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灯笼泡怎么养

灯笼泡怎么养

2019-10-24 11:27:37

灯笼泡怎么养问题及灯笼泡怎么养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4 11:27:32发布解答。

灯笼泡亩产草种多少

【别名】天泡子、挂金灯、灯笼果、打额泡、天泡草、小酸浆、黄姑娘【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草Physalisminima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

灯笼泡是寒性水果吗

灯笼泡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寒性的。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则对身体有害。

青的灯笼泡能吃吗?

青的不好吃,太酸了。还是等红了再吃吧,反正也不急这一会。灯笼果营养挺丰富的。喜欢吃可以弄成果酱。

灯笼泡加龙葵草加鸭蛋有哪些功效

灯笼泡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软坚散结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腮腺炎睾丸炎膀胱炎血尿颈淋巴结核外用治脓疱疮湿疹疖肿。龙葵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痛止痒还止咳平喘至于鸭蛋清肺火降阴火促食欲还可除湿

这是什么水果?

洋姑娘。别名:酸浆、打拍草、打朴草、灯笼草、灯笼果、灯笼泡、挂金灯、红灯龙、红姑娘、金灯草、锦灯笼、勒马回、扑扑子草、水粉子、天光泡果、天泡草、天泡子、野胡椒、野木瓜、灯笼花、豆姑娘、姑娘菜、姑娘花、挂金灯酸浆、广椒七、桂金灯、红灯笼、红菇、金灯笼、苦蘵、洛神珠、酸酱、天棚子、王母珠、野广椒、野辣子

灯笼草的作用是什么?

向左转|向右转[灯笼草]

灯笼草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喉痛;咳嗽;痄腮;天郊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

3.《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

4.《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

5.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灯笼草【别名】爆卜草、灯笼泡、鬼灯笼、打卜草、水灯笼草、苦灯笼草、荷卜草、打额泡、天泡果、响铃子、地灯笼、母炮草、炮仔草

【来源】

药材基为茄科植物灯笼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peruiana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90cm。具匍匐的根茎,茎直立,具短柔毛。单叶互生,或2片聚生;叶柄长2-5cm,密生柔毛;叶片卵形圆形至长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对称心脏表,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尖齿,两面密生柔毛。花单生子叶腋,梗长约1.5cm;花萼阔钟状,绿色,5浅裂,裂片披针形,具短茸毛;花冠阔钟状,长1.2-1.5cm,,黄色,喉部有紫色斑纹,5浅裂,裂片近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近基部处,花丝及花药蓝紫色;雌蕊1,子房上位,2-3室。浆果球状,直径,包围在浆果外面,但与果分离。种子黄色,圆盘状。夏季开花结果。

【生境分布】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或为野生而生于海拔1200-2100m的路旁或河谷。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长25-60cm。茎略呈扁方柱形,具棱,表面灰黄白色或灰青色,密被白色茸毛。叶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长2-5cm,宽2-3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微心形,近全缘或有不规则疏粗齿,暗绿色或黄绿色,两面被白色茸毛;齿长叶柄。叶依处具膨大似灯笼状的花萼,有的已压扁,长约2.5cm,宽约2cm,淡黄绿色,薄纸质,半透明,被有柔毛,内有暗黄绿色奖学金果,近圆形,直径约1cm。气微,味甘、基。

以全草幼嫩、色黄绿、带果宿萼多者为佳。

这是什么水果

洋姑娘。别名:酸浆、打拍草、打朴草、灯笼草、灯笼果、灯笼泡、挂金灯、红灯龙、红姑娘、金灯草、锦灯笼、勒马回、扑扑子草、水粉子、天光泡果、天泡草、天泡子、野胡椒、野木瓜、灯笼花、豆姑娘、姑娘菜、姑娘花、挂金灯酸浆、广椒七、桂金灯、红灯笼、红菇、金灯笼、苦蘵、洛神珠、酸酱、天棚子、王母珠、野广椒、野辣子

灯笼泡对糖尿病人有用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发挥作用。有些病人对此不了解,认为用上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主要因素可能与II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个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且共同参与发病的多因子疾病。在治疗单一方面西医比中医效果明显的多,但要想解决有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疾病时,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我见过单服用中药就很好的控制血糖的病例)。

上一篇: 德国鸢尾怎么养
下一篇: 彼岸花怎么养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