换上口径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证产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够的基肥,以腐熟的土杂肥为好。

悬钩子种植方式

悬钩子栽植方式有单株栽植和带状栽植。单株栽植适用于宅旁零星空地栽植,以及分蘖力较弱的黑山莓,单株栽植行株距均为2米;带状栽植适用于大面积栽植,带状栽植的行距为1.5米,株距为0.8米,每亩定植穴555个。北方埋土防寒地区的行距为2.5米,株距为0.3米,每亩定植穴330个。无论是单株栽植还是带状栽植,为了早日形成繁茂的株丛,尽早达到丰产株丛密度,以每穴栽2-3株为宜。

悬钩子科学栽培

栽前要将苗木的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提高成活率。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浅埋,深栽就是苗木的根系要距地面10-15厘米,浅埋就是在苗木周围30厘米以内,覆土时不要超过苗木原有的土印。深栽是因为每年新生的根状茎随着树龄增长而逐年上移,而下边的根系会逐年老化,为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要深栽。浅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悬钩子春季栽植后,由于植株的营养中心在地下根部,而不是地上,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抽出基生枝,这是悬钩子与其他种类果树不同的特殊性,所以调查悬钩子的成活率宜在栽后2个月进行。秋栽后,悬钩子的根系在土壤结冻前已恢复生长,而地上部分芽体进入休眠状态不萌发,这样不仅提高了成活率,而且为第二年的快速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悬钩子秋植的成活率要比春植高。

相关植物
  • 绢毛山莓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木质,粗壮,圆柱形。花茎丛生,高约1-4厘米,伏生绢毛。基生叶羽状5出或3出,连叶柄长1-4厘米,叶柄伏生绢毛;小叶对生,全缘,倒卵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0.5-1.5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长楔形,两面伏生绢毛;茎生叶3小叶,较小;基生叶

  • 关节委陵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垫状草本。根粗壮,圆柱形,木质。花茎丛生,高1.5-3厘米。基生叶为3小叶,小叶片无柄,与叶柄相接处具明显关节,带状披针形,长0.5-1.5厘米,宽约0.2厘米,顶端急尖,边缘全缘,微向下反卷,幼时上面密被长柔毛,以后两面被疏柔毛或逐

  • 密花火棘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具短枝刺,刺长1-2厘米,嫩枝密被锈色绒毛,老枝紫褐色,粗壮无毛。叶密集于短枝上,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1.8厘米,宽6-9毫米,先端圆钝或截形,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圆细锯齿,齿尖稍向内弯,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嫩叶下面有褐色绒毛,以后脱落无毛;叶柄短

  • 牛叠肚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1-2(3)米;枝具沟稜,幼时被细柔毛,老时无毛,有微弯皮刺。单叶,卵形至长卵形,长5-12厘米,宽达8厘米,开花枝上的叶稍小,顶端渐尖,稀急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上面近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和小皮刺,边缘3-5掌状分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 维西蔷薇

    形态特征攀援小灌木;小枝圆柱形,紫褐色,无毛;当年生小枝有腺毛和稀疏柔毛;皮刺短、扁、散生。小叶3-5,连叶柄长4-5.5厘米;小叶片卵形,椭圆形稀长圆形,长1.2-2.5厘米,宽4-14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颜色较浅,有腺毛和稀疏柔毛,边

  • 鸿运果

    形态特征植株高可达3米,一般盆栽通过修剪控制株高25~50厘米,侧枝短,先端成刺状。叶互生,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5~6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叶缘有圆钝齿。复伞房花序腋生,两性花白色,直径约1厘米,花瓣圆形、5瓣;

  • 羽萼悬钩子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高达1米,有匍匐茎;小枝被绒毛状长柔毛和刺毛状小刺。单叶,圆形或宽卵形,直径7-14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疏生长柔毛,有明显皱纹,下面被灰白色绒毛,沿叶脉有长柔毛和刺毛状小刺,边缘5-7浅裂,裂片圆钝或急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重锯齿

  • 拟复盆子

    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小枝褐色或灰褐色,具紫褐色宽扁皮刺,密被绒毛状柔毛和疏密不等长1-2毫米的腺毛或无腺毛。小叶5-7枚,稀在花序基部具3小叶,长3-7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至短渐尖,顶生小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稀卵形,基部楔形至圆形,侧生小叶斜椭

  • 地蔷薇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苦、微辛,性温。归经归肝经。功效祛风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配伍治风湿性关节炎:追风蒿适量,煎

  • 西藏委陵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细圆柱形,有须根。花茎直立,上升或铺散,高6-35厘米,被稀疏短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基生叶3出复叶,连叶柄长4-8厘米,叶柄被稀疏柔毛和腺毛,或脱落几无毛;小叶无柄或有短柄,小叶片倒卵形,宽椭圆形或呈扇形,顶端圆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