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式
1、分株
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选用微酸性的土质,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
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长出新根。要选用浅盆种植,控制根部速长,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横向增粗。夏季雨水调匀,盆竹水分适应,出土的笋多数节短、腹肚大。
秋末天气干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笋才节长、腹平。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生长期内,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钾肥,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
2、扦插
新老株成丛状生长,于每年35月间,气温回升,新笋萌发前将大丛中12年生的嫩秆,从基部带蔸砍下,浸水1昼夜,使竹秆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叶片,种后即可成活,当年或翌年可供观赏并萌发出新笋。
扦插于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秆在粗壮主侧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个节芽,剪去叶片或上部留少许叶片,带节插入湿沙床内。
经常喷雾保湿,约1个月可发根,2个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1次育苗,可以多年产苗,在每次起苗时留下少许根蔸,翌年即可萌发成新丛,又可分株出圃种植。
栽培技术
1、基质
佛肚竹基质以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常用的基质有沙质壤土(加适量腐熟基肥);草皮泥(火烧土) 农田表土11;农田表土 河沙 适量腐熟基肥421。
2、育苗
装育苗袋将配制好的基质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后装入8厘米x12厘米的育苗袋内,整齐排列备用(袋内基质以浇透水后达九分满为宜)。
3、采集
选2年以上生母竹,将母竹上带有气根的竹枝从基部带根剥离,采枝后的母竹仍可作绿化或工艺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开裂,并保持气根完好。将竹枝带叶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约2。耐寒、不耐热,冷凉环境生长良好,高温生长迟缓或不易萌发畸形秆。
早在年,佛肚竹作为一种庭院观赏植物在美国尤其是在阿拉巴马州被大面积引种栽培,用来隔离视线及噪音,后来因其快速地繁殖以及缺乏相应的管理,同时美国人不食用竹笋,因而人面竹在美国的东南部快速传播,
从马里兰州到佛罗里达州,从路易斯安那州到阿肯色州和俄勒冈州,都能看到茂盛的人面竹林,而且已影响到其他植物生长,因此年被佛罗里达州正式列为二级入侵植物。
主要价值
笋鲜美可食。又是一种庭院绿化、居室美化珍稀植物。该竹株型美观、节间花纹紧凑奇特,枝叶茂密、四季青绿,耐阴、耐寒,利用盆栽摆放室内具有发散奇特芳香味,驱虫灭蚊等奇效,同时又是制作旅游工艺品的天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