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科普花卉养殖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花谱百科 > 养殖方法 > 石菖蒲怎么养

石菖蒲怎么养

2019-10-28 11:48:56

石菖蒲怎么养问题及石菖蒲怎么养最新资讯,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8 11:48:53发布解答。

石菖蒲的药用与功效

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开胃、安神定志的功效。对于出现失眠、健忘、耳鸣、耳聋,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石菖蒲什么样子

根茎芳香,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节间长3-5毫米,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渐狭,脱落;叶片暗绿色,线形,长20-30(50)厘米,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毫米,先端渐狭,无中肋,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花序柄腋生,长4-15厘米,三棱形。叶状佛焰苞长13-25厘米,为肉穗花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肉穗花序圆柱状,长(2.5)4-6.5(8.5)厘米,粗4-7毫米,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花白色。

石菖蒲多少钱一斤?谢谢

虽然石菖蒲的价格不算高,药材市场能卖20多元一斤,但好在容易寻找,野生资源很丰富。生活在农村的朋友,不妨去看看附近的小溪有没有野生石菖蒲,如果多的话可以进行采挖,就算不能发财,每天的工钱还是有的,只不过采挖之前,先去附近城市的药材公司问问价格,是不是收购,如果没有地方收购,你又挖了很多石菖蒲,那就尴尬了。

石菖蒲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香菖蒲、药菖蒲、水剑草、山菖蒲、菖蒲叶。

【形态特征】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根茎横生卧,直径0.5~0.8厘米,弯曲、分枝、密生环节。叶基生,长10~30厘米,宽0.5~0.7厘米,剑形条状,基部对折,中脉不明显。肉穗状花序圆柱形,叶状苞(佛焰苞)长5~15厘米。花小,黄绿色。浆果倒卵形。冬、春采根状茎,晒干。叶多鲜用,随用随采。根、叶均有香气。

【生长环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多生于峪溪沟旁,亦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开窍辟秽,化湿健胃,安神益智。

【验方精选】第一方:石菖蒲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二方:石菖蒲根6~15克。

用法:取上药,每日1剂,水煎顿服,连服数旬。

主治:神经性耳聋。第三方:鲜石菖蒲适量,地龙7条,竹沥40毫升。

用法:将鲜石菖蒲洗净,捣烂绞汁20毫升;再将地龙洗净,加白糖适量化水,与竹沥共调匀,分数次灌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急惊风,喉间痰涎壅盛者。第四方:石菖蒲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0日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

主治:癫痫。第五方:石菖蒲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末口服。

主治:食牛肉中毒。第六方:石菖蒲150~200克。

用法:取上药,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外洗患处,每日2次。

主治:疥疮。第七方:鲜石菖蒲10~15克。

用法:磨冷开水服。

主治:中暑腹痛。第八方:石菖蒲适量。

用法:取上药,捣成汁液。饮服。

主治:食巴豆中毒。

谁知道石菖蒲有什么药性?

1.1镇静抗惊石菖蒲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表现为中枢镇静抗惊作用[1]。

石菖蒲水煎剂及去油水煎剂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并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挥发油的镇静作用更强。

当剂量大于25mg/kg时,即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广泛抑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石菖蒲醇提物也可使动物安静、昏睡;石菖蒲氯仿提取物对猴等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2]。

有报道石菖蒲可能是通过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儿茶酚胺类、吲哚胺类)起到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3]。

33%的石菖蒲混悬液10mg/kgig30min后可使小鼠对戊四唑的惊厥率从93%降到60%[1]。

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可能是其抗惊的有效成分,90~150mg/kg的α-细辛醚ip能对抗小鼠的电惊厥,140mg/kg则能完全对抗戊四唑引起的惊厥和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引起的惊厥大发作[4]。

挥发油中另一主要成分反-4-丙烯基藜芦醚也有中枢抑制作用,50mg/kgiv可引起家兔的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消失[5]。

小鼠自发活动、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实验,抗回苏灵所致惊厥试验、抗缺氧及游泳试验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石菖蒲总挥发油是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主要部位,α-细辛醚及β-细辛醚是石菖蒲上述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6]。

近年用α-细辛醚治疗癫痫,有效率达83%[7]。

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

有报道认为β-细辛醚为致癌物质,对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有损害作用[8],而α-细辛醚毒性较小,是一种治疗支气管炎和癫痫的药物,其制剂已在临床上使用[9]。

曾氏用石菖蒲为主的汤剂治疗癫痫41例,结果17例完全控制,1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余13例也明显改善[10]。

张氏也用近似方法治疗癫痫24例,显效1例,有效19例[11]。

有人以石菖蒲为主治疗癫狂症310例,结果痊愈165例,好转129例[12]。

乔氏也用类似方法治疗血虚痰扰型精神分裂症338例,结果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13]。

对石菖蒲的体内过程研究显示该药口服肠胃吸收迅速(t1/2ka=0.08h)且完全(吸收率F=0.98),15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1%,并迅速分布于肝、肾、胆汁、心、脑、肺、脾等脏器;肝、肾浓度接近血浆,其余依次递降。

部分由胆汁排泄后,仍经肠肝循环再吸收,最后主要随小便排泄。

小部分药物可被肝脏代谢,体内半衰期约3~4h,分布容积0.38L/kg[14]。

由此可见,石菖蒲镇静抗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

1.2开窍醒神中医学认为中风昏迷、癫狂等神志的改变,多为痰火扰心,痰蒙清窍,致心失所主,脑窍闭塞。

其中痰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石菖蒲与麝香配伍,为化痰开窍药之首选。

临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中风昏迷、癫痫、多寐、健忘、耳鸣等。

石菖蒲芳香走窜、开窍醒神,广泛用于闭证神昏证的治疗,临床疗效十分确切。

临床上用单味石菖蒲挥发油制成的注射液(0.5%总挥发油溶液)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有效率74.97%,能迅速消除意识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15]。

以石菖蒲配伍的方剂更是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以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治验最多。

有人[1]用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制成针剂,治疗脑病43例次,取得显效、好转25例次的效果[1]。

王氏用石菖蒲的复方煎剂治疗乙型脑炎昏迷25例,有效率为92%[16]。

石菖蒲的复方煎剂鼻饲并结合西药治疗乙脑104例,结果痊愈78例,好转7例[17]。

脑醒冲剂由石菖蒲等多味药组成,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取得良好疗效[18]。

石菖蒲开窍醒神的作用尚未见动物实验研究报道。

1.3益智健脑老年性痴呆是一类进行性精神功能衰退性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目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促智药的研究将成为近10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有人对34篇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统计的47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当归、茯苓、地黄、远志、甘草、陈皮、半夏、白术、党参和川芎[19]。

与石菖蒲配伍的复方制剂能提高大鼠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报道也不少。

由何首乌、石菖蒲、葛根、银杏叶、川芎、赤芍等中药组成的益智Ⅰ号,25、50g/kg灌服7d,能对抗东莨菪碱1mg/kg、戊巴比妥钠30mg/kg、40%乙醇10mL/kg、氯霉素200mg/kg和亚硝酸钠120mg/kg对记忆的破坏作用,且能提高正常大鼠的明暗辨别学习记忆获得和记忆巩固[20]。

启智灵口服液由首乌、远志和石菖蒲等7味中药组成。

实验证明,它能对抗樟柳碱引起的小鼠记忆障碍,提高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减少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及增加脑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21]。

刘氏采用四七汤(制半夏、朱茯苓、石菖蒲、枳实、郁金)加味治疗老年性痴呆30例,与对照组脑复新相比疗效显著,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合并痴呆有良好治疗作用[22]。

定志丸由人参、远志、茯苓及石菖蒲组成。

谢明村等证明定志丸在防治记忆障碍上,远志、茯苓、石菖蒲有协同人参之作用[13]。

用菖蒲郁金温胆汤以疏肝解郁开窍为基础,治疗老年性痴呆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提示此方有恢复老年性脑功能作用[24]。

补肾健脑汤(淫羊藿、石菖蒲等)治疗中风痴呆56例,总有效率83.9%[25]。

周氏用石菖蒲配伍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等)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52例,对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的有效率为91%[26]。

醒脑汤(黄芪、石菖蒲等)对脑震荡后遗症有消除症状、改善脑功能的作用[27]。

当然,石菖蒲在上述方剂中的作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4石菖蒲的化学成分石菖蒲含挥发油、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

挥发油中含34种成分[28],主要为β-细辛醚(β-asarone),占63.2%~81.2%,α-细辛醚(α-asarone),占3.4%~13.7%,细辛醚(asarone),石竹烯(caryopphyllene),石菖醚(sekishone),细辛醛(asarylaldehyde),γ-细辛醚(γ-asarone),d-δ杜松烯(d-δcadinene),肉豆蔻酸(myristricacid),百里香酚(thymol)等。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石菖蒲挥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石菖蒲植物中已分离得到的倍半萜达二、三十种,苯丙素类是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α,β-asarone又在苯丙素中占相当分量,有的甚至高达80%之多,并被公认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29]。

水煎液化学成分目前通过核磁共振仪鉴定了8个化合物[30],分别为:2,4,5-三甲基苯甲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2,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丁二酸,辛二酸,5-羟甲基糠醛,双-[5-甲酰基糠基]-醚和2,5-二甲氧基苯醌。

有报道石菖蒲挥发油LD50为(0.23±0.023)mL/kg[2],α-细辛醚的LD50为926mL/kg(大鼠)和417.6mL/kg(小鼠)[31]。

市面常有用外菖蒲充当石菖蒲入药;外菖蒲挥发油含量不超过0.01%,而石菖蒲(正品九节菖蒲:九节菖蒲一名原是根据石菖蒲药材有“一寸九节”性状特征而得,有此特征的药材历来被视为石菖蒲的优质品种)挥发油含量一般为1.0%~3.0%,主要成分有β-细辛醚(β-asarone,61.12%)、莰烯(camphene,2.78%)、龙脑(borneol,1.93%)[32]。

石菖蒲有哪些习性?

石菖蒲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西藏。日本亦产。其性喜阴湿,生于山涧潮湿岩石上,或山谷湿润壤土中。稍能耐寒,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植株低矮,叶丛常绿而光亮,有芳香,性又强健,耐阴湿。园林中常作地被植物用。亦可盆栽,或作花坛径旁的镶边材料。叶、根、茎可供药用。

石菖蒲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全株具香气,根状茎于地下葡伏横生。叶基生,剑状条有光泽。花茎叶状,呈扁棱形。肉穗花序,无柄。佛焰苞叶状侧生。花为两性,呈黄绿色,密生。浆果为肉质,呈倒卵圆形,花期在4~5月。

常见栽培品种有钱蒲,叶细小而挺硬;金钱石菖蒲,株丛矮小,叶有黄色条斑。同属植物还有菖蒲,叶长似剑,色青绿,花为淡黄色,是城市和工厂绿化的好材料,常栽在花坛中心、庭前、路边,其叶纤维洁白,强度大,耐水湿,可作绳缆。

石菖蒲全身都有毒,那它为什么还有医药功效?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尼等国。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密林下。花期为五月至六月,果期为七月至八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1、石菖蒲功能

石菖蒲是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尤其是根茎经常会被用在医药治疗上,对于人体的中枢系统来说,石菖蒲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镇静作用,是可以使躁动的情绪或身体状态迅速安定下来,同时石菖蒲还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血管机能,而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来说,石菖蒲还具有促进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也能够起到抗击病毒的作用。

2、金叶石菖蒲

金叶石菖蒲是属于石菖蒲的一种,是具有一定的香气的,与石菖蒲的功效一样,金叶石菖蒲也具有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服用一些金叶石菖蒲能够明显的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起到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而对于支气管炎患者来说,金叶石菖蒲也能缓解其症状,比如咳嗽、鼻塞、流鼻涕等,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

3、石菖蒲用量

石菖蒲是一种药效比较好的草本植物,一般的用量是在3~9g,是属于正常的药用剂量。石菖蒲的药效是比较强的,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功效,还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增强患者的体质,也正因为石菖蒲具有这么多的药效,因此剂量是不能过大的,也是为了防止服用过多会产生副作用,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服用剂量最好不要超过3~9g。

上一篇: 火绒草怎么养
下一篇: 接骨木怎么养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 浙ICP备0801456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