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野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野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9-10-18 12:25:06

这是有野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及野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花卉养殖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18 12:25:01发布。

菱角的怎样种植的?

菱角的种植技术选择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也是争季节、早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如以生食为主,可选菱角大的早、中熟品种(两角菱),分期分批投放市场。

以高产为主,可种植熟期晚的乌菱品种。

同时因菱角种性易退化,必须注意选择菱形饱满、充实度高、果皮充分硬化、无病虫害的菱角留种。

菱角(6张)适时密植本地放养菱角的适宜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方式可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直播适宜于水深 2—3m、底土较肥沃的河塘,当菱角胚芽长出1~2cm时,将菱种均匀撒在水中。

播前要注意清除河塘中的水草、青苔和野菱,亩用种量一般为10kg,肥力差的河塘可适当增加用种量。

对水面大、水较深的河塘,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

选择底土肥沃、水较浅的河塘,播前放干水晒硬表土,施足农家肥作基肥;种后放浅水,以后随苗龄的增加逐渐加深水层,亩用种量在60kg左右,可移栽水面5—6亩。

苗龄在60天左右,有10片顶叶,菱盘在15cm,具有2~3个分枝时放养,放养时用草绳10株扎成一束,逐步插入水底。

菱角长出水面后如密度过高,可采取人工疏密匀苗,防止菱头早封水面而开盘小,影响产量。

菱塘管理①施足基肥。

菱角作为水生蔬菜,需肥规律与旱生作物有所不同,需肥量较集中。

种前可亩施猪粪或腐熟泥粪2000kg,当菱角发芽后,可亩施5kg尿素作速效肥,开花后分2~3次结合防病治虫用强力增产素2~3包或用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以防早衰。

②病虫防治及除草。

菱角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叶蝉等。

在危害初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敌杀死5—6支兑水50kg进行小机喷雾,每隔 10天喷一次,严格禁止使用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以减少残毒,防止菱角畸形或空壳。

菱角的常见病害主要是菱瘟,致使叶片腐烂,可在发病初期用5%井岗霉素400g加200g多菌灵兑水50kg小机喷雾。

掌握一生防病治虫3~4次。

在放养菱角的池塘内,水生杂草种类较多,有深水鱼莲草、浅水细绿萍、板萍草、蜈蚣草、苔藓草等,必须及时进行人工清除,否则会影响菱角的光合作用。

一般在菱角投放后,每10天清除一次杂草,直到菱角封满水面。

稻田菱角的杂草防除技术菱塘除草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但是套养一定数量的鱼能控制杂草甚至能吃尽杂草,虫害也能相应减轻,而且还能使菱角的颜色变得更鲜红。

以下是每亩放养鱼的品种、数量及规格:50克/条草鱼20条,100克/条黑鱼10条,50克/条鲫鱼4公斤。

草鱼吃水中杂草及埂边的杂草,等菱满塘时要设法移走,否则会因缺氧而死亡。

菱塘最适合放养鲤鱼,能吃草芽、昆虫,能搅浑塘水不长青苔。

鲫鱼、黑鱼都奈缺氧环境,黑鱼还喜吃斜纹夜蛾的幼虫。

只要施肥打药注意,菱塘养鱼有百利而无一害,收益颇丰。

鱼只有在饿极了维持生命的情况下,才吃菱苗[4]。

及时采摘采收原则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品种成熟期和不同用途分期采摘。

菱角在开花后20—30天开始成熟。

我地早熟品种熟期在8月15~20日,晚熟品种在9月底10月初。

如作蔬菜或生吃,可在萼片脱落,果皮还未充分硬化时采收最佳。

如作熟吃、加工或留种,必须在充分成熟时采摘。

早熟品种每5天采摘一次,晚熟品种7天采摘一次,整个采收期分6~7次。

采收时注意轻提菱盘,轻摘菱角,采后放平,以免损伤。

如要留种的菱角,采后要及时在水中清洗,除去上浮的嫩菱角,以后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清水,以保证来年菱角的发芽率。

谁知道罂粟花的养殖方法?谢谢了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春、秋季均可播种,一般情况下,春播在3~4月,花期6~7月;秋播在9~11月,花期为次年的5~6月。

若为了收集种子,最好采取秋播的方式。

土壤整理要细,做畦浇透水,然后撒播或条播。

由于种子细小,因此播种时,土壤要整平、打细,撒播后不必覆土,也可薄薄地盖上一层细沙土。

覆土厚度已看不见种子为宜(0.2—0.3 cm)。

在华北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幼苗难以越冬,因此多采用初冬“小雪”时直播,这样可使其在春季尽早萌发生长。

栽培管理 喜欢光照充足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耐寒,不耐湿、热,不宜在过肥的土壤上栽植,不宜重茬种植。

不宜在低洼、潮湿,水肥大,光线差的地方育苗和栽植;否者生长不良,还易出病害。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沙壤土最好,行距20厘米,播后用地膜覆盖,或于早春地表刚解冻时播种,出苗后逐步揭去地膜。

当幼苗有5~6片叶子时,进行间苗,株行距一般为30cm×30cm。

不耐移植,因此最好园地直播。

幼苗生长期,浇水不能过多,但需保持湿润。

花前追施2~3次稀薄液肥,但施肥不可过多,否则易发生病虫害。

发现病株,要及时进行治,并注意田间卫生。

勿使圃地湿热或通风不畅。

忌连作。

野菱角用什么除草剂

野菱角使用什么除草剂可以根除。

野菱的介绍

野菱(学名:Trapa incisa var. sieb.)为菱科菱属四角刻叶菱的变种。分布在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江西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黄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黄杨怎么养

1、行距

黄杨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壤土、褐土地都能种植,但最好是含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地。整地时要求地型平整。结合深翻,加施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左右。施基肥时应注意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深施在栽植穴内。

栽植时间在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栽植幼苗以春季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两三天为宜。黄杨树露地栽植一般株行距:0. 5×1. 5或0. 4×1. 2米,每亩栽植约1000-1500株。随着树龄的增长,以后可以隔株起苗。黄杨营养钵苗可以穴植或沟植。

栽苗前根据计划的行株距打线定点,按点挖穴或是按栽植的行距开沟,开沟深度应大于苗根深度,约为40公分深。栽植前应深施基肥,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土拌均,施入穴底。栽植时将苗木去掉营养钵,按株距排列沟中,使根系接触土壤,填土踩实。覆土后踩实时,不可将土球踩碎,应踩在土球与树穴空隙处。覆土深度以比原有土印略深,以免灌水后土壤下沉而露出根系,影响成活。

2、浇水

浇水是保证栽苗成活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北方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如果供水不足,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栽苗后可每隔4至6行在行间用土培起垄,以利灌水。要求栽苗后24小时内灌第一次水,隔3至5天灌第二次水,再隔5至7天灌第三次水,灌完三水之后,可根据天气和苗木情况再决定是否灌水。水量不可过大或过小,水量过大,土壤变软,苗木容易倒伏;水量过小,影响成活。

栽植苗经灌水或较多的降雨后,苗木易倒伏、倾斜或露根,如发生此类现象,应立即扶直、培土、踩实,否则由于苗木正在发芽生长,几天之内苗干就会变弯。扶苗时,可先将苗根附近的土挖开,将苗木扶正,找直行间和株间方向,然后还土踏实。

栽苗后经连续三次灌溉,苗床土下陷且出现坑洼时,应及时进行平整、填土。也可结合中耕将地面耧平,以使苗木受水量一致,防止旱涝不均。黄杨树比较喜水,在浇水上应掌握“宁湿勿干”的原则。在幼苗时期,根系较浅,对水分敏感,一般以保持表层土壤湿润为度,应少量多次的灌溉。

在苗木速生时期,生长迅速,需水量大,应大水灌溉,使之有湿有干,浇足灌透。但在生长后期,为防止苗木徒长,促进木质化,则应停止灌溉。一般在夏未就应开始控制浇水。灌溉时间:每次浇水的时间,最好在早晨和傍晚,不要在气温最高的中午进行。

3、除草

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中耕和除草是两个概念,但可以结合进行。一般中耕除草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在土壤湿润时将草连根拔掉,松土效果也好。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于空气当中,不仅土壤极易干燥,而且易生杂草,此期间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利于促使苗木根系发育。

一般苗根附近应稍浅耕,株行间可适当加深,通常3至5厘米。雨季中耕,促进气体交换和气态水的蒸发,可以防止苗木沥涝。北方地区一般春季干旱,秋季杂草已停止生长,这两个时期应以中耕为主,夏季则以除草为主。杂草的速生期是在雨季前后,这一时期要加强除草,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对多年生杂草必须将其地下部全部挖出,否则,将越来越难清除。 

4、追肥

可及时补充苗木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提高质量。黄杨在幼苗期需要的磷比较多,而生长旺季需要氮比较多,到秋季停止生长时期则需较多的钾。在苗木栽植后,可叶面喷施0. 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宜在阴天或早、晚空气湿润时进行。

一般每月叶面喷施三至四次磷酸二氢钾即可。新移植的黄杨苗木,应抓紧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浓度不能太大,以免灼伤新根。在苗木速生期,应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数,每月不少于一次,追施氮肥可用尿素,分干施和湿施两种方法。干施可撒施和沟施,撒施是将化肥均匀撒施到苗间土上,施后浅锄1-2次加以覆土;沟施是在苗木行间开沟,一般距苗根15-20cm处,把化肥施入沟内,然后覆土。

沟施时要注意开沟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苗木对肥料的吸收。湿施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浇洒在苗床上或行间,最好在施后再灌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应在春夏进行,最后一次施氮肥不能迟过“立秋”。以防苗木徒长,降低黄杨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份一定要停施氮肥,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促进黄杨苗木的木质化和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5、整形

生长期随时剪去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黄杨萌发较快,一般在发新梢后,将先端1-2节剪去,可防止徒长。黄杨结果后,要及时摘去,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树势生长。

6、翻盆

一般2-3年进行一次,时间以春季萌发前为好。结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过长过密根系,换去1/2旧土,塞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利根系发育。

7、病虫害防治:

黄杨主要虫害有介壳虫和黄杨尺螃,介壳虫可用人工刷洗杀之,或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黄杨尺嫂用80%敌百虫可狙性粉剂喷杀,或用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喷杀。主要病有煤污病,会引起落叶现象,防治关键是清除介壳虫,并经常喷叶面水,冲洗灰尘,使之生长良好。

黄杨分布地:

产江苏、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各省区,有部分属于栽培.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东营、新泰、滕州、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安阳、西安、咸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北、蚌埠、韩城、铜川)。

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樊、十堰)。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黄杨

河蚌的养殖方法

1、河蚌养殖时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13、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之间。含量超过0.1毫克/升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

14、养殖水域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育珠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笼里,然后用绳索吊在水中进行养殖。

4、开贝取珠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1厘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这项改革使当年繁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

7、这种木框小网箱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厘米,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

8、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

9、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

10、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珍珠养殖

观音竹土培的养殖方法

观音竹是常绿丛生灌木,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它喜欢温暖湿润和半阴半通风的生长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喜湿怕积水,冬季温度不低于0℃。

观音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肥料则以有机肥为主,生长期间每月施一两次氮肥即可。

观音竹可用分株、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等方式都可以种活。

观音竹可放置在阴凉环境之下,但因为观音竹喜欢温暖,因此在冬季应该做好防寒措施,可以移入室内栽种。

观音竹在生长期可以进行施肥,会长的更加旺盛,一般一年1~2次即可。

观音竹应该多浇水,清晨和傍晚浇水最宜。

因为观音竹喜欢湿润的环境,偶尔也可以对观音竹进行松土,但切忌莫要伤到观音竹的根茎。

观音竹栽需在2~3月进行。

盆栽,每2~3年换盆1次,将老竹取出,扒去宿土,剪除细小地下茎和老竹,加入肥土。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放半阴处养护,勤向叶面喷水,每月施肥1次。

冬季搬入室内向阳处。

观音竹的养殖注意事项1、盆栽的观音竹,夏季宜移至室外阴凉处,并注意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还要向叶面喷水,地面洒水,以保持空气湿润,才能使观音竹枝叶青翠。

观音竹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根。

2、观音竹怕积水,除了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只要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否则易烂鞭烂根。

观音竹喜湿,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这时就该浇水了,浇水后竹叶就会展开。

一般夏天平均1~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3、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并向叶片喷水,保持叶色翠绿;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

4、生长期间,每隔20天左右需施1次液肥,观音竹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液肥可用腐熟稀薄的豆饼水,或复合液肥。

冬季应停止施肥。

5、观音竹不必年年换盆,一般每2年换盆1次,观音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盆栽的培养土以腐叶土1份、园土0.5份、及少量河沙和砻糠灰等混合配制而成。

忌粘重、碱性土壤。

6、观音竹盆景讲究姿态与神韵,枝干须有立有俯、疏密有致、高低参差。

生长旺盛期间茎秆过多,会有密实气塞之感,影响盆景的整体观赏效果,应视生长情况疏去过密的枝秆,特别应注意将生长衰弱的秆剪去。

野菱的生长习性

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内,喜阳光,抗寒力强。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耐水湿干旱,喜深厚、肥沃、疏松。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