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光柱杜鹃

光柱杜鹃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2-17 18:28:00

重点介绍光柱杜鹃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光柱杜鹃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光柱杜鹃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ZiziphusmaireiDode.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鼠李目

科:鼠李科

种:大果枣

亚科:鼠李亚科

族:枣族

属:枣属Ziziphus

类型:常绿阔叶乔木类

光柱杜鹃

基本信息

学名RhododendrontanastylumBalf.f.etK.Ward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杜鹃花目Ericales

杜鹃花科Ericaceae

杜鹃花亚科Rhododendroideae

杜鹃属Rhododendron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

常绿杜鹃组Sect.Ponticum

露珠杜鹃亚组Subsect.Irrorata

光柱杜鹃(原变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6米;幼枝粗壮,有明显的芽痕及叶痕,近于无毛,老枝灰白色。叶多密生于枝顶,常4-6枚,革质,卵状披针形或近于椭圆形,长约6-11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尾,基部圆形,稀为宽楔形,边缘微向下反卷,上面亮绿色,下面淡黄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下陷成沟纹,在下面显著隆起,侧脉17-20对,在两面平坦,微现;叶柄圆柱状,长约1-1.5厘米,无毛;总状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序总轴粗壮,长约1-2厘米,无毛;花梗长约1厘米,光滑无毛;花萼小,盘状,有5个三角形的突起,长约3毫米,两面无毛;花冠管状钟形,长约4-4.5厘米,粉红色至深红色,有深紫红色的斑点,微肉质,5裂,裂片宽卵形,长约2厘米,宽约2-2.5厘米,顶端圆形或微缺;雄蕊10,长2-3.5厘米,不等长,花丝无毛或仅基部被短柔毛,花药卵圆形,长约2毫米;雌蕊全部无毛;子房圆柱状锥形,长5-8毫米,直径约3毫米,花柱长3-3.5厘米,柱头微膨大成头状。蒴果圆柱状,长1.7厘米,直径约7毫米,无毛。花期3-5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部。生于海拔1700-3300米的山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中。缅甸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泸水。

本种提示

本种与蜡叶杜鹃R.lukiangenseFranch.相近,叶及花的各部分均无毛;但是本种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基部圆形,无蜡被;花冠管状钟形,深红色可以区别;与红花杜鹃R.spanotrichumBalf.f.etW.W.Smith亦相近,但是该种叶片为倒卵状披针形,狭窄等不同可以区别。

林芝杜鹃(变种)红点杜鹃(云南植物志)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微薄,长圆形,长10-17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钝圆或急尖;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子房微被毛。花期5月。

产我国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700米的灌木丛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林芝。

著者仔细查阅过采自林芝的藏药队3119号模式标本,红点杜鹃R.rubropunctataT.L.Ming极近似于光柱杜鹃R.tanastylumBalf.f.etK.Ward,只是花的颜色更淡,叶片微薄而不相同,在此重新组合降为变种。再者rubropuncatata一词,1911年法国人LeveilleH.在Repert.Sp.Nov.Fedde发表为隶属于有鳞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有鳞组Sect.Rhododendron三花亚组Subsect.Triflora的一种贵州植物:1913年日本植物学家HayataB.又在Icon.Pl.Formosan.3卷133页上,报道为一种属于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常绿杜鹃组Sect.Ponticum长序杜鹃亚组Subsect.Pontica的台湾植物。“云南植物研究”在1984年6卷第二期150页上发表的红点杜鹃RhododendronrubropunctataT.L.Ming已是第三次使用这一种加词,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有关晚出同名的规定,特此给以重新命名。

声明:本文 光柱杜鹃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