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凤仙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凤仙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9-10-17 10:04:44

凤仙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及凤仙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17 10:04:40发布解答。

凤仙花怎么养?

要注意土壤、光照、温度、浇水、施肥、修剪、病虫。

1、土壤:凤仙花盆土用1份园土、1份沙土、0.5份腐叶土混均配制,并在盆底垫铺碎瓦片以利排水,上盆后浇水后放在通风蔽荫处,3~5天后移至通风阳光充足处即可。

2、光照:凤仙花性喜光也耐阴,最好每天要接受至少4小时的散射日光,夏季要进行遮荫,防止温度过高和烈日暴晒。

3、温度:凤仙花的适宜生长温度为6~26℃,花期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在严寒的冬季要入温室,以防止寒冻。

4、浇水:凤仙花生长期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特别是夏季要多浇水,但不能积水和土壤长期过湿。雨水较多应注意排水防涝,否则根、茎容易腐烂。

5、施肥:凤仙花由于培养土已施足基肥,所以盆栽后要在生长期施1~2次稀薄肥水即可,以防徒长,否则影响植株造型,降低观赏效果。

6、修剪:凤仙花在苗高30-40厘米时,应将茎下部的老叶及时摘除,摘去顶尖,可以使其多分枝,基部开花随时摘去会促使各枝顶部陆续开花。

7、病虫:凤仙花常见有白粉病危害植株叶片、花、果等器官,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处理。

凤仙花栽培技术 凤仙花养殖技术解析

凤仙花是一种很漂亮的花卉,叶子的色彩艳丽,花型奇特,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常用来装饰庭院或者客厅,凤仙花还是8090后女孩子们小时候用来涂指甲用的工具。

这么神奇的植物是怎样栽培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凤仙花栽培技术的介绍吧。

一、凤仙花的基本信息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指甲草、小桃红、 别碰我等。

拉丁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 L,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高60——100cm,全株分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产于印度和中国各地,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可以食用,又能观赏、有药用价值,因和明矾配合有染指甲的作用,所以又称其为染指甲花。

二、凤仙花的生态习性 凤仙花喜欢阳光,有点怕湿,耐热不耐寒。

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

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凤仙花用种子繁殖。

3——9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这样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

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三、凤仙花的繁殖 凤仙花用种子繁殖。

3——9月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播种前,应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小,播下后不能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

再盖上约3——4毫米一层薄土,注意遮荫,约10天后可出苗。

当小苗长出2——3片叶时就要开始移植,移栽不择时间,以后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

也可以在温室里培养发芽,但在固定种植在外面以前,必须先在夜间实行间苗。

凤仙花生长期在4——9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发芽长叶,长到8cm左右时,每盆保留1——3株,长到20——30厘米时摘心,定植后,对植株主茎要进行打顶,增强其分枝能力,株形丰满,5片叶以后,每隔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稀薄人粪尿等,孕蕾前后施一次磷肥及草木灰。

花开后剪去花蒂,不使其结籽,则花开得更加繁盛;基部开花随时摘去,这样会促使各枝顶部陆续开花,但容易变异。

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

四、凤仙花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以阳光充足、土质湿润、肥沃、疏松及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施基肥、整地做畦,南方做高畦,北方做平畦,畦宽1.2m。

2、播种方法。

种子细小,寿命较长,在室温下贮藏3年其发芽率仍达79.7%。

直播,南方3月份,4月份。

行距875px,开1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随后浇水。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25℃左右时约5天开始出苗。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500g。

3、育苗。

种子撒播在培养土上,轻加覆土约0.3公分,5——6天后发芽,真叶3——4片即可定植于花盆或花坛,株距30公分。

4、中耕除草。

出苗后防止杂草争夺水分,应适时松土除草。

天旱时及时浇水。

1年中耕除草2——3次。

5、施肥。

苗高30——1000px时,可把茎下部的老叶去掉,摘去顶尖,促其多分枝。

此时,每667平方米施饼肥40kg,可顺行开沟,把肥料撒入沟内,覆土,浇水。

高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

6、病虫防治。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蔓延至嫩茎、花、果。

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

褐斑病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以上就是凤仙花栽培技术的介绍,希望对花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怎样养凤仙花种,在花盆里的,需要什么工具?详细加悬赏

一、栽培是养护的基础,养护是栽培的后续工作,因而,我们要养护好凤仙花,就必须先栽培好,我们先从它的生活习性出发吧。

凤仙花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从最初的8厘米长到20—30厘米时摘心,定植后,对植株主茎要进行打顶,增强其分枝能力,株形丰满。

二、凤仙花的养护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光照与温度。

凤仙花喜光,也耐阴,每天要接受至少4小时的散射日光。

夏季要进行遮荫,防止温度过高和烈日暴晒。

适宜生长温度16-26℃,花期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

冬季要入温室,防止寒冻。

2、浇水与施肥要注意细节。

定植后应及时灌水。

生长期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特别是夏季要多浇水,但不能积水和土壤长期过湿。

三、凤仙花会遇到的虫害和其它植物的不太一样,这个要有区别地处理。

1、凤仙花白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

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

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2、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

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3、凤仙花立枯病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室内盆栽凤仙花怎么养

家庭盆栽凤仙花的养护知识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

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盆栽时,当小苗长出3-4片叶后,即可移栽。

凤仙花为一年生草本,每年秋末挑选优良单株采种,春季进行播种育苗,因此不存在越冬问题。

凤仙花用种子繁殖。

3—9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这样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

播种前,应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 凤的种子比较小,播下后不能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

再盖上约3—4毫米一层薄土,注意遮荫,约10天后可出苗。

当小苗长出2-3片叶时就要开始移植,以后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

凤仙花的种殖方法和养殖方法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

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生长季节每天应浇水一次,炎热的夏季每天应浇水2次,雨天注意排水,总之不要使盆土干燥或积水。

凤仙花生存力强,适应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虫害。

如果气温高、湿度大,出现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洒防治。

如发生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防治。

凤仙花主要虫害是红天蛾,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

如发现有此虫害,可人工捕捉灭除。

繁殖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用种子繁殖。

3—9月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移栽不择时间。

生长期在4—9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发芽长叶。

长到8cm左右时,每盆保留1—3株。

长到20—30厘米时摘心,定植后,对植株主茎要进行打顶,增强其分枝能力,株形丰满。

5片叶以后,每隔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稀薄人粪尿等,孕蕾前后施一次磷肥及草木灰。

花开后剪去花蒂,不使其结籽,则花开得更加繁盛;基部开花随时摘去,这样会促使各枝顶部陆续开花,但容易变异。

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

播种前,应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小,播下后不能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

再盖上约3—4毫米一层薄土,注意遮荫, 约10天后可出苗。

当小苗长出2-3片叶时就要开始移植,以后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

也可以在温室里培养发芽,但在固定种植在外面以前,必须先在夜间实行间苗。

详情查看:http://baike.baidu.com/view/7008.htm

凤仙花要怎么养殖?

凤仙花别名指甲花、急性子,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茎肉质,节部膨大。叶互生,狭或阔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花色有紫红、朱红、雪青、玫红、白及杂色等。花期74月。性喜温暖、光照充足,不耐寒冷。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夏季干旱时,易落叶、凋萎。

播种法繁殖,于春季3~4月播于露地苗床,亦可于房前屋后栽植。种子发芽整齐,幼苗生长迅速,苗高7~8厘米时,约在6月中旬即可定植,株行距30~40厘米,盆栽时起掘后带泥坨上盆,培养土用园土加10%砻糠灰混和即可。定植后可每隔10~15天施稀薄液肥1次,如喷施1~2次0.2%磷酸二氢钾,则更使花繁叶茂。注意要及时浇水,过干或过湿易引起落叶而减低观赏价值。如要推延花期,可延迟到7月初播种。

蒴果成熟后容易开裂,故应在果皮发白时,用手指轻压,如已能开裂,当即采收。

凤仙花怕积水,不耐涝,久湿和通风不良易得褐斑病。在温度高和湿度大时,也易受白粉病为害。可喷施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凤仙花怎么养阿

凤仙花(指甲花),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一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30-80厘米。

茎肉质、多汁,节部膨大,叶狭或阔披针形,边缘有锐齿,互生。

花腋生,花梗短,单生或数朵簇生,色有紫、朱红、白、粉红或具杂色。

花期6-8月。

萼片3枚,两侧各一小片,后面一片较大,呈花瓣状,基部延生成弯曲的距,花瓣5枚,侧生的4片两两结合成宽展2裂的翼瓣,从而形成飞凤状。

蒴果纺锤形,种子球形,成熟后弹射散出。

凤仙花品种极多,花型有单瓣、重瓣、蔷薇型、茶花型、石竹型。

株型有分枝向上直伸,有较开展、有游龙状。

株高有20-30厘米的矮茎、40-60厘米的中茎以及80厘米以上的高茎等类型。

凤仙花生长强健,喜炎热而畏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潮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

能自播繁殖。

用种子繁殖。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出苗后经一次移植,苗高8厘米即可定植,株距30厘米。

定植后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害。

采种繁殖应坚持优选,否则容易退化。

采种时可用纸袋先套在果梗上,然后剪下,使种子弹落在纸袋内。

凤仙花可作花坛、花镜材料或盆栽;亦可用作空隙地绿化。

凤仙花的花期控制是通过播种期来调节,3月下旬播种6月-8月开花,4月下旬播种7月-9月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就可到国庆节开花。

与凤仙花同属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还有3种,它们是何氏凤仙、苏丹凤仙和巴富凤仙。

株高15-50公分,叶互生,披针形,叶面着生各种鲜艳色彩。

花腋出,有距,花色娇美可爱,花叶争妍,璀璨缤纷,观赏价值高。

花期极长,几乎全年均能见花,但以春、秋、冬季较盛开,性耐荫,适合日照不足之花坛栽培或盆栽。

由于具不稔性结实不易,繁殖用扦插法,春或秋季扦插适期。

剪取肥硕健壮的枝条,每段约6-8公分,扦插于排水良好的砂床或细蛇木屑,保持适当的湿度,约经20余天可发根,待根群生长旺盛再移植盆栽或花坛。

栽培土质以肥活富含有机质之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力求良好,排水不良,肥厚多水的茎枝易腐烂。

适应日照约50-70%,忌强烈日光直射,但科至春季可直晒柔和的阳光,若过于阴暗则易徒长,生育不良。

幼苗栽植成活后,若分枝少,可加以摘心,促使多分枝,并矮化植株。

施肥每月1次,三要素或有机肥料如豆饼水、油粕等均佳。

性喜温暖,生育适温15-25度,本省春、夏季梅雨季节或高温多湿,是成长的致命伤,长期淋雨极易导致茎枝腐烂。

夏季高温切忌强烈阳光直射,将枝条剪短,力求荫凉通风越夏,入秋气温转凉,进入生育盛期再追肥。

2年以上老株最好更新繁殖栽培。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