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叶雀稗怎么养
这是有宽叶雀稗怎么养问题及宽叶雀稗怎么养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花卉养殖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28 11:50:33发布。
本人有大量宽叶雀稗草籽,请问哪有人收购。
你那怎么卖?
宽叶雀稗有哪些特征与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半匍匐状,具有粗短的根茎,须根发达。茎节着地生根,并长出分蘖。草层高50~60cm,株高可达145cm。叶片长12~32cm,宽1~3cm,两面密被白色柔毛,叶缘具小锯齿,叶鞘暗紫色,茎上部叶鞘色较浅。穗状总状花序长约8~9cm,通常4~5个排列于总轴上,种子小,千粒重1.35~1.4g。
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在20℃时即可萌发,出苗2周后即进入分蘖期,一般5月下旬拔节,6月下旬抽穗,7月中旬开花,8月中旬大量结实。花果期较长,一年可收种子2次。小穗单生,呈两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种子卵形,一侧隆起,一侧压扁,较毛花雀稗小,而色较深,5月至6月开始抽穗开花,结籽多。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耐热,我国南方6~9月生长旺盛。不耐寒,对霜冻敏感,下霜期间生长停止,叶尖发黄,地上部枯死。耐旱性较强,90.4%的须根系分布在0~20cm的土层中,但根系可深达60cm,是抗旱的保证。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较耐瘠薄。
宽叶雀稗有药用价值吗
几乎没有宽叶雀稗是放牧地的优等牧草,水牛、黄牛均喜吃,茎叶比分别为46%,54%,风干率26%。宽叶雀稗是禾本科内雀稗属中的物种之一,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有栽培。1974年从澳大利亚引入中国广西、广东等地试种,表现良好,适于建立人工草地。
宽叶雀稗是什么时候引入我国的?
宽叶雀稗学名:Paspalum.wettsteinii.Hackel;英文名:Broadleaf.Paspalum。
宽叶雀稗原产南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北部等亚热带多雨地区。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均大面积推广应用。1974年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在广西、广东、湖北等地试种,生长良好。除此之外,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均有引种栽培。
宽叶雀稗有怎样的生产能力及利用价值?
宽叶雀稗的产量高峰在8月份,为40500kg/平方hm。一年可刈割3~4次,每公顷产干物质10~12t。每公顷种子产量375~450kg。宽叶雀稗耐牧性强,适宜放牧利用,水牛、黄牛均喜食。在花期时分析,干物质含粗蛋白质9.95%,粗脂肪1.65%,粗纤维30.29%,无氮浸出物49.9%。耐放牧,适于建立人工草地。
宽叶雀稗具有较高的C/N,地上部为50.38,地下部为30.89,高于豆科绿肥爬地兰和无刺含羞草的C/N(分别是20.4和27.71),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松结系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而对稳结态腐殖质则无显著影响。据试验,种植宽叶雀稗,地上部平均提高土壤有机碳4.9g/kg,松结态腐殖质1.6g/kg,胡敏酸0.61g/kg,富里酸1.16g/kg;地下部平均提高土壤有机碳5.6g/kg,松结态腐殖质1.8g/kg,胡敏酸0.71g/kg,富里酸1.28g/kg。
桂引1号宽叶雀稗(P.wettsteinii.Hackel.cv.Guiyin.No.1)为宽叶雀稗的主要栽培品种,该品种于1974年从澳大利亚引入。种子较毛花雀稗小,千粒重1.3~1.5g。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热环境。生活力强,再生性好,耐牧,耐践踏,适于放牧利用。结实性好,产籽量高。病虫害少,不易患麦角病。根系发达,草丛密度大,保持水土能力强。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云贵南部的当家草种。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亦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