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穗鹅观草
重点介绍直穗鹅观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直穗鹅观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纤细。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省区;在国外,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
直穗鹅观草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Roegneriaturczaninovii(Drob.)Nevski
别名:宝曹—朱日敏—苏勒(蒙古族名)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种:绒毛黄耆
亚科:早熟禾亚科
族:小麦族
属:鹅观草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植株具根头;秆较细瘦,疏丛,高60-80厘米,基部径1.5-2毫米。上部叶鞘平滑无毛。下部者常具倒毛;叶片质软而扁平,长9-20厘米(分蘖叶可长达26厘米),宽3-8毫米,上面被细短微毛,下面无毛。穗状花序直立,长9-15厘米,含7-13小穗,常偏于1侧;小穗长18-25毫米(除芒外),黄绿色或微带蓝紫色,含5-7小花;颖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具3-5粗壮的脉及1-2较短而细的脉,脉上粗糙,第一颖长6-11.5毫米,第二颖长9-12毫米;外稃披针形,全体遍生微小硬毛,上部具明显5脉,第一外稃长10-12毫米,先端芒长2.7-4.3厘米;内稃脊上部具短硬纤毛,先端钝圆或微凹。背上部具短硬纤毛。
生长环境
直穗鹅观草为中生疏丛型禾草,喜生于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水肥条件较好的黑钙土、山地灰褐土和森林土上。在东北,直穗鹅观草一般4月中旬返青,7月开花,8-9月籽实成熟。直穗鹅观草多零散生长,很少构成群落优势种。在东北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200一1500m,属寒温带气候,年降水量在400-500mm,生在山地植被中。直穗鹅观草是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山杨(Populusdavidiana)、白桦(Betulaplatyphylla)等疏林下草本层片,以及榛子(CorylusheteroPhella)、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绣线菊(SPiraeasPP.)等灌丛间草本层片的常见伴生种,也可成为林间空地、采伐迹地及山地草甸等草本群落的主要伴生种,常与拂子茅(calamagrostissPP.)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地榆(SanguisorbasPP.)、黄花菜(Hemerocallisminor)、沙参(AdenoPhorasPP.)、野火球(Trfoliumlupinaster)、裂叶蒿(Artemisialaciniata)、日阴普(carexPe47formis)等混生。
主要价值
直穗鹅观草茎叶柔软,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食,尤以牛、马最喜食。植株高大,也可刈割于草,做冬贮饲草,抽穗后的茎、叶、穗比为50:37.5:12.5。是有俞途的驯化牧草之一。从化学成分看(表35)粗蛋白质含量中等或偏低,粗纤维含量则偏高,无氮浸出物是丰富的。
变种
大芒鹅观草(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秆较粗壮,基部径约3毫米;两颖几相等长,长10-15毫米,等长于或其第二颖长超过第一外稃。
产东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生于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东北部。
细穗鹅观草(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质地较硬;边缘内卷或对折,宽2-2.5毫米;穗状花序细瘦,宽2-3毫米,弯曲而下垂,穗轴较细弱;小穗含3小花及1不孕外稃。
产山西、河北、甘肃等省。朝鲜与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本岛。
百花山鹅观草(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较低矮,高50-70厘米。叶片质较硬而内卷,宽2-6毫米。穗状花序多少弯曲下垂,穗轴较细弱;小穗含5-7小花。
产河北、内蒙古。生于山地。模式标本采自北京百花山。
声明:本文 直穗鹅观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