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怎么养
大岩桐怎么养问题及大岩桐怎么养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0 12:46:34发布解答。
大岩桐要怎么栽培?
大岩桐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全株有粗毛。叶通常对生,肥厚,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顶生或腋生,钟形,花瓣丝绒状,大而美丽。花色有青、紫、墨红、玫红、洋红、大红、白、白边红心、白边蓝心等色。
大岩桐喜温暖潮湿,忌阳光直射。生长适温18~20℃。生长期要求高温、湿润及半阴环境,避免雨水侵入。冬季落叶休眠,块茎在5℃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用播种、扦插和分割球茎法繁殖。
1.播种法:为大岩桐的主要繁殖方法。播种法育苗简便易行,生长迅速。由于大岩桐多自花不孕,故于盛花期采用人工授粉法,花后约1个月种子成熟,可于晴天采收,晾干后收藏于干燥处。播种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以秋播为好。3月春播,至7月可见花,但往往植株较小,花少。秋播宜于9月进行,此时温度适宜,发芽率高,苗生长亦好,翌年4~5月开花,植株大而花多。因种子细小,可用细沙拌种后再撒播,播后稍压平,让种子与培养土接触良好,从盆底浸水,最后用薄膜或玻璃覆盖,置半阴处。20℃时2~3周即可出苗,出齐后去掉覆盖物。当苗长至3~4片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后长出4~6片叶时可定植。
2.扦插法:于生长期取充实叶片,连同叶柄一起切下,稍晾干后插于沙内,遮荫并保温保湿,1个月即可生根,以后逐渐形成块茎,移栽定植。如养护良好,约4个月可开花。
3.分割球茎法:将休眠后的大岩桐块茎埋于湿沙中,于25℃条件下,埋1~2周后,其芽眼即能萌发成新芽,把长芽的块茎切成几块,使每段带有1个芽,切口涂上草木灰,栽后少浇水,以防腐烂。栽植时,球茎顶端芽应与土齐平,不可栽得太深。至芽长3厘米时,及时剥芽,只留中央粗壮芽1个。10天后进行中耕,以后每周追肥1~2次。约5个月可开花。
大岩桐好肥,幼苗期肥液浓度要淡,隔7天施1次10%~15%腐熟肥水;生长期每隔7~10天施20%腐熟肥水。由于大岩桐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不可将肥液沾污叶面,否则易造成叶片腐烂或发生黄斑。一般于施肥后用细喷壶冲洗,叶面或芽上不应有水珠长时间滞留。
大岩桐为半阴性植物,平时应注意适当遮荫。冬季幼苗期应阳光充足,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生长期光线不能太强,从4月起应随光线的增强,逐步遮去中午前后的强光,以防抑制其生长。夏天高温潮湿季节,盆土不干不必浇水。开花时延长遮荫时间,以利延长花期。进入结实期后,缩短遮荫时间,以促其种子成熟和球茎的生长发育。秋季逐渐减少浇水量,使植株逐步进入休眠。当茎叶完全枯萎时,应完全停止浇水。从盆中取出球根,埋藏于微湿的沙中。于最适贮藏温度10~12℃下安全越冬。
大岩桐的种类与品种有哪些?
大岩桐原产南美、巴西,常见的栽培种有:
1.王后大岩桐
茎高20厘米,叶卵圆形,长×宽10~20厘米×8~15厘米,叶面绿色,背面紫色,全身丝绒毛,花从叶腋中抽出,一般4~6支,花茎长5~10厘米,花茎顶端有一朵下垂的花,花朵似拖鞋状,紫色,冠喉处有较深的紫斑。
2.细小大岩桐
茎短小(1.5厘米),叶小圆形(直径1.3厘米)绿色,叶背浅绿色,有浅红色叶脉,花单朵,花冠喇叭形,上部2片冠瓣比下部向外开展3片小,花朵紫色或淡紫色,有深色条纹,有白花变种(白仙子)可连续开花,有许多小型品种。
3.深红大岩桐
株高25厘米,叶长×宽,8~15厘米×5~11.5厘米,有稀毛,花期秋季,血红色,花形似头盔。
4.喉毛大岩桐
茎直立,高约30厘米,花白色,花冠内有红色斑点,喉部有密毛,全年开花。
5.白毛大岩桐
茎叶密生白毛,株高25厘米,叶4片轮生,叶卵圆形(15厘米×lO厘米),叶背脉纹显著,夏秋开粉红花,花筒近圆筒形。
大岩桐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环境,生长适温20~30℃,但忌阳光直射,需要遮荫,生长期间空气湿度大,叶繁茂葱绿。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苗期生长适温为20~28℃,蕾期为18~25℃,空气湿度80%左右。
1.播种
大岩桐经人工授粉容易采到种子,种子细小,每克2.8万~3万粒,可产苗5000~6000株,凡温度18℃以上,春秋均可播,但秋播发芽率高,生长旺,块茎大,第二年易开花,播种到开花约5~7个月。播种的基质为腐植土5份,沙土5份,混合过筛消毒。播种用浅盆,盆底垫上碎瓦片放一层粗沙,将消毒过的基质放入盆中,整平压实,浇透水,将种子与细砂拌匀后撒播,播后不覆土,用浸盆法浇水后放在半阴处,盆上盖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经2次分苗,定植于花盆中,每盆栽一株,苗期保持18~20℃温度,适当通风、遮荫、少浇水。
2.分球
在过冬的休眠期,将3~4年生的块茎,浇少量的水使其发芽,当芽长0.5厘米时把块茎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2~4块,每块上带有一个壮芽,切口涂上草木灰,盆底先填碎瓦片,加一层炉渣和粗沙,盆土用营养土与沙对半混合而成,将块茎栽上,浇少量的水,使其微湿,养护1~2周后转入正常生长。
3.叶插
开花后选取健壮的叶片,连同叶柄切下,剪去一半叶片,稍晾下,将其直插在粗砂或蛭石上,保持温度21~25℃,湿度80%~95%,经20天即可生根,形成一个球茎后,上盆栽植。
请教下,岩桐和大岩桐到底有什么区别?
“岩桐”之名,有两种解释:1.“岩桐”和“大岩桐”,这里所说的“岩桐”并不是专业人士给出的分类名,而是我们花友自己为了更容易辨别而取得名字。
2.“岩桐”也代表“岩桐属”下的一大类植物,Sinningia。
凡名字是sinn开头的,都可以叫做岩桐。
而我们现在栽培的,大部分都是园艺品种,即为某些岩桐原生种的杂交产物··所以已经不能沿用正统的方法来区分或命名园艺品种了··通常来说,叶片大而厚,花朵大,中心对称的钟形花,我们称之为 大岩桐但是也有园艺家培育出了迷你大岩桐,叶片依然毛茸可爱,花朵也是接近钟形,半重瓣,只是株型实在迷你··株型巴掌大小,花朵和“岩桐”相近的,我们叫他 迷你岩桐。
株型鸡蛋大小,整体纤弱的,我们叫他 超迷你岩桐 简称超迷岩桐的花是左右对称的,花瓣上2下3。
株型较之大岩桐略小,也有硕大的品种。
这些并非绝对,以后会有更多打破界限的品种培育出来,因为毕竟都是不同原生种或者原生种和园艺种杂交出来的,千变万化~~记得hcy大师培育的一个品种,就是迷你岩桐的身材,岩桐的花朵和株型··你说叫他什么呢?反正都是sinn开头···具体,还请对育种比较有研究的花友来解答你的疑惑了,我只能告诉你如何从形态上区分。
平时不研究这个,所以,呐,可能说的错漏百出··ps:小cc说的莫莫就是我,昨天在q群里讨论过岩桐和大岩桐的问题,我说了对称的问题。
其实说侧开顶开也可以,只是有些时候··大岩桐的花朵也是趴着的··令人费解··有些品种,花型介于两者之间,就比较难以辨别了·· 查看原帖>>
大岩桐要怎样培养?
要大岩桐其开花鲜艳,在栽培中要从配好培养土、夏季遮阳、冬季保温、肥水适时适量等几个方面入手。盆栽用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6份加珍珠岩2份、河沙2份及少量基肥配制而成。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于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小盆中。植株栽植不能太深,以栽后不动摇的深度为宜。
如栽植太深易引起生长不良或容易腐烂。缓苗后每7~1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并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生长期间要经常向花盆附近地面上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则植株生长健壮,花开得鲜艳。大岩桐属半阴性花卉,从春末开始中午前后日光强烈时需要适当遮阳。夏季需将花盆放在室内通风明亮处,但光线不能太强,若光线过强则生长缓慢,开花不良,同时遭受强光曝晒,还容易导致植株枯萎。
炎夏季节水分蒸发快,可在盆底放置一碟清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开花期把温度逐渐降到12~15摄氏度,则花开得长久。开花后光照宜稍强些,以利种子成熟及块茎发育。花谢后若不准备留种,应及时剪去花梗,减少养分消耗,以利块茎生长。花后要逐渐减少浇水量。植株进入休眠期枝叶会枯黄,此时要停止浇水,将块茎从盆内取出,稍晾干后贮藏于沙土内或仍留在盆内,存放在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的房间内。冬季温度低要停止施肥,严格控制浇水,使其块茎不致完全干透即可。避免因盆土过湿而造成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