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怎么养
这是有蓟怎么养问题及蓟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7 09:22:49发布。
北京历史上曾经叫过“蓟”,和现在的天津蓟县有什么关系?
部分区域是一个地方,北京曾用名为蓟县。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
北京名称由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地貌:
蓟州区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分布。北缘最高点为九山顶,海拔1078.5米,南部最低处在马槽洼,海拔1.8米。南北高差1076.7米。山区面积840.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504.72平方公里,洼地面积245.2平方公里。
气候:
蓟州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5℃,降水量678.6毫米,无霜期约195天。
气候特征一是季风气候鲜明,风向季节更替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二是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小,受大陆影响显著。
三是“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季风盛行,降水集中。四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秋季气温明显下降,冷暖适中,冬季气候寒冷、大地封冻。
水文:
蓟州区的内河是州河,主要流经蓟州平原区,贯穿南北。州河自上而下接纳支流有:黎河、沙河、果河、淋河、幺河等支流。
蓟州区境内的一级河道有蓟运河、泃河、州河,蓟运河是由泃河和州河两大支流汇合而成。此外,蓟州区还有翠屏湖位于城东4公里处,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库容量15.59亿立方米。
:-北京
:-蓟州区
蓟怎么读?
向左转|向右转
蓟,拼音:jì,部首:艹,笔画数:13,结构:上下结构,(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天发芽;茎叶多刺花紫色;可入药。
释义:
<名>形声。从艸。义:蓟属植物的泛称古地名,是北京的古称。
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古县名,蓟县。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县名,在天津市北部,邻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无终县,隋改渔阳县,明入蓟州,1913年改为蓟县。
姓氏,上古时周武王建立周朝,他敬仰先贤的功德,尊重他们的后代为蓟地的首领,建立了蓟国,那地方就在现今的北京。蓟国国君的后代,就形成了蓟姓。
多年生草本,春天发芽,茎叶有刺和白色软毛,花紫红色。分大蓟和小蓟。全草供药用。嫩茎叶可食或作饲料。
蓟读什么音
一、蓟拼音jì。
二、释义:
1、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刺,叶子羽状,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全草入药。也叫大蓟。
2、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为周朝燕国国都。
3、蓟县,地名,在天津。
4、姓。
三、繁体汉字:蓟
四、蓟的部首:艹
五、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六、造字法:上形下声
七、异体字:蓟
:
一、汉字笔顺:一丨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丨丨
二、笔顺读写:横、竖、竖、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竖、竖钩、
向左转|向右转
三、相关组词:
1、滨蓟[bīnjì]
俗名:鸡角刺、南国小蓟特征:多年生草本,海滨或野地自生。主根深入地中,叶面有光泽,羽状缺刻,根生叶有柄,叶背脉密生毛茸;头状花单生于短枝,花冠紫红色或白色,先端成针状集生,茎长3.5公分。
2、蓟丘[jìqiū]
亦作“蓟邱”。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
3、蓟门[jìmén]
即蓟丘。
4、刺蓟[cìjì]
泛称大蓟、小蓟。因叶皆有刺,故称。
5、辽蓟[liáojì]
辽地和蓟地。
:-蓟
朝鲜蓟的栽培技术
南方温暖地于9月播种,10月苗高约10厘米以上,有4~6片真叶移植大田。长江流域及以北的地区,冬春季于保护地育苗,4至5月定植大田,至第二年春现蕾收获,如苗期采取黑膜遮光处理,则当年初秋能抽薹现蕾采收。
朝鲜蓟种子皮厚且坚硬,播种前宜进行浸种催芽处理。方法是将种子放于55℃温水中浸种,并要不断搅动,至常温后再浸泡12~16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后用湿布包起放在20℃条件中催芽至露白。
于9~10月选择健壮母株掘取其分蘖;把大的分蘖苗连根直接定植于大田,小苗按15厘米见方种于苗床培育,至翌春3月带土定植大田,冬季寒冷地区要采取防冻措施。
:生长习性
喜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温度适应范围较大,营养生长期适应5-28℃的温度,高于34℃生长受抑制,低于3℃停止生长能耐-2℃暂时低温;
低于-7℃茎叶凋萎,花蕾形成期适温16-24℃,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为最佳。
南欧及中亚细亚尚有野生种,意大利栽培最多,云南有栽培,我国主要在上海、浙江、湖南、云南等地有少量栽培。
蓟北在唐朝指什么地方?
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出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国志中蓟,北平,吴,汝南,陈留,濮阳,邺城分别是今天的哪里?
蓟:在今北京城西南。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三国志中不会出现。
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汝南:现驻马店市。
陈留:距开封市区20千米,开封市祥符区城区13千米处。
濮阳:现濮阳市。
邺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北京市的历史名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蓟
:-北京
:-吴
:-汝南
:-陈留
:-濮阳
:-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