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刺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及刺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09 11:40:12发布解答。
鸡冠刺桐的繁殖方法
烂皮病烂皮病是一种致死性的病害,常与小蠹混合危害刺桐树的主干、大枝、根颈等部位的树皮。初显症状时,树皮湿性腐烂,外部呈现潮湿状,并向周边健康组织迅速扩展;发病后期,受害部树皮干枯,枯死树皮韧皮处与木质部分离,树皮极易剥开,当病部包围树干或枝条一周时,其上部整株枯死。鸡冠刺桐叶斑病主要是危害树叶。植株患病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灰褐色,上有灰黑色小点,后期病斑扩大,造成叶片透明如纸、易破碎,严重影响刺桐树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刺桐姬小蜂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首先要去除腐烂树皮,对树冠及树干喷施药物,对树干采取喷涂农药并包裹。其次对树干周边土壤喷灌药物,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最后还组织人员对发生枝叶畸形、肿大的刺桐树树冠及嫩枝进行全面修剪,并对剪下的枝叶进行集中销毁。
鸡冠刺桐会不会落叶
鸡冠刺桐入冬时会落叶。
入冬时都会出现落叶的现象。
鸡冠刺桐,别名:鸡冠豆、巴西刺桐、象牙红,因状似鸡冠,故名“鸡冠刺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和叶柄稍具皮刺。
求:泉州刺桐花用日语怎么说?!
我建议带去后城买些骗人的古玩意。
哈哈。
那里还有卖本地的木偶,外国人一定喜欢。
离文庙不远,可以逛过去。
日本人也是知道孔子的。
那里还有南音可以听。
有一定不地道的日本料理。
不过可以喝喝清酒嘛。
刺桐的病虫防治
叶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菌(Alternaria sp.),该病主要危害刺桐叶片,植株感病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V形,薄,灰褐色,上有灰黑色小点,病斑边缘较厚。后期病斑扩大,有的可以达叶片1/4,灰褐色至灰白色,透明如纸,易破裂,边缘黑褐色。该病5-10月均可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发病严重时7-8月份大量病叶枯黄残破,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防治建议1、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2、发病时喷雾1:1:100-150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每隔7-l0 天喷1次,连喷2-3次,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褐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真菌(Phyllosticta sp.),该病主要危害刺桐叶片。发病初期,感病部位产生退绿小斑点,往往叶尖或叶缘先发病。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向内扩展,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色、灰白色。病斑边缘深褐色,轮廓明显。枯死部分变脆,易裂脱落。发病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腐生大量黑色霉层。该病6-9月均可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建议1、减少侵染来发现病叶及时摘掉,及时收集落叶销毁。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炭疽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危害叶片有两种症状类型:叶枯型症状常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像被开水烫过的样子,病、健部边缘处很不明显,病斑发展为V形病斑,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卷曲,叶片脱落较快。叶斑型症状多出现在成长叶片或老叶的叶尖或近叶缘处,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初为黄褐色,后期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的小液点,在干燥条件下,则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呈轮纹状排列。这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该病4-10月均可发生,6-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建议1、发病初期剪除病叶及时烧毁,防止扩大,并经常保持通风通光。冬季清园,及时烧毁病残体。2、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和技术,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3、发病期间及时喷洒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3-4次,防治效果较好。烂皮病是一种可将刺桐属植物危害致死的病害,常与小蠹混合危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菌(Fusarium sp.)。主要危害刺桐主干、大枝、根颈等部位的树皮,初显症状时,树皮湿性腐烂,外部呈现潮湿状,受害部不久后便干枯易裂开,并向周边健康组织迅速扩展,当病部包围树干或枝条一周时,其上部整株枯死。枯死树皮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树皮极易剥开。该病有发病快、传染速度迅速的特点,我市在2006年8月中旬发现该病的发生,到10月中旬短短的2个月内,就有40多株刺桐发病,8株死亡。防治建议1、清除被害植株。挖除枯死树、濒死树(病部包围主干或根颈一周)和严重被害树,并集中销毁。在清除和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小蠹害虫的逃逸,危害其它植株。清理后的树穴和周边土壤要用绿亨一号或绿亨二号等杀菌剂混合50%辛硫磷杀虫剂进行消毒。补种时不能选用刺桐属、凤凰木等感病树种。2、涂药包扎:用利刀切除病部树皮至健康处,然后用药棉吸附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与氯氰菊酯或乐斯本等杀虫剂混合液刮皮的木质部外和树皮切口处,再用塑料布包紧扎好。3、根部施药:沿树冠投影范围挖一环形沟(宽20cm,深15cm),用药液灌根。药剂同树穴消毒。4、喷药保护:对发病植株和附近50m内的刺桐属等豆科树种进行药剂喷雾,药剂选用同涂药包扎法。 刺桐姬小蜂刺桐姬小蜂,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2005年7月在深圳首次发现。由于刺桐姬小蜂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又能随寄主、运输工具等传播,因此其扩展蔓延速度特别快。2006年传入我市,2007年已在我市中心市区大面积发生,已对我市刺桐属植物有极大的威胁。该虫产卵于植株的新叶和枝杆内,幼虫孵出后取食叶肉组织,导致叶肉组织畸变。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形成虫瘿,刺桐受到感染时,叶片常会发生卷曲,在叶片的两面和叶柄等处引起畸形,受害处产生肿大的虫瘿。幼虫在叶和茎杆组织内部化蛹,蛹羽化时通过羽化孔飞出。虫瘿严重的叶片和茎杆造成树木生长迟缓,严重感染时造成大量落叶,甚至植株死亡。防治建议1、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严把引种审批、调运检疫关,加强对已调入的刺桐属植物的复检和跟踪监测。2、对于新发现刺桐姬小蜂的地区或刺桐已受害但寄主植物较小且株数较少或刺桐受害严重,要立即全部伐除,堆放到就近空旷地,喷洒适量柴油后烧毁;在不适宜用火的地方,对砍下的树干、树枝,喷洒1:100虫线清药液至表皮层湿润,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集中偏僻处堆放让其自然腐烂。3、对已发生区中寄主植物较大且受害数量较多,进行全部伐除销毁存在一定的困难的,采取伐除修剪防治和严重受害植株相结合的防治方法。3.1、修剪除治在冬春季刺桐新枝梢未萌动时进行最佳,其他季节亦可;分布同一地区的发病植株(1公里范围内)必须统一时间进行防治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第一步,全部剪除1-2年生的枝叶,并清理干净落在地面的虫瘿及枝叶(或截枝前在地面铺上薄膜布);对较矮小的树木可采取先喷药后剪枝叶的做法。第二步,对剪除枝叶后的植株和剪下的枝叶,喷洒广谱性、毒性低、渗透性强、杀虫效率高的杀虫剂如16%“虫线清”(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100倍药液等至树枝、树叶表面湿润,以防止刺桐姬小蜂成虫羽化迁飞。第三步,将喷洒杀虫剂后的枝叶集中销毁(烧毁或密封腐烂)。第四步,对修剪处理过的植株进行喷洒、注射或根埋内吸性化学农药。截枝处理后的植株一旦出现新萌芽时,再次用化学药剂(“虫线清”乳油200倍药液)进行喷洒,如个别植株仍发现有虫瘿危害必须及时剪除和喷药防治。3.2、对受刺桐姬小蜂危害严重,树干皮层呈现大量疮疤和大片霉烂的树木,在处理其1-2年生树枝后伐除树干,集中销毁。4、尽量减少寄主植物成片种植,在刺桐属植物之间种植非刺桐属植物,防止该害虫的迅速蔓延。台湾雅氏小叶蝉台湾雅氏小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体色黄绿色,体型细长、微小,体长2.4-2.7mm。复眼灰白色,中胸背部黄褐色,中央有灰白纵带。该虫危害盛期为5-7月,以成虫或若虫刺吸幼叶嫩芽组织内的汁液,被害幼叶嫩芽呈黄绿色,叶脉呈红褐色,严重时嫩梢卷缩。防治建议1、加强绿地管理,清除树木、花卉附近的落叶和杂草;结合修剪,剪除有产卵伤疤折枝条。2、灯光诱杀,或用肥皂水、机油等涂抹器板粘附,可消灭大量成虫。3、在成虫、若虫危害期,交替喷施敌杀死、杀灭菊脂、功夫、叶蝉散、抗蚜威等药剂。小蠹刺桐的蛀干害虫仅有一种,即小蠹(仅鉴定至科),成虫体长2-3mm,长方形,头腹部稍弧状内收,红棕色,头、前胸及鞘翅上密布细小刻点和白色绒毛。该虫分布范围狭窄,均与烂皮病混合发生,但在单株上虫口密度极大,最多的达1万多头。蛀食受烂皮病危害的部位的树皮与木质部,形成许多密集的直径1-2mm的细小孔洞,孔洞垂直向内,每个孔洞里都可发现小蠹虫体,严重影响树势。防治建议(同烂皮病)
盆栽刺桐的养殖方法,刺桐怎样养殖
刺桐盆栽管理较为粗放,但出房前应隔年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塘泥2份、堆肥和荟糠灰各1份混合使用。
植株需要进行重剪,对直径l厘米以下的一年生枝仅留1-2个芽,直径1厘米以上的可留2-3个芽。
重截后,会刺激隐芽和腋芽抽出强壮的新梢,长大后可使满树着花繁茂。
对根部的桑枝及弱枝要及时剥除。
出房后要给予充足的光照。
刺桐的栽培技术种植要求 刺桐适合于阳光充足,温度高而通风较好的环境;须见干见湿,但不宜涝。
不耐寒,10月下旬人室,越冬温度保持15℃左右,不能低于4℃,并应注意控制水分。
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盆栽可用蹄角片作底肥,每隔2-3周追施一次豆饼液肥,薄肥勤施。
在露地栽培中,幼龄树应注意修剪,以养成圆整树形。
盆栽宜选规格稍大 刺桐的生态习性刺桐常见于树旁或近海溪边,或栽于公园。
此花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等地,性强健,萌发力强,生长快,开花时新梢可长达1.5米,花序长达50厘米,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宣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不甚耐寒。
南京地区露地栽植稍加覆盖可越冬,但盆栽要放入温室方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