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崖爬藤
富宁崖爬藤(TetrastigmafooningenseC.L.Li),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纵棱纹微显著,无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 拉丁名
- Tetrastigma fooningense C. L. Li
- 别名
- 截叶山黑豆山豆根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鼠李目
- 科
- 葡萄科
- 种
- 凤庆葡萄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 族
- 菜豆族
- 属
- 崖爬藤属
- 类型
- 藤本类
与富宁崖爬藤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纵棱纹微显著,无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3小叶,小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披针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圆形,边缘每侧有4-8个疏锯齿,上下两面绿色,无毛;侧脉7-8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5-5厘米,小叶柄长0.6-1.3厘米,中央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长,无毛;托叶卵圆形,长3毫米,宽4毫米,顶端急尖,无毛;花序在侧枝上与叶对生,2-3级分枝3-4,集生成伞状;花序梗长约1.5厘米,疏生短柔毛;花梗长2-2.5毫米,无毛;花蕾椭圆形,高1.8-2毫米,顶端圆形,微具乳突状毛;萼碟形,边缘齿不明显,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顶端呈风帽状,边缘微被乳突状毛;雄蕊4,在雌花中退化,很小,花丝极短,花药呈龟头状,花盘在雌花中较薄,与子房下部合生;雌蕊花柱不明显,柱头4裂。花期4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约1000米的石山。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富宁)。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富宁。
-
毛狭叶崖爬藤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狭叶崖爬藤(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枝、花序梗、花梗、叶柄及叶下面脉上被短柔毛。花期6月,果期8-11月。生长环境毛狭叶崖爬藤生于海拔2300-2600米的山谷林中。分布范围毛狭叶崖爬藤产于云南、西
-
花叶地锦
产地分布产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显著四棱形,无毛。卷须总状4-7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卷须顶端嫩时膨大呈块状,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状。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倒卵形、倒卵长圆形或宽倒卵披针形,长
-
钝头崖爬藤
产地分布湖北分布:宣恩国内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形态特征木质藤本生长习惯最低海拔:500最高海拔:800生境:山坡林中,灌丛中,攀援树上繁殖培育野生。园林用途
-
马关崖爬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细瘦,显著具纵棱纹,无毛。叶为3小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最宽处在叶片下部,长14.5-15.5厘米,宽5.5-6厘米,顶端骤尾尖,基部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9-10对,网脉上面突出,下面明显但不突出;叶柄长5.5-7厘米,中
-
浙江蘡薁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纤细,圆柱形,具细纵棱纹,嫩时被蛛丝状绒毛,老后脱落几无毛;卷须二叉分枝,每隔二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单叶,卵形或五角状卵圆形,3-5浅裂至深裂,常在不同分枝上有不裂叶者,长3-6厘米,宽3-5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中裂片菱状卵形,基部缢缩,裂缺凹成圆形
-
掌裂蛇葡萄
形态特征藤本;卷须分叉,顶端不扩大;叶互生,小叶3-5,光滑无毛;花两性,排成与叶对生的聚伞花序;花杂性;花萼不明显;花瓣4—5,分离而扩展,逐片脱落;雄蕊短而与花瓣同数;花盘隆起,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有柔弱的花柱;果为一小浆果,有种子1—4颗。生长环境
-
草崖藤
产地分布产云南、广西。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形态特征矮小直立灌木,高0.4-1米。小枝圆柱形,有纵棱,无毛?R段?3小叶,稀基部有单叶,中央小叶倒卵椭圆形,侧生小叶卵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6.5厘米,宽(3)4-11厘米,中央小叶基部楔形,侧生
-
叉须崖爬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纤细,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卷须2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中央小叶披针形,外侧小叶椭圆形,长1.5-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中央小叶基部楔形,侧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每侧有3-6个锯齿,齿尖锐,上面绿色,
-
七小叶崖爬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茎多瘤状突起。小枝圆柱形,皮孔明显,有纵棱纹,无毛。卷须二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7-8小叶,中央小叶倒卵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15厘米,稀长达21厘米,宽2-7厘米,侧生小叶长2.5-15厘米,每侧边缘有5-15个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浅
-
毛葡萄
产地分布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灰色或褐色蛛丝状绒毛。卷须2叉分枝,密被绒毛,每隔2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