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耳草
中华耳草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中华耳草相似植物
中华耳草基本信息
学名HedyotiscathayanaKo.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茜草目Rubiales
茜草科Rubiaceae
金鸡纳亚科Subfam.Cinchonoideae
耳草族Trib.Hedyotideae
耳草属Hedyotis
二裂果组Sect.Diplophragma
形态特征
无毛、直立亚灌木,高50-80厘米,有时高达100厘米;茎粗壮,方柱形。叶对生,纸质,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6-20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阔而下延;中脉初时带紫色,下部宽达3毫米,在上面凹入,侧脉每边7-8条,纤细,与中脉成锐角向上伸出,不明显;托叶阔三角形,长4-8毫米,宽6-12毫米,顶端短尖,全缘或具疏腺齿。花序腋生,无总花梗或具总花梗,为圆锥花序式或团伞花序式,罕为伞房花序式排列的聚伞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4毫米;花4数,有长1-1.2毫米的花梗;萼管倒卵形,罕有近球形,长1.5-2毫米,萼檐裂片长短不等,狭三角形或圆形,长2-3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或浅绿色,漏斗形,长8-9毫米,喉部被髯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3-4毫米,顶端钝;雄蕊生于冠管喉部,花丝比花药短,花药长圆形,长1.5毫米,两端钝;花柱长4-6.5毫米,柱头2裂,裂片近椭圆形,被微柔毛。蒴果长2-3毫米,直径1.5-2毫米,宿存萼檐裂片长约为蒴果长度的2倍,成熟时开裂为两个果爿,每个果爿腹部直裂;种子4-6粒,微小,具棱,干后黑褐色,有乳头状小凸点。花期几乎全年。
产地分布
产于海南万宁、陵水、保亭、崖县、琼中、定安等县;生于沟谷和溪涧两旁湿润土壤。模式标本采自海南保亭。
-
二色唇柱苣苔
二色唇柱苣苔基本信息学名Chiritabicolor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苦苣苔科G
-
矩鳞油杉
矩鳞油杉学名KeteleeriaoblongaChengetL.K.Fu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杉纲Coniferopsida松杉目Pinales松科Pinaceae冷杉亚科Abietoideae油
-
峨眉瘤足蕨
根状茎粗大,圆柱形,弯生。不育叶的柄长10-17厘米,粗2.5-3毫米,坚硬,深棕色,被有白粉;叶片长30-35厘米,中部最宽,12-16厘米,长圆披针形,向基部渐变狭,渐尖头,羽状或上部为羽状深裂几达叶轴;羽片25-34对,平展,对生,向上部为互生,相距约1厘米,披针形或近镰刀形,中部的长5
-
茎花中华锥花
形态特征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上面疏生短硬毛,几无星状毛;花序多生于茎上。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约700米的林内。分布范围产自广东、海南。
-
台湾香荚兰
学名:VanillasomaiHayat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
刺龙苞
植物简介刺龙苞(学名:楤木,别名:刺老鸦、刺龙牙、刺嫩芽、刺头菜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落叶有刺灌木或小乔木。刺龙苞幼芽一般在3—4月份采摘芽苞。其嫩芽和嫩茎叶,低脂肪、低糖、多纤维、多维生素,是无污染、纯绿色的保健木本山野菜,作为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
-
镇坪淫羊藿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8-42厘米。根状茎粗短。一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3枚小叶;小叶革质,披针形,长5-7厘米,宽1.2-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深心形,两侧裂片急尖,顶生小叶基部对称,侧生小叶基部高度不对称,内裂片小于外裂片,上面光滑无毛,背面被短柔毛,叶缘深波状
-
柳杉叶马尾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浙江、台湾等地。国外分布: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有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
-
山木瓜
山木瓜基本信息学名GarciniaesculentaY.H.Li别名埋任网都希曼昔滴让昔补南宝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
闪光红山茶
种名:闪光红山茶学名:CamellialucidissimaChang别名:科:山茶科属:山茶属产地分布:产于浙江、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