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纤细薯蓣

纤细薯蓣

编辑:钟宝仪发布时间:2021-02-09 14:12:36

学名:DioscoreagracillimaMiq.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

拉丁名
Zippelia
别名
野胡椒,藤子毕拨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木兰亚纲
胡椒目
胡椒科
绿玉藤
亚科
蝶形花亚科
五味子族
绿玉藤属
类型
藤本类

与纤细薯蓣相似植物

学名:DioscoreagracillimaMiq.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百合目Liliflorae

百合亚目SubordoLiliineae

薯蓣科Dioscoreaceae

薯蓣属Dioscorea

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竹节状,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细丝状须根。茎左旋,无毛。单叶互生,有时在茎基部3-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微波状,有时边缘明显的啮蚀状,干后不变黑,两面无毛,背面常具有白粉;叶柄与叶片近于等长。雄花序穗状,单生于叶腋,通常作不规则分枝;雄花无梗,单生,很少2-3朵簇生,着生于花序的基部;苞片卵形,薄膜质,小苞片较苞片短而窄;花被碟形,顶端6裂,裂片长圆形,花开时平展;发育雄蕊3枚,药隔宽约为花药的1/2,不育雄蕊3,棍棒状,二者互生,着生于花托的边缘。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雌花有6枚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顶端截形,每棱翅状,长卵形,大小不一,一般长1.8-2.8厘米,宽1-1.3厘米;种子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产地分布:

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东部。生于海拔200-2200米的山坡疏林下,较阴湿的山谷或河谷地带生长较多。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植物图片:

相关植物
  • 宜昌楠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小枝有棱,密被黄褐色或灰黑色毛。叶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生长环境苗期喜阴,需肥量较大,生长速度快。一年生实生苗可长到80厘米左右,两年生苗高度可达1.5米左右。耐高温,+40度左右均能正常生长,-

  • 浆果乌桕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30米,各部均无毛;小枝带苍白色,具细纵棱,棱上常有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5-14厘米,宽4-6.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钝圆或近短狭,全缘,背面近基部之边缘上有不规则的腺状小点;中脉粗壮,在背面显著凸起,侧脉10-13对,互生

  • 铁榄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国外分布:越南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卵叶兜被兰

    学名:NeottiantheovataK.Y.L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hidoi

  • 湖北麦冬

    湖北麦冬种名:湖北麦冬学名:Liriope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Y.T.Ma别名:科:百合科属:山麦冬属产地分布:主产湖北形态特征:多年生

  • 假地蓝

    形态特征植株草本,基部常木质,高60-120厘米;茎直立或铺地蔓延,具多分枝,被棕黄色伸展的长柔毛。叶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5-8毫米;单叶,叶片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两面被毛,尤以叶下面叶脉上的毛更密,先

  • 雯心草

    形态特征雯心草由三片叶子组成,叶子呈规则心形,非常美观。草体不高,从1厘米到5厘米不等,一簇从三片叶到几十片叶不等。花瓣呈水滴形,一朵花5片花瓣,色亮黄,盛开时虽小而美不胜收。生长环境湿热潮湿地带名字由来雯心草名

  • 西藏龙船花

    基本信息学名IxoratibetanaBremek.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Rubiaceae

  • 簇花球子草

    学名:PeliosanthestetaAnd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Liliineae百合科Liliaceae

  • 四川兔儿风

    四川兔儿风(学名:AinsliaeaangustataChang)是菊科兔儿风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62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于沟旁荫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