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树
腥臭卫矛,山西地区多生,落叶灌木,高2~3m。老枝灰色,小枝灰褐色,具细棱,圆柱状,光滑,无翅,稍下垂。;芽锥形,长4~7mm,绿叶至暗红色
- 拉丁名
- Euonymusschensianus
- 别名
- 死人树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无患子目
- 科
- 卫矛科
- 种
- 秤星树
- 亚科
- 蔷薇亚科
- 族
- 蔷薇科
- 属
- 卫矛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死人树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3m。老枝灰色,小枝灰褐色,具细棱,圆柱状,光滑,无翅,稍下垂。;芽锥形,长4~7mm,绿叶至暗红色;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8cra,先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窄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0.3-0.5cm。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cm,果期可长达l0cm。花绿色,花药白色,蒴果大,连翅宽3.5cm,翅长1.2-1.5cm,宽0.7—1.0cm,带红色,先端圆钝。花期4月,果期7—8月。会散发出鱼腥臭味。
基本信息
山西地区多生野生腥臭卫矛,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王良民教授研究发现,“死人树”是全世界卫矛属植物种中唯一具有如此臭味花的树木,故应命名为一新分类群。
学名:腥臭卫矛
死人树学名:Euonymusschensianus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园的“死人树”可谓“臭名昭著”,为解密“死人树”,王老师历经五年,查阅了中国和全世界有关卫矛属的资料,查阅了国内主要标本馆的卫矛属植物标本,对山西境内的卫矛属植物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终于找到了“死人树”的数个野生居群,并与其他老师合作,对该花的臭味进行了测定。最终确定“死人树”是全世界卫矛属[2]植物种中唯一具有如此臭味花的树木,故应命名为一新分类群。
腥臭卫矛野生植株很少,而人工引栽的全国仅此一株,全世界仅有两株,另外一株在荷兰的Boskoop苗圃。腥臭卫矛以其独特的强烈腥臭味花有别于卫矛属中所有其它种类。其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一般为13朵花,臭味发自花瓣基部;初步测定其腥臭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芳香醇类,还有待继续测定。腥臭卫矛可谓“千花一果”,而我们植物园的此株更是从未结果,其原因有待继续探索。
生长环境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好。
繁殖方法
播种秋天果实成熟后采收,日晒待果皮开裂后收集种子并晾干、收藏。翌年1月将种子用3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湿沙背阴处贮藏。3月中旬移至背风向阳处并保持20-250C温度催芽,待胚根出现后即可播种。采取条播,行距35cm,株距3—5cm,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l0kg/亩。嫁接可用丝棉木作砧木,3月中下旬砧木萌动时即可嫁接。采用劈接和切接方法进行高于嫁接培育盆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栽培管理:本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粗放,但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并每年追肥2-3次。
园林用途:园林中可作庭院观赏树种,孤植,或制作树桩盆景。
分布范围
山西地区多有野生腥臭卫矛。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王良民教授发现并成功种植两棵,一棵赠与中国农业大学。
-
青江藤
入药部位根。性味味辛、苦,性平。归经归肝、膀胱经。功效通经,利尿。主治用于经闭,小便不利。相关配伍1、治经闭:青江藤
-
十齿花
形态特征十齿花,落叶小乔木,高3-5(-13)米,胸径33厘米。树皮灰色,不裂,叶互生,披针形至矩圆形,长4-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下面初被短柔毛,最后近于无毛,侧脉7-9对;叶柄长3-6厘米。花两性,排成圆球状伞形聚伞花
-
巧茶
形态特征灌木,高1-5米;小枝密生细小白点状皮孔。叶对生,厚纸质或薄革质,椭圆形或窄椭圆形,长4-7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钝渐尖,基部窄楔形稍下延,边缘有明显密生饨锯齿;叶柄长3-8毫米。聚伞花序单生叶腋,较短小,长宽均为1.5-2厘米;花序梗粗壮,长5-10毫米,2-4
-
栓翅卫矛
生长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荫,耐修剪,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生长较慢。嫩叶及霜叶均紫红色,在阳光充足处秋叶鲜艳可爱,蒴果宿存很久,也颇美观;常植于庭院观赏。分布范围产于甘肃、陕西、河南及四川北部。生长于山谷林中,在靠近南方各省区,
-
皱叶南蛇藤
入药部位根。性味味辛、苦,性凉。功效透发麻疹,祛风通络。主治用于小儿麻疹,风湿痹痛,劳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采集加工
-
短梗南蛇藤
形态特征小枝具较稀皮孔,腋芽圆锥状或卵状,长约3毫米。叶纸质,果期常稍革质,叶片长方椭圆形、长方窄椭圆形,稀倒卵椭圆形,长3.5-9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是疏浅锯齿,或基部近全缘,侧脉4-6对;叶柄长5-8毫米,稀稍长。
-
银边大叶黄杨
产地分布叶边为白色。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小叶扶芳藤
产地分布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形态特征是常绿藤本植物。茎匍匐或攀援,长可达10cm。叶革质,较小而厚。背面叶脉不如原种明显。聚伞花序;花绿白色。蒴果近球形,黄红色,种子有桔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熟期10月。生长习惯
-
冬青沟瓣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3米;枝条黄棕色。叶革质,卵形或长方卵形,长4~7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心形,抱茎,边缘具明显不规则大齿,齿端具刺,侧脉6~7,弯曲;无叶柄。聚伞花序,花未见。蒴果球状,直径6~8毫米,绿白色,糠秕状斑块较大,但不甚明显;果序梗长
-
速铺扶芳藤
形态特征速铺扶芳藤为常绿藤本植物,叶片深绿色,也无任何色斑和彩色边缘。茎可达10米,并能随处生根,常匍匐或攀缘于山石,花架或墙壁及树上,有极强的攀附能力。枝条生长茂密,叶色油绿,有较浅的叶脉,入秋叶色变红,冬季呈红褐色,可为园林的秋冬景色增添光彩。其变种甚多,有花叶、斑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