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合江方竹

合江方竹

编辑:向萌萱发布时间:2021-02-09 15:02:14

合江方竹(学名:ChimonobambusahejiangensisC.D.Chu)是禾本科、寒竹属植物体木质化乔木。竿高可达7米,基部数节环生一圈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竿环稍隆起。箨鞘早落性,鞘缘密生整齐的纤毛,箨舌低矮,箨片呈锥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叶鞘紧裹,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小横脉甚清晰。花枝反复分枝呈圆锥状排列,每节具假小穗;苞片无芽,小穗含小花;外稃纸质,卵状三角形,内稃薄纸质,鳞被膜质;花丝纤细,子房卵状椭圆形,花柱极短,柱头羽毛状。颖果肾形或椭圆形,淀粉丰富。合江方竹分布于

拉丁名
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 D. Chu
别名
南天竺,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钻石黄,天竹,兰竹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合江方竹
亚科
竹亚科
簕竹超族
寒竹属
类型
竹类

与合江方竹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合江方竹植物体木质化乔木。竿高5-7米,粗2-3厘米,基部数节环生一圈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在具分枝的一侧略扁平且具沟槽,长16-20厘米,密被小疵基而粗糙;竿环稍隆起。

箨鞘早落性,厚纸质或近革质,短于其节间,背部贴生棕色粗硬毛茸,向箨鞘基部尤为密集,呈毡状,此等毛茸易脱落,但在鞘表面留下凹痕,鞘缘密生整齐的纤毛,纤毛长2-2.5毫米;箨舌低矮,高约1毫米;箨片呈锥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7-13毫米。

末级小枝仅具1叶;叶鞘紧裹,不易剥离;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6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狭楔形,次脉4或5对,小横脉甚清晰。

花枝反复分枝呈圆锥状排列,若生于顶端具叶的枝条之各节时则常不再分枝,每节具假小穗1(3)枚;假小穗长10-12厘米,基部具1片先出叶及5-6片向上逐渐增大的苞片,除下方的1或2苞片无芽外,其余苞片腋内具芽或生有次生假小穗;小穗含。或1颖片及8或9朵小花;小穗轴节间细弱,长10-14毫米;外稃纸质,卵状三角形,先端具长尖头,纵脉7-9条;内稃薄纸质,几乎与其外稃等长,先端微凹,纵脉不明显;鳞被膜质;花丝纤细,花药基部呈箭镞状;子房卵状椭圆形,花柱2,极短,柱头2,羽毛状。

颖果肾形或椭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3-5毫米,花柱残留于果实顶端成喙,果皮厚约0.5毫米,淀粉丰富。

产地生境

合江方竹是中国四川(合江)和贵州(赤水)两省邻近处的特产。模式标本采自合江县福宝。合江方竹性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在未经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合江方竹主要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以上的高山,与常绿、落叶阔叶林组成复层混交林。

繁殖方法

合江方竹人工造林可采用种子直播造林、实生苗造林和母竹移栽造林。前两种为有性繁殖,后一种为无性繁殖。母竹移栽是传统造林方法,在生产上应用最广。母竹的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造林成败。优质的母竹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成林快,劣质母竹不易成活,有的即使成活,亦难以成林。母竹应选用2-3年,地径3-4厘米,生长旺盛的合江方竹;4年和4年以上的母竹,因鞭根老化,生命力弱,造林成活率低于1年生竹,组织幼嫩养分不足,亦不宜选做母竹。

母竹的处理:挖取母竹时一定要细致,绝不能伤及鞭根和鞭芽,挖取的母竹来鞭至少保留30厘米,去鞭至少保留40厘米,鞭上有4-5个饱满的芽;秆基(俗称锣丝钉)与竹鞭结合完好,并带适量宿土。母竹挖取后留3-4盘枝叶,砍去顶梢,砍口要求平滑,成马耳形,不得破裂。

母竹起运:在造林前2-3天,从造林地周围的合江方竹林分中选择秆龄为2-3年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合江方竹,从地下挖取时,运输距离近的尽量3-5株/丛,距离较远的可选择单株母竹,要求来鞭30厘米以上,去鞭50米以上,保证竹鞭上的根系和笋芽完好,将竹秆上部稍端截去,保留2-3轮活枝。

母竹移栽:造林关键在于“穴大、根舒、浅栽、紧固”的技术要点。所谓穴大,就是定植穴一定要大于定植母竹的鞭根范围,决不能露根。根舒,就是定植母竹的鞭根和根系一定要舒展,不可人为造成卷曲。浅栽就是不要栽得太深,以母竹原种植深度为准。紧固就是拣净穴内石块,草木根系,回填表土,分层踏实踩紧。最后浇足定根水,再复一层土,略高于原入土部分,成馒头形。四周开出排水沟,以防积水。

栽培技术

林地选择:合江方竹造林地宜选择在中亚热带海拔500-1500米的丹霞地貌区或800米以上喀斯特地貌区可造林地带(包括荒山荒地、退耕地、林中空地等)。以在丹霞地貌区500-1500米区林分郁闭度在0.3以上的杉木纯林或混交林作为更新造林地林下造林或该区内退耕地造林效果更好。

造林季节:海拔800-1500米,可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造林。海拔1500米以上,因严冬时期冰雪覆盖,不易操作,而且气温低、凝冻大,容易发生冻害,影响成活率,造林季节可在10月中旬-11月下旬和翌年3月上旬-4月下旬。在郁闭条件较好的林下,除严冬和盛夏,其他时间都可造林。

造林密度:母竹移栽造林每公顷840穴(株行距3×4米)或每公顷110穴(株行距3×3米)。每穴定植2-3株,发鞭快,成林早,效果好。单株苗造林远远不及。密度可按2米×3米的株行距进行打窝,每公顷造林株数视林分状况而定(一般每公顷1200-1800窝)。

整地方法:合江方竹造林均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造林地现有植被复盖率高,为减少整地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最好采用等高带状整地,定植带和保留带宽度根据造林密度而定,一般2-3米。首先,将定植带内杂草灌木和艨网刺丛全部砍除,乔木树种全部保留,带内全面翻挖扦细,然后根据造林密度挖定植穴,定植穴长80-10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直播造林的点播穴直径40厘米,深30厘米。亦可采用块状整地,点播穴径80厘米,深40厘米。

造林:合江方竹林,一般在4-6年即可成林,成林以后主要以伐除5年以上的老竹为主,砍除的老竹必须及时移出林外集中堆放,以便保持林内卫生和便于采笋作业,亦可预防森林火灾。时期掌握在新竹展叶以后2-3个月内,一般在6月底以前或者在每年11月采笋后应完成。

施用追肥:有条件的地方应每年结合除草等作业追施有机肥30000千克/公顷以上,也可施钙镁磷肥750千克/公顷,或者过磷酸钙375-450千克/公顷,或者复合肥375-450千克/公顷,沟施。

留养母竹与采笋:合江方竹从造林到成林投产,一般需要4-6年的时间,因此对母竹的留养很关键,一般在造林的前4年中均不进行采笋,除非个别特别密的竹丛需要采笋外,所以予以全部保留,使其林地具有一定的立竹度(2-3株/平方米),当立竹度达到要求时即开始逐步进入采笋年龄,每年笋盛期(大约10月中下旬)的竹笋应予以适当保留作留养母竹。前期笋价格高且竹笋细小,后期也因生长期短而应全部采去,一般采笋高度为30-60厘米,根据笋体大小而定,采笋时注意不能将竹鞭翻起。

主要价值

合江方竹笋营养丰富,竹笋笋味更鲜美,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09.04毫克/100克,干笋氨基酸总量达11.1797克/100克。

相关植物
  • 洋野黍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秆多分枝,高30-100厘米,无毛。叶鞘圆筒状,平滑,有光泽;叶舌很短,顶端具长纤毛;叶片线形,长15-40厘米,宽7-20毫米;主脉粗,绿白色。圆锥花序长约30厘米,每节1-5分枝,分枝粗糙,约呈45度角斜上;小穗疏生,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状长椭圆形,长约2

  • 新小竹

    产地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阿萨姆,海拔2600米。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及西藏南部(墨脱)亦有分布。形态特征竿攀援状,高或长可20米,共25—35节;节间圆筒形,实心或几实心,长(23)30—50厘米,直径5—7毫米,绿色,无毛而有光泽;箨环

  • 蔗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秆高1.5-3米,基部坚硬木质,花序以下部分具白色丝状毛,有多数具髭毛的节,节下被白粉。叶鞘大多长于节间,上部或边缘被柔毛,鞘口生繸毛;叶舌质厚,长1-2毫米,顶端截平,具纤毛;叶片宽条形,长20-60厘米,宽1-2厘米,扁平或内卷,基部较窄,顶

  • 光竿青皮竹

    产地分布产广东和广西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分点在于竿节间幼时全无毛,箨鞘背面亦全无毛,其箨片长度约为其箨鞘长的一半或稍过其一半,且其基部略作圆形收窄,箨舌高l-1.5毫米。生长习惯栽培于低丘陵地、河边或村落附

  • 台南大油芒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台湾台南、嘉义;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嘉义县竹崎。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发达根状茎。杆直立,高约50厘米;直径约1毫米,质地坚硬。叶舌长约1毫米,先端截平,具纤毛;叶片披针形,长6-8厘米,宽约7毫米。圆锥花序疏散,长5-8厘米,分枝

  • 乌哺鸡竹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江苏、浙江,常见栽培;河南也有少量引入栽培。国外分布:1907年由浙江余杭塘栖引入美国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形态特征竿高5-15米,直径4-8厘米,稍部下垂,微呈拱形,幼竿被白粉,无毛,老竿灰绿色至淡黄绿色,有显著的纵肋;

  • 庐山野古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草质,高80-100厘米,径约2毫米,无毛;节淡褐色,无毛。叶鞘具疣毛,鞘口具长柔毛;叶舌长约0.5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0厘米,宽约1厘米,被硬疣毛,后期脱落。圆锥花序长8-22厘米,直径1-2厘米,紧缩,小穗排列较密,长约4.8毫米,孪生小穗柄分

  • 显耳玉山竹

    形态特征竿柄长15—35厘米,直径2—6毫米,实心。竿散生,高1—2.5米,粗仅3-8(10)毫米,直立;节间长16—22厘米,竿基部节间长8—10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之一侧的基部微扁平,幼时有紫色斑点,无毛,在节下方有一圈厚白粉,平滑,竿壁厚1—3毫米,髓在初时为环状;箨

  • 华北剪股颖

    产地分布产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诸省,以及山东、陕西二省。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细弱根茎。秆丛生,直立或基部微膝曲,高35-90厘米,直径1-2毫米,平滑,具3-4节。叶鞘无毛,一般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2-4毫米,先端钝或撕裂,背面微粗糙;叶片

  • 黑米

    食品简介种植历史黑米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相传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便由博望侯张骞最先在陕西洋县发现。每年秋后,黑稻一旦成熟登场,家户煮稀饭尝鲜。米汤色黑如墨,喝到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