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脆果山姜

脆果山姜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4-07 21:38:53

重点介绍脆果山姜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脆果山姜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脆果山姜(学名:AlpiniaglobosaHoran.)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近无柄,叶舌2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状,花冠裂片长圆形,白色而具红色脉纹,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樟脑味,花果期4~12月。山姜生于林下、田野边阴湿处,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纲目》云:“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又引苏颂云“山姜花、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与豆蔻花相乱而微小耳。花生叶间

脆果山姜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lpiniaglobosaHoran.

别名:白豆蔻、豆蔻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芭蕉目

科:姜科

种:脆果山姜

亚科:姜亚科

族:姜族

属:山姜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株高约1.5米。叶片长圆形,长45-70厘米,宽10-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叶柄长5-8厘米;叶舌2裂,长1-2厘米,被绒毛。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宽约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极小或无;小苞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4毫米,膜质;分枝多数,长1.5-3.5厘米,顶部有花4-8朵,小花梗长2-3(8)毫米。花黄色,花萼筒长9毫米,顶端3齿裂;花冠管约与花萼等长或稍露出,裂片线形,长1厘米,宽2毫米,侧生退化雄蕊钻状,与后方的1枚花冠裂片相贴生;唇瓣椭圆形,长12毫米,顶端微凹或不凹,基部稍收窄;花药长约6毫米,花丝长12-15毫米;子房被短柔毛。果圆球形,直径7-10毫米,红色,果皮薄而脆,种子5-7粒。花期:4月;果期:6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00—1800米的林下荫湿处。山姜喜温暖湿润环境,选择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圃地,定植前将圃地进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杂草及草根,然后耙细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与土壤拌匀备用。

分布范围

产金平、河口、西畴、麻栗坡、马关;生于海拔1300—1800米的林下荫湿处。越南有分布。

主要价值

果实芳香健胃,海南民间作白豆蔻用。

中药材

采集收藏:多于7~8月间果实即将黄熟但未开裂时采集果穗,去净残留的花被和果柄后晒干;或再用硫黄熏制漂白,使果皮呈黄白色。

性状鉴别:脆果山姜果实类球形,直径1.2~1.7cm;表面乳白色至淡黄色,具浅纵槽纹3条及不显著的钝棱线3条,纵槽纹间有纵的隆起线(维管束)5条,顶端有凸起的柱基,中央呈空洞状,基部有稍凸起的圆形果柄痕,柱基及果柄痕的周围均有棕色绒毛。果皮木质而脆,易裂开,内表面色淡有光泽,可见凹入的维管束纹理。果实3室,中轴胎座,每室有种子7~10粒,纵向排列于中轴胎座上。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稍隆起,直径3~4mm,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种皮灰棕色,表面有细致的波纹;种脐呈圆形的凹点,位于腹面的一端。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化学成分:白豆蔻的种子含挥发油、少量皂甙、色素和淀粉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脾;胃经。

功效:有理气宽中、开胃消食、化湿止呕的功能。用于胃痛、腹胀、脘闷噫气、吐逆反胃、消化不良等症。

用法用量:用量2~5g。

附方参考

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繁殖方法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山姜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党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红袜套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

移栽定植: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

栽培技术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穴放入3~4个小兜,覆土压实,浇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较浅,勿栽植过深,约半个月萌发新芽。

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

山姜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

植物文化

白豆蔻(脆果山姜)始载于宋《开宝本草》:"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经冬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以后,如《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但所附的图多不是砂仁属(Amomum)、而是花序顶生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或如《植物名实图考》(豆蔻)为草果药(HedychiumspicatumHam.exSmith)。又据苏颂说:"今广州、宣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均说明古时豆蔻有二类,一为进口者,即本文的白豆蔻,另一为国产者,即今之草豆蔻。上述本草的植物描述或所绘的图多依据后者。

声明:本文 脆果山姜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