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缫丝花

缫丝花

编辑:南宫秀苹发布时间:2021-02-08 16:14:06

缫丝花是开展灌木,高1-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有成对皮刺。小叶9-15,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花单生或2-3朵,生于短枝顶端;小苞片2-3枚,卵形,萼片通常宽卵形

拉丁名
Rosa roxburghii Tratt.
别名
刺梨、木梨子、刺槟榔根、刺梨子、单瓣缫丝花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
蔷薇科
缫丝花
亚科
蔷薇亚科
木槿族
蔷薇属
类型
落叶花灌木类

与缫丝花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缫丝花缫丝花是开展灌木,高1-2.5米;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圆柱形,斜向上升,有基部稍扁而成对皮刺。小叶9-15,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长1-2厘米,宽6-12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下面叶脉突起,网脉明显,叶轴和叶柄有散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呈钻形,边缘有腺毛。

花单生或2-3朵,生于短枝顶端;花直径5-6厘米;花梗短;小苞片2-3枚,卵形,边缘有腺毛;萼片通常宽卵形,先端渐尖,有羽状裂片,内面密被绒毛,外面密被针刺;花瓣重瓣至半重瓣,淡红色或粉红色,微香,倒卵形,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着生在花托底部;花柱离生,被毛,不外伸,短于雄蕊。

果扁球形,直径3-4厘米,绿红色,外面密生针刺;萼片宿存,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主要变种

缫丝花(原变型)

R.roxburghiiTratt.f.roxburghii

产自中国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均有野生或栽培。也见于日本。

单瓣缫丝花(变型):野石榴、刺石榴(陕西)

R.roxburghiiTratt.f.normalisRehd.etWils.

该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厘米。为本种的野生原始类型。

产中国陕西、甘肃、江西、福建、广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多生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丛中,海拔500-2500米。

生长习性

缫丝花又名刺梨,原产中国西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适应性强,较耐寒,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的沙壤土为好。

繁殖方式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

9月采种,可秋播或沙藏至翌年春播,一般播后20-25天发芽。种子可供育苗,但因种子培育较难成活,一般不建议使用种子进行培育。生产上多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贵品种较难扦插。

扦插

早春或梅雨季节均可。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有防止腐烂的作用。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

栽培技术

栽培上保证充足肥水,于早春至初夏,每月施肥1次。注意适当疏剪和除去弯贴地面的枝条,以利通风透光。生长过程,基部及主干是易发徒长枝,第二年能萌发短花枝,并开花结实。

浇水

地栽蔷薇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时要浇足水,尤其是孕蕾期和开花期一定保证供足水,同时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

施肥

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然后翻入土中,蔷薇花生长期要勤施肥,花谢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温干旱应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修剪

夏季修剪蔷薇花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减少养料消耗为下期开花创造好的条件。为使株型美观,对长枝可剪去1/3或一半,中枝剪去1/3,在叶片上方1厘米处斜剪,若修剪过轻,蔷薇植株会越长越高,枝条越长越细,花也越开越小。冬季修剪随品种和栽培目的而定,修时要留枝条,并要注意蔷薇植株整体形态,大花品种宜留4-6枝,长30-45厘米选一侧生壮芽,剪去其上部枝条,蔓生或藤本品种则以疏去老技,剪除弱枝、病枝和培育主干为主。

病虫防治

野生蔷薇少有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锯蜂、蔷薇叶蜂、介壳虫、蚜虫以及焦叶病、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除应注意用药液喷杀外,布景时应与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处种植过多。每年冬季,对老枝及密生枝条,常进行强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

白粉病

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均可发病。成叶上生不规则白粉状霉斑,病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变褐,致全叶干枯脱落。嫩叶染病,生褪绿蔓延,逐渐扩大,边缘不明显,嫩叶正背两面产生白色粉斑,后覆满全叶,叶片变为淡灰色或紫红色。新叶皱缩畸形。叶柄、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茎变细,有些病梢出现干枯,病部也覆满白粉。花蕾染病,花苞、花梗上覆满白粉,花萼、花瓣、花梗畸形,重者萎缩枯死,失去观赏价值。白粉病菌在病芽上越冬。栽植过密、施氮过多、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种。冬季修剪时,注意剪去病枝、病芽。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可改喷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早春萌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

黑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炭疽病

病斑产生在叶缘,半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褐色至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温暖、潮湿条件下,孢子萌发侵害叶片。株丛过密、湿气滞留时间长,易发病。炭疽病多零星发生,可以在防治黑斑病及叶斑病时得到兼治。秋末冬初及时清园,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加强养护,适当修剪,疏除过密枝条,使通风透光良好。必要时喷施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8%科博(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施保功或施百克(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金龟子

主要为害根、叶、花蕾等部位,严重影响花产量和质量。灯光诱杀、杨柳诱杀、振荡捕杀等。为害严重时,可喷施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效果都较好,但绝不能在花期喷施。

叶锈病

锈病是蔷薇一种常见的病害。叶片和新枝条都可能发病。病情严重,会引起叶片大面积脱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如果发现此病,要及时处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续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

主要价值

园艺

缫丝花花朵秀美,粉红的花瓣中密生一圈金黄色花药,十分别致,黄色刺颇具野趣,适用于坡地和路边丛植绿化,也用作药蓠材料。

医药

果实富含维生素B、P、及C,味甜酸,含大量维生素,可供食用及药用,生食或制蜜饯、酿酒,药用能解暑消食,还可作为熬糖酿酒的原料。根皮、茎皮含鞣质,提制栲胶,根药用,能消食健脾,收敛止泻;叶泡茶,能解热降暑;种子可榨油。花朵美丽,栽培供观赏用。枝干多刺可以为绿篱。

果实:酸、涩,平。解暑,消食。用于中暑,食滞,痢疾。根:酸、涩,平。消食健胃,收敛止泻。用于食积腹胀,痢疾,泄泻,自汗盗汗,遗精,带下病,月经过多,痔疮出血。

相关植物
  • 花揪树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6-12米,树干直,气势雄伟,寿命极长,是世界著名树木之一,冠幅4.5—7.5米,呈卵圆形,成熟时树冠呈球形,成熟后,逐渐开展,密度适中。。分布区域具有可耐零下50度的高寒、耐干热、抗病性强,3-7区(即可耐-12.3至-40摄氏

  • 疣枝栒子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直立灌木,高0.6-2米;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幼时密被黄色糙伏毛,老时脱落,但毛的基部残留成为显明的疣状突起,暗灰色。叶片几圆形、宽卵形至宽倒卵形,长7-14毫米,宽6-12毫米,先端微凹缺或少数微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幼时两面均具紧贴柔毛,老时脱

  • 陀螺果栒子

    形态特征植株常绿灌木,高3-5米;枝条开张,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幼时密被灰白色绒毛,老时无毛。叶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并具小凸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或沿中脉具少数白色柔毛,中脉下陷,下

  • 毛萼莓

    形态特征半常绿攀援灌木;枝细,幼时有柔毛,老时无毛,疏生微弯皮刺。单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直径5-10.5厘米,顶端尾状短渐尖,基部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黄白色绒毛,沿叶脉有稀疏柔毛,下面叶脉突起,侧脉5-6对,基部有5条掌状脉,边缘不明显的波状并有不整

  • 灰白毛莓

    形态特征侧脉3-4对,主脉上有时疏生刺毛和小皮刺,基部有掌状5出脉,边缘有明显5-7圆钝裂片和不整齐锯齿;叶柄长1-3厘米,具绒毛,疏生小皮刺或刺毛及腺毛;托叶小,离生,脱落,深条裂或梳齿状深裂,有绒毛状柔毛。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绒毛或绒毛状柔毛,

  • 紫色悬钩子

    形态特征矮小半灌木或近草本状,高约10-60厘米;枝被紫红色针刺、柔毛和腺毛。小叶3枚,稀,枚,卵形或椭圆形,长3-5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顶生小叶基部近截形,上面具细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或重锯齿;

  • 陷脉石楠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幼时具长柔毛,不久脱落无毛,紫褐色,有近圆形皮孔。叶片薄革质,长圆倒卵形或长圆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疏生细锯齿,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侧脉6-9对,叶脉在叶片上面显著深陷,在下面隆

  • 白叶花楸

    形态特征乔木,高7-8米;枝条粗壮,具长圆形皮孔,幼时被灰白色绒毛,老时脱落,紫褐色;冬芽卵圆形,先端急尖,无毛。叶片椭圆形,长12-22厘米,宽7-12厘米,先端急尖或钝,稀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单锯齿或重锯齿,有时稍浅裂,幼时上面具稀疏柔毛,老时脱落,下

  • 牛筋条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2—4米;枝条丛生,小枝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老时灰褐色,无毛;树皮光滑,暗灰色,密被皮孔。叶片长圆披针形,有时倒卵形、倒披针形至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并有凸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无毛或仅在中

  • 柱序悬钩子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1-2米;枝红褐色,弓曲,无白粉,常无毛,具直立或微钩状扁平皮刺。小叶常5枚,卵形、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稀近圆形,上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无毛,仅沿叶脉有柔毛,边缘有缺刻状粗锐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