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头黄竹
硬头黄竹(Bambusarigida)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繁殖方法多种多样,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的中型丛生竹种。历来是造纸一级制浆原料和优良农用建筑材料,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硬头黄竹属双子叶植物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省和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绿,背淡,披针形,枝端约有5-9叶。穗白色,已干枯,仅自基部砍断之处生者,正常生长之杆未花。
- 拉丁名
- Bambusa rigida
- 别名
- 硬头黄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百合纲
- 亚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莎草目
- 科
- 禾本科
- 种
- 硬头黄
- 亚科
- 竹亚科
- 族
- 簕竹族
- 属
- 簕竹属
- 类型
- 竹类
与硬头黄竹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竿高5-12米,直径2-6厘米,尾梢略弯拱,下部劲直;节间长30-45厘米,无毛,幼时薄被白色蜡粉,竿壁厚1-1.5厘米;节处稍隆起,偶在竿基部第一节的箨环之上方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或第二节开始,以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显著较粗长,直径粗4-6毫米。
箨鞘早落,硬革质,背面于下半部近内侧边缘贴生暗棕色刺毛,老时变无毛,先端向外侧倾斜而呈稍不对称的宽弧拱形;箨耳不相等,略有皱褶,深褐色,边缘被波曲状长约1厘米的繸毛,大耳通常呈卵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在竿上部者近长圆形或披针形,小耳卵形或近圆形,其大小仅为大耳的2/3;箨舌高2.5-3毫米,条裂,边缘具流苏状毛,毛落后而呈细齿状或啮蚀状;箨片直立,易脱落,呈近于对称的卵状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背面贴生极疏的棕色小刺毛,腹面近基部的脉间密生棕色小刺毛而上部粗糙,先端渐尖具硬尖头,基部作圆形收窄后即向两侧外延与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为3-4毫米,边缘近基部被纤毛,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2/5。
叶鞘背面无毛,纵肋隆起,仅外侧边缘被短纤毛;叶耳椭圆形,边缘具少数繸毛;叶舌高0.5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7.5-18厘米,宽1-2厘米,上表面无毛或仅近基部被疏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细尖头,基部楔形,次脉4-9对。
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枚乃至多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当多枚簇生成丛时其中多为不孕小穗,单生者则多为发育良好的孕性小穗,后者长3-4.5厘米,含小花3-7朵,基部托以数枚具芽苞片;小穗轴节间形扁,无毛,长2-4毫米,顶端膨大呈杯状;颖椭圆形,长6-7毫米,多脉,先端急尖;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宽4-8毫米,具多脉,中脉隆起成脊,先端具短尖头;内稃较其外稃稍短,具2脊,脊于上部被纤毛,脊间5脉;鳞被3,长1.5-3毫米,上部边缘被长纤毛,前方2片半匙形,后方1片稍较长,倒卵状披针形;花药长4-6毫米,顶端被画笔状毛,子房具3棱,卵球形,具柄,连柄长2-2.5毫米,顶部被糙硬毛,花柱被毛,长1.5-2毫米,柱头3,被短毛,长不及1毫米。成熟颖果未见。
生长环境
硬头黄竹适生于海拔350~500米之间的溪河沿岸和低山坡地,沟槽山地及屋前屋后,田边地角,坡度在30度以下的地区,小片或四旁零星栽培。硬头黄竹要求水热条件较高,年平均气温15~18℃左右,最低月平均气温不低于4℃,绝对低温常年不低于0℃。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当年出笋的幼竹木质化程度低,如温度低于0℃时往往受冻形成千稍不能成竹。
硬头黄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在pH值4.5~7土壤中生长,比较紧实的山地土壤也可正常生长,但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竹丛生长虽好,叶色深绿,出笋亦壮平均胸径可达5~6cm,亩产竹株数可在1000株以上,总蓄积达3000公斤土壤贫瘠生长不良,出笋细弱,叶色发黄,黄竹需要充足的光照,栽植在林冠下或背光的条件下均生长不良,因此,应留出适当间隔进行定植。
分布范围
产四川。常栽培于平坝、河边或村落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巴县。现其他省市已引种。
主要价值
竿材厚而坚实,且其下部挺直,常用作搭棚架、晒架以及做各种农具。
繁殖方法
母竹选择:以一年生为宜。忌过幼与过老。鉴别方法为;竹丛内枝稍短,叶片少,而叶已完全展开,一般冠幅长1米。从竹秆上看,竹秆碧绿也,有丰富约白色蜡粉近地表看2~3片笙箨包裹竹节有箨的锯齿状宿存,修枝后节青色。
利用竹秆节的每一生枝部分,在其主柱的基部萌发盼蝌枝,成簇生长,具有隐芽,能萌发生报的特性,选用2~3年生撼壮竹,在其上选择节短,基部粗于0.5cm。基部2~3节上有明显可见的饱满芽,枝篼肥大有白色根点露出侧枝,剪取长度为20cm,枝篼上一般保留2~3个节,最上一节留一小侧枝带叶2~3片,其余剪掉,断尖,脓桩竹的主侧枝都较粗壮,育苗,造林效果好。其次也可用伐桩上的鸡毛腿育苗造林,育苗时间,多在春末进行,育苗后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苗生根。竹苗可多次出笋成苗,经3~4月形成有十余株的苗丛。可以分株再繁殖或次年移苗造林。育苗方法与常规的扦插育苗,管理基本相同。
-
密序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短匍匐根状茎。秆丛生,高20-40(-60)厘米,细瘦,直立,基部增厚成鳞茎状。叶舌长0.5-1.5毫米;分蘖叶长5-8厘米,宽约1.5毫米,对折,茎生叶长4-6厘米,内卷,质硬。圆锥花序紧缩稠密,长4-7厘米,分枝短,粗糙;小穗长3-5毫米,宽2-3毫米,含
-
吊丝球竹
产地分布产广东、广西和海南。模式标本可能采自广东,但详细地点不明。形态特征竿高达16米,直径9-10厘米,顶梢弯曲成弧形或下垂如钓丝状,节间长34-40.5厘米,幼时被白粉并多少有些具柔毛,后渐变无毛;竿壁厚1.5-2厘米。竿箨大型,箨鞘近革质
-
苏丹草
形态特征-年生草本;须根粗壮。秆较细,高1-2.5米,直径3-6毫米,单生或自基部发出数至多秆而丛生。叶鞘基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或基部及鞘口具柔毛;叶舌硬膜质,棕褐色,顶端具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3厘米,向先端渐狭而尖锐,中部以下逐
-
大麻竹
形态特征禾本科植物,药用为大麻竹的竹黄。高1-5米竹杆灰白色,绿叶成荫,整丛竹子好像团花簇锦,竹子可长30多米高,为全世界最高的竹子。全世界最大的竹子为巨龙竹,最小的竹子为铺地竹,最高的竹子为苏麻竹。分布范围产于我国云南西南部。
-
细柄野青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直立,丛生,平滑或微糙涩,高30-80厘米,径1-1.5毫米,具5-7节。叶鞘平滑,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1.5-2(3)毫米,顶端平截或细齿裂;叶片质地柔软,扁平或纵卷,长5-20厘米,宽2-4毫米,稀达7毫米,两面微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8-15厘米
-
南雀稗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丛生,直立,高30-50厘米,具2-3节。叶鞘被疣基柔毛,背部常具脊,鞘口生疣基长柔毛;叶舌长约0.5毫米;叶片线形,长5-15厘米,宽2-6毫米,顶生叶片多不发育,无毛或生柔毛。总状花序2-3枚,长3-4厘米,分枝腋间具长柔毛;穗轴宽约1.5毫米,微粗糙,边
-
樟柯树
樟柯树介绍奇观“灭火树”(学名:LithocarpusglabraRehd)。樟柯树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就是一种奇特的灭火树。有一位科学家曾对这种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他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吸烟,谁料火光一闪,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
-
日本龙常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直立,高50-80厘米,自短根状茎上伸出,分蘖芽体为鳞状苞片所复盖。叶舌长0.5-1毫米,截平,厚膜质;叶片扁平,长20-30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开展,分枝细弱,单生或孪生,具少数小穗;小穗长3-3.5毫米,含1-3小花,
-
光花异燕麦
形态特征:多年生。须根细弱。秆直立,紧密丛生,高达70厘米,具2-3节,无毛或在节下具稀疏倒生微毛。叶鞘松弛,通常长于节间,无毛或于鞘颈上被微毛;叶舌膜质,顶端截平,长约1毫米;叶片扁平或内卷,直立或斜向上升,长10-20厘米,宽3-6毫米,下面无毛,上面被短柔毛,基部分蘖的新叶
-
日本血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厘米。叶丛生,剑形,常保持深血红色。圆锥花序,小穗银白色,花期夏末。喜光或有斑驳光照处。耐热,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优良的彩叶观赏草。由日本引入,也有叫作“日本血草”。生长环境多年生,冬季休眠;叶丛生,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