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鼠尾草
大花鼠尾草(SalviaflavaForrestexDielsvar.megalanthaDiels),唇形科鼠尾草属,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 拉丁名
- (Salvia flava Forrest ex Diels var. megalantha Die
- 别名
- 锦线镖(四川)。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唇形科
- 种
- 华西龙头草
- 亚科
- 蔷薇亚科
- 族
- 翠雀族
- 属
- 鼠尾草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大花鼠尾草相似植物
国内分布区
产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生于林下及山坡草地,海拔2500—4000米。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东坡及大理苍山。
-
紫花圆苞鼠尾草
形态特征高度30厘米-90厘米,多年生草本,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呈亚低木状,叶对生,在柄呈长椭圆形,叶身长3厘米-5厘米,先端圆,全缘(或有钝锯齿),质地厚,叶面有网状脉,且有折皱,灰白色,里面有白毛覆被。8月份,茎顶或叶腋中有10个左右的唇形花轮生,花呈紫、
-
水薄荷
形态特征薄荷(MenthacanadaensisL)多年生草本,高10~80cm。茎方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及腺点。单叶对生,叶柄长2~15mm,密被白色短柔毛;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尖锯齿,密生缘毛,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及
-
甘牛至
得油率对甘牛至草进行水蒸气蒸馏得甘牛至油,得油率小于0.3%。得油性状甘牛至油为绿黄色液体,相对密度d20200.886~0.902,折射率n20D1.470~1.476。主要成分:松油烯、芳樟醇、甲基对烯丙基苯
-
百里香
形态特征半灌木。茎多数,匍匐或上升;不育枝从茎的末端或基部生出,匍匐或上升,被短柔毛;花枝高(1.5)2-10厘米,在花序下密被向下曲或稍平展的疏柔毛,下部毛变短而疏,具2-4叶对,基部有脱落的先出叶。叶为卵圆形,长4-10毫米,宽2-4.5毫米,先端钝或稍锐尖
-
蕨叶南川鼠尾草
形态特征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为3-4回羽状复叶,顶生小叶或小裂片均为线形。参照南川鼠尾草(原变种)。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500~1800m的路边旷地、岩坡上阴湿处。分布范围产自四
-
芡欧鼠尾草
形态特征芡欧鼠尾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到1.5米,枝干呈四边形、有分枝,长有短小的白色绒毛。叶子相互背离生长,叶柄最长可达40毫米。叶片上覆盖着非常短的白色绒毛,叶缘呈锯齿状,叶长80到100毫米,宽40到60毫米。花朵成簇生长在枝条末端或叶腋处的花穗上,由尖端长且锋利的花
-
小野芝麻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有时具块根。茎高10-60厘米,四棱形,具槽,密被污黄色绒毛。叶卵圆形,卵圆状长圆形至阔披针形,长1.5-4厘米,宽1.1-2.2厘米,先端钝至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为具圆齿状锯齿,草质,上面橄榄绿色,密被贴生的纤毛,下面较淡,被污黄色绒毛
-
小叶牛至
形态特征药草味,木质香,略带香料感,株高50~80厘米,花色白粉分布范围贵州、江西、云南等地主要价值花境,中景植物。著名品种金顶牛至,小叶牛至等。栽培技术
-
科西嘉薄荷
基本信息品名:科西嘉薄荷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唇形目Lamiales科:唇形科Lamiaceae属:薄荷
-
柔毛西南水苏
形态特征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幼部特别是叶下面及花萼密被绢状短柔毛。参看西南水苏(原变种)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200-1900米的空旷地。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