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兰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困
这是有兜兰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困问题及兜兰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困问题解答,希望对你的家庭养花之路有所帮助,本内容由蓝妖花园花谱频道于2019-10-31 12:46:55发布。
什么兰花的花是黄色的?
蝴蝶兰、大花蕙兰、卡特兰、兜兰等花都有黄色的。
兰花(学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如何种兜兰花
兜兰又称为拖鞋兰,是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原产的地生性洋兰。兜兰按分布区的不同,分别有耐寒力较强的高山种类,也有不耐寒的热带种类,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有所区别。不管是高山种类或者是热带种类,喜半阴潮湿环境是它们的共有习性。热带兜兰的生长适温应维持在20~25℃才能生长壮旺,冬季最低越冬温度要在10℃以上,否则容易产生寒害或被冻死。而高山兜兰则需要在日夜温差大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日间温度要达20~25℃,夜间温度要低至5~8℃,并要求稍干的环境。只有这样,才会有可能刺激花芽分化而促进开花。兜兰的生长期每天可浇水1~2次,冬季则要减少至3~4天1次,一些不耐寒的热带种类还要暂停浇水,以免又冷又湿造成冻害。此外,兜兰怕暴雨浇淋,如置于阳台栽培者就要避开雨水。兜兰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树蕨根、石砾、树皮等作植料盆栽。盆底应垫上一层碎砖瓦,以利排水和透气。施肥应每周1次,以稀释1000倍以上施用较安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期则不宜施肥,以利于高山种类和热带种类短暂的休眠,有助于花芽分化。兜兰无用于储水的假鳞茎,因此不适应空气干燥的环境,在浇水的同时应向花盆四周洒水,以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会更好。
杓兰并不产生花油和花蜜,那它是怎么传粉的?
长着猴子脸的小龙兰,欺骗胡蜂感情的眉兰,还有故意走光的意大利红门兰,每一种兰花都有自己的萌萌脸,这不用多说。
猴子脸的猴面小龙兰(Draculasimia),你肯定听说过。图片:DickCulbert/wikipedia
萌脸之后更多隐藏着兰花的睿智,以至于达尔文老爷子专门研究过这个家族的成员,并且写了一本书《兰科植物的受精》(FertilisationofOrchids)。没错就是受精,在那个时代,“pollination(传粉)”这个词儿还没有被创造出来呢。
在兰花中,有些奇怪的物种就连达尔文也没有搞懂,比如说杓兰。来拜访杓兰花朵的昆虫既不吸蜜,也不采粉,完全不像在普通植物上的行为。“人不为财死,鸟不为食亡,昆虫不吸花蜜”,这完全不符合物种起源的理论套路啊。于是,达尔文老爷子坚信,这些花朵中藏了一些人们还不了解的秘密物质,正是这些物质勾引着无数昆虫跳陷阱。
直到今天,科学家都没有在杓兰的花朵上发现任何对昆虫有用的物质。虫子们钻进花朵的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受到了欺骗。
其实,拖鞋一样的小兜子,几乎是所有杓兰家族植物的特征,包括了兜兰属、杓兰属和美洲兜兰属。杓兰属和兜兰属花朵的形态尤其相似。但它们的生长环境和植株形态不尽相同,杓兰喜冷,兜兰喜热;杓兰喜干,兜兰喜湿;杓兰的叶片攀附在直立的茎秆之上,而兜兰的叶子大多躺在地面上“睡懒觉”。
虽然整个杓兰属只有58个物种,但是分布区域很广,几乎涵盖了整个北半球温带和高山海拔区域。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荒原,到我国云南的高山,从欧洲大陆到日本列岛,甚至北美大陆都有杓兰属植物的分布。只是杓兰通常居于冷凉的区域,很少进入人类的视野。
这个是什么盆栽?叶子变黄是因为浇水太多吗?怎么把它救活?
第一张像是绿宝石,也叫绿钻,叶子枯萎的比较严重,少浇水,放在通风好有散射光的地方,看看是否能缓过来吧。第二、第三张是蝴蝶兰,不能水大,要控水,有气生根,需要松软透气的土壤,一般用土壤中加苔藓来保持透气性。开花很好看,花期长,水大了容易烂根,而且不能暴晒。
只有一片叶子,开一杆花,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根部像葱一样,花是粉红色,舌头下方有个吊袋,和兜兰很
独花兰(学名:ChangnieniaamoenaS.S.Chien):假鳞茎近椭圆形或宽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2厘米,肉质,近淡黄白色,有2节,被膜质鞘。叶1枚,宽卵状椭圆形至宽椭圆形,背面紫红色。花葶长10-17厘米,紫色,具2枚鞘;鞘膜质,下部抱茎;花大,白色而带肉红色或淡紫色晕,唇瓣有紫红色斑点;萼片长圆状披针形;花瓣狭倒卵状披针形,略斜歪,长2.5-3厘米,宽1.2-1.4厘米,先端钝,具7脉;唇瓣略短于花瓣,3裂。花期4月。
蝴蝶兰的叶子为什么会溃烂?
软腐病是蝴蝶兰常见病之一。软腐病的病菌可感染各生长阶段的蝴蝶兰叶片,甚至花梗、花瓣。叶片受感染后呈水渍状斑,向光面半透明状,后逐渐变为褐色,并迅速扩大。症状有如热水烫伤,病叶组织充水,用手轻压即破裂,有分泌物流出,后期发生恶臭。该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扩散迅速,传染性极强,3~5天内即可造成叶片整片腐烂;叶基部或心叶受感染后,兰株将整株死亡,且迅速传染周边兰株。此病一旦发生必须尽快防治,防止其蔓延。软腐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多湿季节,尤其是夏初的阴雨季节。当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又施用氮肥过量时,较易发生此病。传染途径是通过伤口感染,如碰折、虫咬或剪除病叶时不当操作等。软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病菌的生长适温为28~30摄氏度,因此,控制浇水量、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预防软腐病发生的关键。另外,在软腐病高发期每月定期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次,以预防软腐病发生。
彻底清除病株、病叶,及时剪除发病部位或组织。一般从病斑边缘5~10厘米的交接处剪除,因为这里虽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属于中毒层,内已潜伏病菌。剪过病株的刀具要消毒,以避免再传染其他兰株。病部剪除之后,在剪口处用高浓度药剂涂抹处理,即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0毫升加200万单位链霉素加少许肥皂粉混合涂抹,或用波尔多液,或用其他杀菌剂涂抹,涂后1周不浇水,这样可及时阻断病害进一步扩展蔓延。
药物治疗。发病期间用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30.3%四环霉素2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周喷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