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楝
重点介绍非洲楝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非洲楝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非洲楝(学名:Khayasenegalensis(Desr.)A.Juss.)是楝科,非洲楝属乔木,高可达20米或更高;树皮呈鳞片状开裂。叶片互生,叶轴和叶柄圆柱形,无毛,下部小叶卵形,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略圆形,叶面深绿色,背面苍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上生,短于叶,无毛;萼片分离,阔卵形长,无毛;花瓣分离,子房卵形,蒴果球形,果壳厚;种子宽,边缘具膜质翅。
非洲楝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Khayaseegalesis(Desr.)A.Juss.
别名:乌檀木、大乌檀木大叶褐檀木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科:楝科
种:非洲楝
亚科:桃花心木亚科
族:铁苋菜族
属:非洲楝属
类型:常绿阔叶乔木类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或更高;幼枝具暗褐色皮孔,树皮呈鳞片状开裂。
叶互生,叶轴和叶柄圆柱形,无毛,长15-60厘米或更长;小叶6-16,近对生或互生,顶端2对小叶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下部小叶卵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略圆形,稍不对称,叶面深绿色,背面苍绿色,侧脉9-14对,干后两面稍突起,全缘;小叶柄长5-10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上生,短于叶,无毛;萼片4,分离,阔卵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瓣4,分离,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毫米,无毛;雄蕊管坛状;子房卵形,无毛,通常4室。蒴果球形,成熟时自顶端室轴开裂,果壳厚;种子宽,横生,椭圆形至近圆形,边缘具膜质翅。
生长环境
喜光,喜温暖至高温湿润气候,抗风较强,不耐干旱和寒冷,抗大气污染。夜晚,叶片垂落闭合。
分布范围
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和马达加斯加;中国福建(厦门)、台湾(中南部)、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合浦)及海南等地有栽培。
繁殖方法
播种
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然后再用温热水催芽12-24小时。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
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5公分的间距点播。
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的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淋温,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
一般种子发出土需要10-12天,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阳,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
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叶子以后就可以移栽。
扦播
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播,或者早春用过去一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播。
扦播基质:就是用来扦播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消过毒的扦播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播枝条的选择:
进行嫩枝扦播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播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播穗的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
栽培技术
移栽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撤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1/3深的土壤,把根系覆盖住,扶正苗本,踩紧土壤到穴口,用脚把土壤踩实,浇透水,浇水后如果土壤有下沉现象,再添加土壤,最后用小竹杆把苗木绑扎牢固,不使其随风摇摆,以利新根生长。
挖头移植有大树也有小树,不管种哪种树都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树才能存活.一是被移植的树必须是健康的,不带任何病茵的;二是要种植地方的土地必须是消毒过的.同时在此特的讲土壤和树距对树生长的影响.在此以小苗移植为例.2006年3月在同一块地方采用红土和沙土搞实验,一年实验证明,在同等水份同等肥料同等管理的情况下,红土地和沙土地种树的长势是不一样的,树和树之间的距离不同对树的长势也不同.如在红土地上,树距离为一米的地方种的树身高为4米,身宽为8公分,在红土地上,树距离为80公分的地方种的树身高为3米,身宽为3公分;在沙土地上,树距离为一米的地方种的树身高为3米,身宽为3.5公分,在沙土地上,树距离为80公分的地方种的树身高为2米,身宽为2公分因此,决论是,非洲楝最适合的环境是红土,行列距离为2米,因为该树的长势比较快,树枝较大,树叶较多,只有长距离才能起到光合作用有利于树的生长,而沙土对该树的生长也比较好;三是被移植的树必须要带有一定数量的根系,经免损坏树头影响树的成活率;四是刚移植种植的树浇灌一定要到位,如果水份不够树就会枯死.扦播枝条(这里只谈小树苗)
管理
播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播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播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播后才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播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播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播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播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扦播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温度在75-85%,播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播穗未发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播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播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份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播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播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播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扦播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播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使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播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播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播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播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60%,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对光线要求不严,喜欢阳光充足,也耐半荫。
肥水
对于盆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的肥水管理。
杀虫管理:非洲楝这种树不管大小树每月至少杀虫一次。
春、夏、秋三季,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不浇。
冬季,在冬季林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3-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处30-100公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部为20公分,沟内撒进25-50斤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修剪:冬季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主要价值
本植物除用作庭园树和行道树外,木材尚可作胶合板的材料;叶可作粗饲料;根可入药。
声明:本文 非洲楝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