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苦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苦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9-10-16 12:30:46

这是有苦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及苦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16 12:30:41发布。

苦参种植

苦参也叫山槐根,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药用根茎,有清热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的功效。

它原野生于全国各地,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新疆产量较多。

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能在田间越冬。

【播种方法】(1)选地与整地:苦参为深根系植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为好。

施复合肥,耕翻20—25厘米,整细整平,开宽1.5米的畦。

(2)播种时间春播或秋播均可。

秋播后需覆盖,否则土壤表面易板结,不利于春季出苗。

秋播宜早不宜迟,种子成熟之后即可播种,最迟要在土壤解冻前播完。

春播应在清明前后下种,此时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出苗。

(3)播种条播或穴播。

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来看以穴播较好。

也有采用育苗移栽的,但移栽时较为繁琐。

先将床面反复搂耙,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6~8粒,覆平,稍镇压。

每亩播种量2公斤。

条播 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用种子4公斤。

【田间管理】正常条件下播种后7天左右出苗。

由于杂草生长较快,应及时清除,并适当松土。

5月上旬进行根部追肥,以氮肥为主,促使小苗早期的营养生长;7月上旬再进行1次追肥,以磷、钾为主,加强复壮、促进根部营养成分的积累及越冬芽的分化;8月中、下旬培土1次,以促进越冬芽的形成和保护。

中耕4~5次。

北方地区春季容易发生干旱,应及时进行浇灌,以保证小苗的正常生长。

由于种皮不易吸水不经处理的种子及播种时覆土过深的种子,有第2年甚至是第3年出苗的现象。

当年株高可生长到60-70厘米左右,基本不开花,秋季植株枯萎之后将枯枝清理干净,加盖腐熟的畜粪,一是保护越冬芽,二是对第2年的生长起到追肥的作用。

在采收之前,每年均重复上一年的管理工作,同时去掉花序进行打顶,保证根部对营养物质的积累,以便获得量高质优的中药材。

【采收加工】苦参以根入药。

栽种2~3年后,于春秋季采挖,以秋采者为佳。

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

鲜根切片晒干,称为苦参片。

一般亩产500-700公斤

毛苦参的栽种方法

野生为主

产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山东、江苏。

生境与原变种同,海拔1000米以下。

关于苦参 越多越好

中文名】:苦参 【类别】:根类苦参 (《本经》) 【异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豆种植物苦参的根。 【植物形态】苦参,又名: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 亚灌木,高50~120厘米。根圆柱状,外皮黄色。茎枝草本状,绿色,具不规则的纵沟,幼时被黄色细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下具线形托叶;叶片长20~25厘米,叶轴上被细毛;小叶5~21枚,有短柄,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花淡黄白色;萼钟状,稍偏斜,先端5裂;花冠蝶形,旗瓣较其他的花瓣稍长,先端近圆形;雄蕊10,花丝离生,仅基部愈合;雌蕊1,子房上位,子房柄被细毛,花柱纤细,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种子通常3~7枚,种子间有缢缩,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我国各地皆有分布。 本植物的种子(苦参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药材】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表面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栓皮很薄,棕黄色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易剥落而显现黄色的光滑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气刺鼻,味极苦。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5毫米。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d-苦参碱、d-氧化苦参碱、槐花醇l-臭豆碱、l-甲基金雀花碱、l-穿叶赝靛碱及槐果碱。还含黄酮类:黄腐醇、异黄腐醇、3,4′,5-三羟-7-甲氧-8-异戊烯基黄酮、8-异戊烯基山柰酚等。茎、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苦参煎剂及其中所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即有盐分排出之增多。但实验中所用家兔之数目较少,又未叙述饮水控制之情况,因而有人认为需进一步研究。 ②抗病原体作用 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8%)、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强度弱于黄连,而与蛇床子相近。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苦参,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从新》:"大苦,大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①张元素:"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肝、肾四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肺,肾、大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 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④《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⑥《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⑦《珍珠囊》:"去湿。" 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虾塘养殖用苦参碱杀浮游动物效果安全吗

苦参碱一般不用于杀浮游动物,这是用于杀灭原生动物的,如车轮虫。每个厂家都会添辅助成份,所以用量不宜加大多,可以咨询厂家经验用量。如果要杀灭浮游动物,最好的方法是在傍晚沿池塘边沿用吡虫灵杀灭。

苦参种子如何种植长得好

苦参,又叫苦骨、牛参、川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治疗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疽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满、脱肛、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阴疮湿痒、瘰疬、烫伤等。

外用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和栽培。

山东主产于潍坊、临沂、淄博、枣庄、济南、烟台、泰安等地。

1 生物学特性苦参野生于山坡草地、平原、丘陵、路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

喜温暖气候。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佳。

2 栽培2.1 选地、整地与施肥 苦参为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

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3000kg,捣细撒匀,深翻40~50cm,耙平整细,作成1.3m宽的高畦。

2.2 繁殖方法2.2.1 种子繁殖 7~9月,当苦参荚果变为深褐色时,采回晒干、脱粒、簸净杂质,置干燥处备用。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

方法:用40~50℃温水浸种10~12小时,取出后稍沥干即可播种;也可用湿沙层积(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种。

另外,用95%~98%的浓硫酸处理60分钟,也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60cm、株距30~40cm开深2~3cm的穴,每穴播种4~5粒处理好的种子,用细土拌草木灰覆盖,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出苗。

苗高5~10cm时间苗,每穴留壮苗2株。

也可育苗移栽。

2.2.2 分根繁殖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

秋栽于落叶后进行,春栽于萌芽前进行。

春、秋栽培均结合苦参收获进行。

把母株挖出,剪下粗根作药用,然后按母株上生芽和生根的多少,用刀切成数株,每株必须具有根和芽2~3个。

按上述株、行距栽苗,每穴栽1株。

栽后盖土、浇透水。

3 田间管理3.1 合理排灌 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3.2 中耕除草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

3.3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进行,每亩施稀粪水2000kg;第2次在8月上、中旬进行,以磷、钾肥为主。

贫瘠的地块要适当增加施肥次数。

3.4 摘花 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4 采收加工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8~9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

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

鲜根切成1cm厚的圆片或斜片,晒干或烘干即成苦参片。

苦参的水产功效用量

苦参性味:味苦、性寒,归肝、肾、胃、大肠经;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和种子有毒。功效:善降泄,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祛风杀虫的功效;主治:时热发狂,热毒结胸,消渴,湿热泻痢,肠风便血,带下阴痒,黄疸,小便赤涩,风疹瘙痒,疥癣,麻风,湿毒疮疡。禁忌:苦参苦寒败胃损肾,脾胃虚寒、肾虚无热者禁服。使用方法:1、煎煮泡浴法。将苦参50克放入到水中煎煮30分钟,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浸浴全身。2、苦参熏洗浴。苦参适量煎水,将苦参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水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你提到的用苦参片煎水的方法可行,不过考虑到是宝宝用的,苦参用量10克,熏洗时间为1-2分钟,先不要大面积用,找一小块先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副作用,如没有再考虑大面积用。

种植苦参打什么封闭式除草剂好

最好用苦参专用除草剂,分苗前和苗后两种。苗前除草剂于播后杂草出苗前使用,苗后除草剂于杂草3-5叶期使用,既能杀灭禾本科尖叶杂草,又能杀灭阔叶杂草,且对苦参安全。详情请到中国中药材种植养殖网上查阅。

苦参治什么病

苦参 【英文名】纹导管。

④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有的呈不均匀连珠状,非木化,纹孔大小不一,有的集成纹孔域,有的胞腔含细小针晶。

⑤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有纹孔呈断续状,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

另偶见石细胞。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1%-2.5%),以d-苦参碱(d-matrine)及d-氧化苦参碱(d-oxyma-trine) 为主,两者含量之比,因产地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东北产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多。

另含微量d-苦参醇碱(d-sophoranole)、l-臭豆碱(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碱(l- methylcytisine)、l-野靛叶碱(l-baptifoline)、l-槐果碱(l-sophocarpine)、N-氧化槐果碱(N-oxysophocarpine)、l-乙基槐明碱(l-ethylsophoramine)、槐定碱(sophoridine)、粉防己碱等。

黄酮类化合物有苦参(kurarinone)、异苦参素(isokurarinone)、去甲苦参素 (norkurarinoe)、次苦参素(kuraridin)、苦参醇素(kutstinol)、次苦参醇素(kuraridinol)、新苦参醇素(neokurarinol)、去甲苦参醇素(norkurarinol)、去甲脱水淫羊霍素 (noranhydroicaritin)、异脱水淫羊霍素(isoanhydroicaritin)、蛇麻素(xanthohumol)、异蛇麻素(isoxanthohumol)及三叶豆高丽槐甙(trifolirhizin,l-maackiain-β-D- glucoside)等。

【中药化学鉴定】:(1)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部即显橙红色,久置不消失。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镁少量与盐酸 3-4滴,加热,显红色。

另取滤液5μl,点于滤纸上,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检查黄酮) (3)取本品粗粉1g,加含0.5%盐酸的乙醇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加氨试液使呈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黄白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钾碘试液,生成棕褐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 (4)薄层层析:到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5ml及浓氨试液0.3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液。

另取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加乙醇制成每ml 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水(2:4:2:1)展开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0:3:1)展开,展距与第一次相同,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棕色斑点。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