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黄菊
田春黄菊(学名:Anthemisarvensis)为菊科春黄菊属的植物。分布在欧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多生于铁路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丁名
- Anthemis arvensis
- 别名
- 水花生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种
- 野鸢尾
- 亚科
- 管状花亚科
- 族
- 春黄菊族春黄菊亚族
- 属
- 春黄菊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田春黄菊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30(40)厘米。茎多数外展或上升,上部有分枝,疏被短柔毛。叶全形矩圆形,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下面疏被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直径1-2厘米,有长梗;总苞片卵状矩圆形,稍被柔毛,顶端及边缘宽膜质,外层尖,内层钝;花托长圆锥形,有时缩短;托片披针形,龙骨状,顶端凸尖;雌花舌片椭圆形,白色,管部具翅,有乳头状突起;两性花花冠管状,5齿裂,基部有时扩大。瘦果陀螺状四棱形,有沟纹,平滑,顶端边缘瘤状肿大。花果期6-7月。
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中国东北铁路沿线偶有野生,山东可能有栽培。
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
回春草
形态特征回春草又名回心草,乃天生一种草芽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节生出不定根,长15-50厘米,基部径约2毫米,分枝,有阔沟纹,疏被贴生的短糙毛或下部脱毛。叶无柄,椭圆形、长圆形或线形,长3-7厘米,宽7-13毫米,基部狭,顶端短尖或钝,全缘或有1-3对疏粗齿,
-
醴肠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自基部或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褐色,被伏毛。茎、叶折断后有墨水样汁液。叶对生,无柄或基部叶有柄,被粗伏毛;叶片长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锯齿。花序头状,腋生或顶生;总苞片2轮,5-6枚,有毛,宿存;托叶披针形
-
德国甘菊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
-
离舌橐吾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多数。茎直立,高60-120厘米,上部及花序幼时被白色蛛丝状毛和黄褐色有节短柔毛,后蛛丝状毛多脱落,下部光滑,基部直径4-9毫米,被枯叶柄纤维包围。丛生叶和茎下部叶具柄,柄长15-47厘米,光滑,完全成熟后
-
百日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长硬毛。叶宽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茎,两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脉。头状花序径5-6.5厘米,单生枝端,无中空肥厚的花序梗。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
西藏亚菊
形态特征植株小半灌木,高4-20厘米。枝老枝黑褐色,由不定芽中发出短或稍长的花枝和不育枝及莲座状叶丛。花枝被较密的短绢毛。叶叶全形椭圆形、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0.7-1.5厘米,二回羽状分
-
白蓝菊
形态特征宿根草本,株高30-50厘米。叶互生,匙形或倒披针形,疏锯齿缘。花顶生,花色纯白,背倒灰色,中心紫黑色,色彩清新独特。生长环境栽培土质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性喜冷凉,忌高温多湿,生育适温10-20℃。
-
紫花蒲公英
形态特征叶长3-10厘米,宽5-15毫米,长椭圆形,不分裂、全缘或具齿或羽状浅裂,顶裂片小,先端急尖,全缘,每侧裂片2-3片,三角形,平展,先端急尖,全缘,裂片间无齿或具小裂片,无毛。花葶1-2,较粗壮,长于叶,高7-15厘米,无毛;头状花序直径约15-20毫米;总苞宽钟状,
-
长裂黄鹌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单生,直立,基部直径1-1.5毫米,茎基有残存的褐色叶柄,自中部或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基生叶二型,有具狭翼的长或短叶柄,柄基有褐色的绵毛,早期的基生叶,宽卵形,不分裂,长达6厘米,宽1厘米,全缘,或羽状半裂,侧裂片2-6对
-
苦地胆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苦、辛,性寒。归经归肺、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治用于感冒,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黄疸,疟疾,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