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蒲怎么养
这是有小香蒲怎么养问题及小香蒲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2 11:56:16发布。
香蒲草是什么?
香蒲草(拉丁学名:TyphaorientalisPresl),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茎极短且不明显。叶殆为青绿色,叶鞘边缘膜质。花单性,雌雄同株;盛花期在夏季,正常茎会在植株成熟时快速抽长,并於顶端著生穗状花序;花粉鲜黄色。
香蒲草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一般用分株繁殖。分株可在初春把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若干个小芽作为繁殖材料。盆栽或露地种植。一般3---5年要重新种植,防止根系老化,发棵不旺。
向左转|向右转
:
香蒲草的主要价值
1、香蒲叶绿穗奇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宜做花境、水景背景材料。也可盆栽布置庭院。
2、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
3、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香蒲草
:-单子叶植物
刚毛荸荠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EleocharisvalleculosaOhwi
别名
针蔺、牛草、牛拐子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横生匍匐的根状茎。秆丛生或单生,高30—60cm,直径3—5mm,直立,圆柱形,具少数锐肋条,无叶片,在基部有1—2枚褐色长叶鞘。小穗矩圆状卵形或条状披针形,长7—20mm,宽2.5—3.5mm,具多数密生的花,鳞片紫褐色,边缘干膜质,绿色或苍绿色,除基部两鳞片无花外,其余鳞片内均有花,下位刚毛通常4条,稍弯,淡锈色,略长于小坚果,密生倒刺,柱头2。小坚果倒卵圆形,双凸状,淡黄色(图66)。
图66刚毛荸荠
EleocharisvalleculosaOhwi
地理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印度、朝朝、日本、美洲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刚毛荸荠为小型水生草本植物。在山东4月上旬至4月下旬萌发,6—7月开花,8—9月果实成熟,生育期185天左右。刚毛荸荠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根状茎在地下10—15cm的浅泥中横生,节间疏散,盘根错结,非常发达,在节上产生许多须根和芽,每年可通过根茎繁殖大量新株丛,再生能力强,也可通过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落水传播,遇适宜条件即可萌发生长。刚毛荸荠是一种广布的根茎型水生或湿生种,其生境多为池沼、湖泊、河流和沟渠等处,在通风透光,温度又较高的夏季,生长迅速(表66—1)。
表66—1刚毛荸荠生长速度1986年于山东胶南县城郊沼泽草场测试。
刚毛荸荠群落结构单纯,其盖度在60—85%。群落常见伴生种多为水生或湿生植物,如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眼子菜(Potamogetonsp.)、荇菜(Nymphoidespeltatum)等。有时与藨草(scirpussp.),或小香蒲(Typhaminima)组成共优群落。
饲用价值
刚毛荸荠无叶片,主要饲用部位是茎秆和叶鞘,茎比穗为13∶1,鲜干比为4∶1。刚毛荸荠无特殊气味,质地较粗糙,适口性较差,为中等饲用植物。牛、羊一般采食,幼嫩时驴、马、骡采食。出穗以后纤维含量增加,多数大家畜采食率显著降低,经充分粉碎或打浆,猪、牛仍喜食。除放牧利用外,在6—7月刈割。鲜草产量1500—2000kg/ha。刚毛荸荠营养价值比较高,其化学成分中,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较丰富,粗纤维和灰分含量中等(表66—2)。
表66—2刚毛荸荠化学成分山东惠民教育学院分析。(%)
刚毛荸荠根茎发达,植株密集,能够缓冲流水对堤岸的冲击,它是一种良好的固堤护坡草。
香蒲的特性,生长环境,
香蒲(TyphalatifoliaL.)香蒲科香蒲属。
别名有蒲草、蒲菜。
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称水烛。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植株高1.4~2米,有的高达3米以上。
根状茎白色,长而横生,节部处生许多须根,老根黄褐色。
茎圆柱形,直立,质硬而中实。
叶扁平带状,长达1米多,宽2~3厘米,光滑无毛。
基部呈长鞘抱茎。
花单性,肉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似蜡烛。
雄花序生于上部,长10~30厘米,雌花序生于下部,与雄序等长或略长,两者中间无间隔,紧密相联。
呈灰褐色。
花小,无花被,有毛。
雄花有雄蕊3枚,花粉黄色,每4粒聚成块,雌花无小苞片,子房线形,有柄,花柱单一。
果序圆柱状,褐色,坚果细小,具多数白毛。
内含细小种子,椭圆形。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同属植物约18种,常见的有东方香蒲(T.orientalisPresl)。
普香蒲(T.przewalskiiSkv.)和达香蒲(T.davidianaHand.Mazz)以上两种雌雄花序不相接而离生,普香蒲植株大,达香蒲植株小。
小香蒲(T.minimaFunk)狭叶香蒲(T.angustifoliaL.)长苞香蒲(T.angustataBoryetChaub.)。
产地和生长习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常成丛、成片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最好,较耐寒。
栽培管理栽植香蒲的地方应阳光充足,通风透光。
管理较粗放,可参见花菖蒲管理。
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一般用分株繁殖。
分株可在初春把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若干个小芽作为繁殖材料。
盆栽或露地种植。
一般3---5年要重新种植,防止根系老化,发棵不旺。
用途香蒲叶绿穗奇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
宜做花境、水景背景材料。
也可盆栽布置庭院。
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
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
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
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
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小香蒲地理分布有哪些?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在国外欧亚大陆皆有分布。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小香蒲为暖温性中湿生牧草,为低湿草地植物。多生于河漫滩与阶地的浅水沼泽、沼泽化草甸及排盐渠沟边的低湿地里。土壤多为壤质,砂壤质沼泽土、沼泽化草甸土及低湿的盐化草甸土。但在轻度盐碱化的沼泽土壤中生长较好。
小香蒲是一种沼生植物,抗旱能力差,在较干燥的土壤上一般没有生长。多在低湿地生长,形成面积较小的群落。可以与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构成沼泽化低地草甸,草地总盖度80%,草层高度50—120cm,亩产鲜草600kg。在叶尔羌河河漫滩,常自成群落,镶嵌分布于芦苇草甸、拂子茅(Calamagrostepigejos)草甸中,或以伴生种散生其中。以小香蒲为主要伴生种的拂子茅、小芦苇水泛地低地草甸草地,总盖度达35—40%,草层高度40cm,亩产鲜草130kg。在农田附近季节性积水洼地也有零星分布。小香蒲也能耐盐碱,在以盐角草(Salicorniaherbacea)建群的盐沼植被类型中,它也是常见植物之一。
小香蒲以根茎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力较弱,一般在4月初返青,5月中旬至5月底雌花可形成小的圆柱状花序,雄花序一般在6月初形成,雌雄花序的开放时间大致相同,在6月底左右,7月中旬开始结果,8月初果实即可成熟,8月底开始枯黄。植株枯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长有长绒毛的果实干燥后,在圆柱状花序上变得轻软疏松,碰触便可脱离母体随风飘散,四处飞舞,扩大其分布范围。
小香蒲饲用价值有哪些?
小香蒲适口性较差,家畜很少采食,青鲜状态虽然茎叶柔软,但因有咸涩的味道,只有牛采食少许,其他牲畜均不采食。枯黄后骆驼少量乐食,一般在抽穗前刈割调制干草,和其他优良牧草混合饲喂,适口性可以提高。化学成分见表152。
表152小香蒲的化学成分表(占风干物质%)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原系牧草分析室分析。
小香蒲是一种纤维植物,富含较多的粗纤维,可用于造纸,其花粉可药用,称为蒲黄,用于止血、祛瘀、利尿。蒲绒可做填充物之用,也可作建筑用材料。
天南星科
Araceae
153.魔芋
AmorphophallusrivieriDurien
(赵南光)
图153魔芋
AmorphophallusrivieriDurien
别名
磨芋、蒟篛、花梗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