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鸭舌草怎么养

鸭舌草怎么养

2019-10-25 11:41:49

这是有鸭舌草怎么养问题及鸭舌草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盆栽花卉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5 11:41:44发布。

客家人叫鸭舌草的草药是什么

一种叶子像鸭舌头的草本植物,这种植物常见于有水的稻田中。

鸭舌草的形态是怎样的?

鸭舌草:鸭舌草又称鸭舌子、水玉簪、鸭仔草、兰花草、菱角草。是雨久花科沼生或湿生草本植物。主茎极短,叶和花茎密集成丛,叶纸质,有光泽,形状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具长柄,基部具有叶鞘。

总状花序从叶鞘抽出,腋生有3~7朵花,钟状,花被蓝紫色。蒴果长圆形。种子繁殖。

鸭舌草在水稻田中极为常见,部分水稻受害较重,沼泽、湿地亦有生长。

鸭舌草和紫罗兰的区别

紫罗兰为十字花科的,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最明显的特点为十字型花瓣,4强雄蕊。而鸭舌草属于雨久花科,属于单子叶植物纲。花瓣基数一般都为3.

鸭舌草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exKunth

别名

鸭嘴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具根状茎,下生须根。茎直立或倾斜,高13—30cm,全株光滑无毛。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变异甚大,由条形、披针形、矩圆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1.5—7.5cm,宽0.5—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全缘,弧形脉;叶柄长达20cm,基部成鞘。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6朵或更多,直径5—7mm,花被片6,披针形或卵形,蓝色或带紫色。蒴果卵形,长约1cm(图137)。

图137鸭舌草

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exKunth

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甘肃,以至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在国外,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鸭舌草在亚热带地区,4—5月出苗或返青,出苗后2—3周即长出浮水叶,并进入快速生长期,7—9月开花,9—10月结实并成熟,以后进入果后营养期,降霜后,地上(水上)部分枯死。在中亚热带的冬水田、池沼等水域中,其披针形漂浮叶可以顺利越冬;在南亚热带以南,冬季亦可生长;在北亚热带以北地区,仅能以根芽和种子越冬。春季出苗(返青)较中亚热带以南地区推迟15—30天。

鸭舌草主要依靠种子繁殖,但用其根茎也可进行无性繁殖。当蒴果成熟后,果皮反卷开裂弹出种子,或蒴果断落随水流向远方传播。其种粒虽小,但比重较大,一旦播于水中,即能沉落水底并混入泥土中,种子当年处于休眠状态,经过冬季才能发芽出苗。

鸭舌草具短根茎,有较多的潜伏芽,具有较强的再生力。生长期内利用3—4次,并不影响再生力。生态幅比较宽。喜肥、嗜水、喜光、怕干旱,一般多生长在池沼、水塘、浅湖、河边、沟渠、溪流和稻田等浅水中,常群生,多形成单优势种纯群落;在肥沃、潮湿、光照充足的开旷地上也能良好生长发育。

饲用价值

鸭舌草的茎叶脆嫩多汁,各种畜禽均采食。猪、鹅最喜食,切碎后鸡、鸭、兔喜食;牛、羊采食,是一种优等青绿饲草。鸭舌草鲜草水分含量高达83.7—90.6%;含丰富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较低(表137—1)。

表137—1鸭舌草的化学成分《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鸭舌草的鲜草或干草中的总能、对猪的消化能、可消化粗蛋白质和对鸡的代谢能均比较高。以干草为例,不同生育期,其总能虽不高,但消化能和代谢能均较高,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也是较高的(表137—2)。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表137—2鸭舌草的能量价值及可消化蛋白含量《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鸭舌草的茎叶除可作饲用外,亦可作绿肥,嫩茎叶可食用。

有人说这是鸭舌草,但又不像,请问一下这是什么植物?

鞭檐犁头尖(学名: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ume)是天南星科,犁头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直径可达2厘米,上部周围密生肉质根。

叶和花序同时抽出。

叶柄中部以下具宽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花序柄细,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圆形或长圆形,檐部绿色至绿白色,披针形,雌花序卵形,雄花序黄色;附属器淡黄绿色,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花柱不存在,中性花:上弯,黄色,先端紫色;上部的锥形,浆果卵圆形,绿色。

4-5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南半部至云南东南部,孟加拉、印度东部、斯里兰卡、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至印度尼西亚、帝汶岛,东至菲律宾均有分布。

海拔350米以下,生于山溪水中、水田或田边以及其它湿地。

该种块茎入药,能燥湿化痰、止咳,内服治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常与半夏通用;外用治跌打损伤、疮毒。

鸭舌草煮水喝多了有副作用吗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没有其他的副作用,只是要注意虚寒性泻痢禁用。

鸭舌草长什么样

向左转|向右转

鸭舌草有什么作用?

鸭舌草(《植物名实图考》)【异名】鸭儿嘴(《植物名实图考》),鸭仔菜、鸭儿菜(《南宁市药物志》),香头草、猪耳菜、鸭嘴菜、马皮瓜(《江苏药材志》),肥猪草(江西《草药手册》),水玉簪(《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的全株。【植物形态】鸭舌草多年生草本,高1米许。根茎短,近于直立。叶簇生或单生,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脏形;叶柄长7~17厘米,具叶鞘。总状花序从叶鞘抽出,生花3~6朵,具柄;花被钟状,6深裂,几达基部,蓝色带红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丝一面有齿,花药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花柱细。蒴果长卵形,长12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期8~9月。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性味】苦,凉。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凉,无毒。②《陕西中草药》:苦,平。【功用主治-鸭舌草的功效】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②《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肿,急性扁桃体炎,喉痛。④《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选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鸭舌草全草1两(干品),加水煮沸15分钟后加入蜂蜜3~5钱,再煮沸5分钟,为1次量。日服2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观察341例,近控42例(12%),显效121例(35.4%),好转140例(41.5%)。总有效率88.9%。一般1~2天见效,也有3~4天见效的。以平喘效果较好。副作用:少数服药后觉头昏,个别发生胃痛或呕吐,继续服药即随之消失。本品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鸭舌草可以治什么病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MonochoiavaginaliS(Burm.f.)PreslexKunth.的嫩茎叶,又名水锦葵。鸭舌草鲜品每百克含水分97克,蛋白质0.6克,脂肪0.1克,纤维素0.6克,钙40毫克,磷80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鸭舌草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归经】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考证】出自《唐本草》;《唐本草》: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2.《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3.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4.《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5.《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6.《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编辑本段]概述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鸭舌草考证:出自《唐本草》;《唐本草》: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科属分类:雨久花科主治:感冒高热;肺热咳喘;百日咳;咳血;吐血;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地或稻田中。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性味:苦;凉药材基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的全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出处:《中华本草》[编辑本段]形态特征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高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鸭舌草小变化较大,由心形、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具弧状脉。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稀有10余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到1厘米,雄蕊6枚。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长约0.1厘米,灰褐色,具纵条纹。[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3~15℃,较稗草略高,变温有利于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萌发受到抑制。鸭舌草是典型的水生杂草,可缺氧萌发,萌鸭舌草发需较高的水分,在淹水或土壤水分超饱和的条件下萌发较好,湿润条件下发芽较慢,但水层超过1厘米以上,发芽又转慢。鸭舌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稗草的4%~5%,下胚轴伸长受到限制,只能浅层萌发,以土层0~1厘米萌发最好,1~2厘米较差,2厘米以下不能萌发。(2)营养生长鸭舌草植株较大,根系较浅,需水、肥多,营养生长与温度、水分、光照、肥力关系密切。鸭舌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此时,水分适宜,每3~4天即生长1片叶,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长最为迅速。鸭舌草在土壤水分超饱和或略有薄水的条件下生长最好。鸭舌草叶片较大,在稻田中,漫射光照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但过于荫蔽生长较差,在同一块稻田中,稻株间的鸭舌草与中心沟、田边鸭舌草生物量相差1倍以上,但由于鸭舌草叶片大而薄,直射光照过强,亦不利于生长。鸭舌草根系较浅,植株较大,生长迅速,需肥量特别是氮肥较多,如过多地使用速效氮肥作追肥更有利于鸭舌草根系的吸收。鸭舌草叶片肥嫩,易受多种害虫侵袭,稻田治虫频繁及使用广谱性杀虫剂过多过滥亦有利于鸭舌草的生长。(3)开花结实鸭舌草于7月以后陆续开花结实,开花结实后植株不立即枯萎仍能继续生长。开花结实与光照关系密切,以中心沟、田边结实率较高。在水分饱和状态下,种子寿命可达2年以上,在干燥土壤中寿命1~2年,土层2~3厘米以下寿命较长,土表寿命较短。分布与危害鸭舌草分布全国,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危害严重,其中又以稻麦连作田,灌排条件好、有稳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危害较重。鸭舌草与矮慈姑生态条件相似,喜水、喜肥、耐荫,往往构成群落,成为稻田中后期危害的重要杂草组合。[编辑本段]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2.《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鸭舌草3.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4.《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5.《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6.《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编辑本段]选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编辑本段]主治①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鸭舌草②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③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脸。④治丹毒,痈肿,疗疮:鲜少花鸭舌草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编辑本段]功效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鸭舌草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②《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肿,急性扁桃体炎,喉痛。④《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编辑本段]鸭舌草茶出处:《江苏药材志》组成:鸭舌草适量,晒干。功用:清热解毒。主治:①赤白痢疾。②急性肠炎。制法:将鸭舌草洗净晒干,每日取15~24克(鲜品30~6O克),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代茶饮用。连服3~4日。用法:每日1—2剂。一般连服3-8日可愈。宜忌:虚寒性泻痢禁用。按语: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异名鸭儿嘴,鸭仔菜、香头草、猪耳菜、肥猪草等,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夏秋采收,晒干备用,本品性凉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是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的民间草药。又据《江西草药手册》,本草鲜品捣敷,可治蛇、虫咬伤;加桐油捣敷,可治痔疮。[编辑本段]鉴别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少数扭曲,偶有分枝,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具不规则纵棱,皮孔横向,有支根痕,栓皮鸭舌草易脱落。质硬,断面鲜黄色,有菊花状纹理和裂隙。气微,味极苦。茎圆柱形,少数弯曲,直径可达3cm或更祖。表面暗灰黄色至灰绿色,节徽隆起,断面鲜黄色,中心有髓。味苦。叶卵形或长圆形,长11-23cm,宽5.5-14cm。暗灰绿色至暗黄棕色,先端具短尖,基部圆钝,全缘,两面无毛,离基3-5脉,叶脉两面突出,下面较明显;叶柄长5-14cm,两端肿胀,近基部盾状着生。革质而脆。气、味微弱。根、茎以条粗、断面色黄者为佳。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多已脱落,残留部分为数至10余列木柱细胞。中柱鞘为石细胞环带。韧皮射线宽阔,呈鸭舌草漏斗状,有石细胞。木质部发达,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茎横切面:木栓层通常由数条宽窄相间的木栓细胞带组成,皮层狭窄。中柱鞘纤维间有石细胞,并与射线部位的石细胞群相连成波浪形环。维管束双韧型皮层、射线及髓有单个大型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壁厚,层纹、孔沟明显。根、茎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上下表皮细胞均含细小的草酸钙棱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质层。栅栏细胞1列。支柱细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层纹明显,贯穿于叶肉组织中。

上一篇: 冷水花怎么养
下一篇: 仙人指怎么养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