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梨大食心虫。
梨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果品,也是上海主要的出口水果。随着近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梨树在我市又要了大规模的发展。目前梨的主要栽培品种有长寿、新世纪、早生新水、菊水、黄花、翠冠等。
一、栽植
梨树是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果树,寿命长、适宜密植、丰产性好。从苗木落叶开始即可栽植,一般可采取2×4米距离栽植,授粉树和主栽品种的配置一般以14为宜。定植穴深宽各1米,穴底铺粗大有机物至5多菌灵,(多菌灵对梨黑星病有特效)以后在新梢生长期(5月中旬)、果实生长期(6月中旬)再喷,发病较重的果园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2、梨锈病梨锈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发生严重时也可为害幼果。叶片发病时,先在叶片表面发生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近圆形斑点,随病斑扩大,病部叶肉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产生长约4~5毫米的毛状物,以后病斑变黑,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幼果的感病情况与叶片相似。
梨锈病菌需要在两种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秋季,梨树病叶上的锈孢子经风传染给柏树枝叶上并越冬,形成冬孢子角。第二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形成大量小孢子,当气温在15OC以上时,借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为害。
主要防治方法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柏树(主要是龙柏和会柏),3月中旬降雨前在未能清除的柏树上喷1~2度石硫合剂。谢花后期喷粉锈宁,如遇降雨必须在雨后补喷。
3、梨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尤以日本砂梨系统的品种感病严重。枝干受害时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圆形淡褐色病斑,中心点向外凸起,后期病斑凹陷,质地坚硬,病斑周缘与健康皮层交界处产生裂缝。病斑上有黑色小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果实发病多在将近成熟时,病果处生褐色近圆形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红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梨轮纹病菌在被害的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扩展,3月至10月是病菌的活动期。因此,做好梨树休眠期的铲除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在生长期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多菌灵、托布津等农药。
4、梨大食心虫俗名吊死鬼、梨实螟。以幼虫食害梨芽和果实,常将芽蛀食一空。为害幼果时直达果心,在虫孔外附有成堆的黄褐色虫粪,幼果因此凋萎变黑。幼虫老熟化蛹之前,从果中爬出吐丝,将果柄缠在果台枝上经久不落。为害将熟的果实造成果实局部腐烂。
梨大食心虫一年发生2代,以初龄幼虫在被害芽中结茧越冬。翌年3月芽萌动时为幼虫为害盛期,花谢后转害幼果。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盛发并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蛀入果内,8月至9月第二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就钻入芽内食害并结茧越冬。
在药剂防治上应抓住越冬幼虫出蛰活动及转害幼果这一关键时期,可用杀螟松乳剂、敌敌畏乳剂等。冬季修剪时剪除颜色变黑、干枯、带有虫孔、虫粪的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