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土茯苓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土茯苓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9-10-19 15:47:39

土茯苓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及土茯苓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19 15:47:35发布解答。

土茯苓种植亩产量多少

这个亩产量应该没有可供参考的具体数据,因为土茯苓这种中药材,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

砂质壤土或粘壤土。

南方和北方的气温不同,它受气温,土壤条件,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产量各不相同。

 

土茯苓如何保鲜和防止发霉

1.苓主要成分是真菌的干燥菌核。

2.鲜品茯苓是很难长时间保存的。

3.方法: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4.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5.所以都是采用干品进行保存。

土茯苓是什么?

《中国药典》:土茯苓

图片  

拼音Tǔ Fú Línɡ

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鉴别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μ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 ~4 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40~144μm,直径约5μm。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或三角形,直径25~128μm,孔沟细密;另有深棕色石细胞,长条形,直径约50μm,壁三面极厚,一面菲薄。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22~67μm。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大多延长成梯状。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60g。

土茯苓的功效?

【性味与功效】 味甘、淡,性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

《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 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免疫和抗炎 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 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 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三)关于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

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用含有土茯苓的银屑灵流浸膏240g/kg一次灌胃小鼠,无副作用。

幼犬4.03g/kg连续给药60天,心、肝、肾、脑、血液均未见毒性反应。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剂量过大对脾虚泄泻者可能滑肠,对有胃病者有胃不适反应。

对胃肠功能正常者大剂量30~60g,没有明显副作用。

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茯苓的种植技术 1.茯苓简介 茯苓为兼性寄生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中国传统药物的“白银”。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

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年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市场需求量大,效益好。

2. 茯苓的生物学特性① 茯苓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 22 ℃,菌丝在 15 ~35 ℃都能生长, 23~28 ℃最适, 5~0 ℃生长缓慢, 0 ℃以下停止生长。

菌丝能耐 40 ℃以上的高温,对严寒抵抗力也很强。

② 菌丝发肓要求较干燥的环境,在含水分 40 ~ 50 %的段木中发肓较好。

要求土壤湿度在 25 %左右,空气湿度为 70 %左右为宜。

形成菌核后,窖内湿度 60 %即可。

③主要营养物质是纤维素, 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质。

④好气,菌丝及菌核在生长过程都要求有新鲜空气供应。

⑤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切忌在碱性条件下培养。

⑥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强光对它有抑制作用。

但从提高地温和变温角度看,阳光有一定作用。

3.栽种方法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

在生产上主要采用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3.1干段木栽培法3.1.1备料每年10~12月选择直径300px以上的松树砍倒,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

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2000px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

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供用。

3.1.2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四周挖人字形排水沟。

接种前1周按15g/㎡遍撒白蚁粉于窖底及上面覆土层,防治白蚁危害。

3.1.3接种下窖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

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

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

一般当气温回升,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料筒(干段木,以下同)含水量低于25%,用小锤敲击料筒,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表明料筒已干,就可以进行栽培了。

敲击料简时,如果发出沉闷的响声,就表明料筒太湿,还需让其继续干燥。

最佳栽培时间宜选在农历2月中下旬至3月份天晴的时间内。

栽培前一天,先要将栽培场地中的块状土壤打碎,平整;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将料筒喷雾消毒,次日便可开始栽培了。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500px,宽40~1250px,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

用菌种接种时,首先,在盛有10斤清洁水的塑料桶内放1汤匙食盐,摇匀,让其溶解;将料筒的一个去皮部位呈直线状用刀或斧砍3个小口,然后,将每2节料筒的砍口部位横向紧靠;把袋装或瓶装的茯苓菌种在盛装食盐水的桶内滚动消毒,接种者的双手也要进行消毒,然后,将盛装茯苓菌种的塑料袋撕开,把茯苓菌种掰成小块状,放在料筒的砍口部位和料筒两头的锯截面处,放药者在戴上胶手套和口罩后,在料筒上和周围,再均匀撒上防治白蚁的“灭白蚁药”,从料筒两头铲起细土,轻轻地盖在料筒上,盖土厚度10~375px;间隔750px,再栽培下两节料筒。

如此重复进行。

一厢种完,自然就成了田埂状,要求表面呈鱼背形,并盖上宽幅(规格2m)地膜,压紧。

间隔1250px,再种下一厢。

每种完两厢,与厢平行开挖一条深1000px的排水沟,一块场地栽培完毕,周围要开挖深1250px的排水沟。

具体要求是:在栽培时,要从栽培场地的高端向低端进行;一袋茯苓菌种可接种12节料筒,一袋“灭白蚁药”可撒在12节料筒周围;每10斤食盐水可消毒10袋茯苓菌种后,重新更换。

一般一亩地需要料筒1776节,茯苓菌种150袋,“灭白蚁药”150袋。

所有栽培者在进食前,双手先用清水清洗一遍,然后擦上肥皂,再清洗,最后,用清水将双手清洗干净。

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

3.2树蔸栽培法3.2.1备料 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

在秋、冬季节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

树桩下的粗大树根也可用来栽茯苓,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

根留1~1.5厘米长,过长即截断不要,使树蔸得到充分暴晒至干透。

干后可用草将树蔸盖好,防止降雨淋湿。

3.2.2下种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

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

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

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在树蔸树根周围撒下防白蚁药粉,盖一层薄土,再接菌种。

接种方法有两种:①高桩接种法:松树蔸较高,则在树蔸近根处锯一个深10厘米的缺口,将菌种木片紧放在缺口内,捆紧,用湿草纸包住后盖土。

②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蔸,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并将一根松段木(直径10厘米,长80厘米,留一条一指宽树皮,其余削皮至木质部)晒干后靠在此处,然后把菌种木片紧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盖,压紧。

凡松蔸粗则接3~4个种点。

3.2.3覆土 矮桩树蔸接种后覆土4~7厘米厚,堆成馒头状。

高桩树蔸接种后将土堆至接菌种处上面4~7厘米,蔸顶部露出地面。

四周应开好水沟,沟两边撒一圈白蚁药粉。

4.田间管理4.1.查窖补缺 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

①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

②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

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

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

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

③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

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

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4.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

4.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4.4注意事项①开好排水沟,雨后及时修沟排水。

②因雨水冲刷、沙土流失,如筒木外露,要及时培土。

③要彻底铲除苓场内及窖面周围的杂草、树根。

④头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茯苓生长快,苓场常会出现龟裂,要少量多次培土,防止茯苓和出地面"冒风",避免日晒炸裂或遭雨淋腐败。

⑤做好苓场防护工作,防止人畜践踏。

5.采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

判断茯苓是否成熟的标准是:刨开苓窖如果茯苓的裂痕(裂口)愈合,不见白色苓肉,表皮颜色变成黑色,无白裂花纹;苓蒂已松脱,就表明茯苓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从距窖1250px处把土刨开,再顺序深挖,防止挖破挖漏,保持茯苓完整。

如果茯苓表皮仍有裂痕(裂口),清晰可见白色苓肉,表皮仍呈棕红色,幼嫩,就表明茯苓仍未成熟,让其继续生长。

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

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其标志是当水转黑时便换水)。

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100px×100px×12.5px的方块。

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干,要注意常翻动。

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烟熏使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

6.引申6.1松树头栽培茯苓用松树头栽培茯苓,可节省大量木材,成本降低。

且比常用的松树身栽植结茯苓期长、还可以增产40%左右,质量也比用树身育出的好。

具体方法如下:一、备料。

把新伐又无虫蛀、无脱皮的松树根挖出来,斩去横根,剥皮留筋。

剥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树根将树皮相间纵削,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然后放在通风、干燥处堆叠晒干。

二、造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

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三、种植。

1. 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

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每亩用白蚁药4~5千克撒于地面,预防白蚁。

同时把松树头锯成平截面。

选择晴天种植。

2.开窖摆料。

窖底坡度以20~30度为宜。

摆好木料后从下至上覆土并压紧木料。

将选好的茯苓种用削利的竹片切成小块,贴在木头和木尾交接的新口处,每10千克木料用种0.1~0.15千克。

培土压实。

贴种后覆土,畦与畦之间开一条宽750px的排水沟。

四、茯苓种植45~60天,菌丝已基本传遍木头,这时应进行第一次松土。

第二次松土在结苓后进行,把苓块周围的泥土挖松再培上。

茯苓膨大时若出现表土爆裂,要及时培土,以免日晒爆裂影响长大。

6.2茯苓病虫害防治危害茯苓的病害虫有很多种,其病原菌主要是木霉、青霉、曲霉等真菌,它们主要危害料筒。

另外,软腐病主要危害茯苓子实体(长成的大茯苓)。

预防方法是:备料时将料筒先在地下垫枕木后码起,下雨前,最好在料筒上盖地膜或稻草,以防被雨淋湿。

在栽培前一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800的多菌灵悬浊液(水液);将所有料筒喷雾一次,以杀死真菌孢子或菌丝体。

如果发现长成的大茯苓表皮软腐,应及时采收加工。

危害茯苓的害虫也有很多种,但最大的天敌是白蚁。

可以说,能否防治白蚁,是茯苓栽培者能否获得栽培成功和效益的首要条件。

白蚁的防治方法介绍。

①选冬场时避开蚁源,清除腐烂树根;②冬地周围挖1道深1250px、宽1000px的封闭环形防蚁沟,沟内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树理于窖旁;③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④在苓场四周设诱蚁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人坑,每月查1次,见蚁就用“灭白蚁灵”粉剂涂撒在白蚁身上,那么,白蚁便会中毒相互传染,最后倾巢死亡。

⑤加呋喃丹防治法 这是一种在栽培茯苓时另加农药呋喃丹防治白蚁的方法。

在栽培茯苓时,先在栽培场地分厢栽培时,每隔1尺远挖深约375px的小坑,坑中放入枯松树枝和干松毛,同时放一块大拇指大的茯苓菌种,并在松枝松毛周围均匀地、轻轻地放上10克呋喃丹(颗粒),最后盖土。

覆土后,按前面方法栽培。

野生的土茯苓和种植的土茯苓的区别

一、茯苓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它不仅有野生的,还有人工种植的。

茯苓中还有一种土茯苓,土茯苓是生长在山坡间的药材,它和平时所见的茯苓是有些区别。

1、物种不同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属于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中药用的是这种菌类的干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2、成分不同茯苓:热量、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

土茯苓: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3、功效不同茯:味甘、淡,性平。

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

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4、泡制方法不同茯苓: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成品呈白色。

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5、食用方法不同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因此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苓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为中药,很少用来食用,因为土茯苓带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食用的方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类,比如:土茯苓炖龟。

6、土茯苓价格土茯苓的药用价值很高。

根据中医理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热疮毒、梅毒、淋浊、带下等并。

近年来对土茯苓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抗癌、治疗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方面,土茯苓也有良好的疗效。

因此,土茯苓在中药市场需求量极大。

但是,由于近年来连年开采,野生土茯苓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循环,并且目前还未实现人工栽培批量生产,所以其不可持续利用问题越来越严重,土茯苓价格也日益紧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土茯苓价格为2~4元每公斤,并且收购量不多,随着严重的过度采集,土茯苓价格已攀升至15~30元每公斤不等。

土茯苓用什么方法来泡制效果更好

茯苓的食用方法1、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

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2、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

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

煮食。

源于《奉亲养老书》。

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

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土茯苓的种植方法

1、选土:土茯苓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并且土茯苓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砂质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3、播种: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时候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10cm左右移裁。

4、生长期管理:生长期应经常松土除草,苗长到高30cm左右,应搭个架子,把藤蔓向上牵引,以帮助生长,追肥施1-2次。

1、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生长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

2、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南部)、长江流域以南以及台湾、海南、云南等地;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土茯苓性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作用。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 土茯苓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