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叶越桔
耳叶越桔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iziphora bungeana Juz
- 别名
- 小叶薄荷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唇形科
- 种
- 新塔花
- 亚科
- 野芝麻亚科
- 族
- 塔花族
- 属
- 新塔花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耳叶越桔相似植物
耳叶越桔基本信息
学名VacciniumpseudospadiceumDop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杜鹃花目Ericales
杜鹃花科Ericaceae
越桔亚科Vaccinioideae
越桔属Vaccinium
大叶越桔组Sect.Galeopetalum
形态特征
灌木,高2米;分枝少,枝条细长,圆柱形,幼枝有细棱,被开展的短柔毛,老枝灰色,渐无毛。叶散生,叶片卵状心形,长8-12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长渐尖,中部以下最宽,基部心形或钝圆,有时呈耳状抱茎,全缘,表面近无毛,背面沿中脉疏被糙毛,中脉在表面下陷,在背面突起,侧脉纤细,弧曲上升至边缘网结,在两面略突起;叶柄粗短,长约1毫米,被糙毛。总状花序1-3枝发自叶腋,长3.5-8厘米,有3-8朵花;序轴密被开展的短柔毛;苞片小,三角形,长约1毫米,小苞片2枚,着生花梗基部,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花梗长5-8毫米,密被开展的短柔毛;萼筒密生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长约2毫米,被毛;花冠绿色,宽钟状,长约5.5毫米,裂片三角形,顶端反折,被柔毛或无毛;雄蕊与花冠等长,花丝扁平,弯弓状,长约2毫米,被柔毛,药室背部有2弯镰状的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5倍。果未见。
产地分布
产云南(麻栗坡老君山)。生于沟边阔叶林中。越南(北部,模式产地)也有。
本种提示
本种近长穗越桔V.dunnianumSleumer,但幼枝、叶背面中脉及花序密被毛,叶片基部心形而不同。
-
毛序棘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约10-20厘米。根较粗,直伸。茎缩短,微被白色长硬毛。轮生羽状复叶长2.5-6厘米;托叶于中部与叶柄贴生,分离部分披针形,先端渐尖;小叶7-12轮;通常每轮3-4片,卵形至狭披针形,长2-8毫米,宽1-2毫米。头形总状花序;总花梗长10-20厘米,粗壮
-
灰绿耳蕨
学名:Polystichumeximium(Mett.exKuhn)C.Chr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鳞毛蕨科D
-
柔茎凤仙花
种名:柔茎凤仙花学名:ImpatienstenerrimaY.L.Chen别名:科:凤仙花科属:凤仙花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四川西南部形态特征:一年生柔软草本,高5-10厘米。茎肉质,极细弱,自中
-
瞿麦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新疆国外分布:北欧、中欧、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蒙古、朝鲜、日本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
-
蓝垂花棘豆
形态特征托叶草质,绿色,长10-12毫米,于基部1/3-1/2处与叶柄贴生,分离部分卵状披针形,先端尖,被长柔毛,边缘密被长纤毛;叶柄与叶轴上面有沟,被开展长柔毛;小叶(33)41-49(-51),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12(-14)毫米,宽2.5-5毫米,先端尖,
-
西藏鳞果草
西藏鳞果草基本信息学名Achyrospermumwallichianum(Benth.)Benth.exHook.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
-
茶色薹草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花眉竹
花眉竹种名:花眉竹学名:BambusalongispiculataGambleexBrandis别名:科:禾本科属:簕竹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我国广东有栽培。国外分布:原产印度。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
密腺杜茎山
密腺杜茎山基本信息学名MaesaprodigiosaC.Ch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紫金牛科Myr
-
柔软石韦
形态特征:植株高7-25厘米。根状茎短而横卧,密被披针形边缘具睫毛的棕色鳞片。叶近生,一型;几无炳;叶片披针形,最宽处在上半部,短钝尖头,下半部突然变狭,并以狭翅沿主脉和叶柄下延几到与根状茎连接处,长10-23厘米,最宽为7-25毫米,全缘,干后厚革质,上面淡灰绿色,几光滑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