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箭
开口箭,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开口箭TupistrachinensisBaker[T.fargesiiBaill.;T.Watanabei(Hayata)WangetLiang;CampylandrapachynemaWangetTang]及剑叶开口箭TupistraensifoliaWangetTang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犬咬伤。
- 拉丁名
- Tupistra chinensis Baker[T.fargesiiBaill.
- 别名
- 牛尾七、岩七、竹根七
- 门
- 种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百合亚纲
- 目
- 百合目
- 科
- 百合科
- 种
- 开口箭
- 亚科
- 蝶型花亚科
- 族
- 黄精族
- 属
- 开口箭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开口箭相似植物
别名
巴林麻、心不干、岩芪、大寒药、万年攀、竹根七、牛尾七、竹根参、包谷七、岩七、石风丹、搜山虎、小万年青、开喉剑、老蛇莲、青龙胆、罗汉七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味苦、辛,性寒。
归经
归肺、胃、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主治
用于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犬咬伤。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开口箭根状茎磨酒涂。亦可研末酒送服,每次O.6-O.9g,不能过量。(《湖南药物志》)
2.治胃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开口箭鲜根状茎5g。捣烂加温开水擂汁,在1d内分多次含咽。(《湖南药物志》)
3.治肝硬化腹水:开口箭根状茎3g,田基黄、马鞭草各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胃痛,胆绞痛:心不干鲜根3g,生嚼吃;或干根9g,枳实6g,共研末,分3次开水送服。
5.治流感,感冒,支气管炎,咳嗽:心不干根9g。煎服,或研末,每服0.6g,开水送服,日服3次。(《红河中草药》)
6.治疮疖肿毒,毒蛇咬伤:开口箭鲜根状茎捣烂敷或磨酒涂。蛇伤敷伤口周围。(《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0.6-0.9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
《陕西中草药》:“禁忌烟及辣椒、醋或酸性食物。”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本品有毒。用至9g有中毒报告,故用量不可过大。中毒时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禁忌
忌吃酸、辣食物。
炮制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开口箭,又名粗丝开口箭《云南中草药》。多年生草本。根茎长圆柱形,直径1-1.5cm,多节,绿色至黄色。叶基生,4-8枚;叶片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条形,长15-65cm,宽1.5-9.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鞘叶2枚。穗状花序侧生,直立,密生多花,长2.5-9cm;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有几枚无花苞片簇生花序顶端;花被短钟状,长5-7mm,裂片6,卵形,长3-5mm,宽2-4mm,黄色或黄绿色,肉质;雄蕊6,花丝基部扩大,有的彼此联合,上部分离,内弯,花药卵形;子房球形,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棱形,先端3裂。浆果球形,直径8-10mm,熟时紫红色,具1-3颗种子。花期4-6月,果期9-11月。
剑叶开口箭: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褐色或绿色,茎长达10cm,多节。叶多数,明显成两列,带形,长35-50cm,宽5-12mm,先端长渐尖,基部扩大,抱茎,干时边缘稍反卷。穗状花序侧生,密生多花,长4-5.5cm;苞片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于花,有几枚无花苞片簇生花序顶端;花被筒状钟形,长5-5.5mm,裂片6,卵形,开展,长2-2.5mm,宽1.5-2mm,肉质,褐色或绿色,边缘白膜质,呈啮蚀状;雄蕊6,花丝粗,基部扩大而有皱褶,贴生于花被筒上,上部分离,短于花药,花药卵形;子房卵形,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棱形,先端3裂。浆果直径5-8mm,红黑色,具1-3颗种子。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开口箭:生于林下阴湿处、溪边或路旁。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
剑叶开口箭:生于海拔1100-3200m的林下。分布于云南。
药材性状
开口箭根茎扁圆柱形,略扭曲。长10-15cm,直径约1cm。节明显,略膨大,节处有芽及膜质鳞片状叶,节间短。表面黄棕色至黄绿色,有皱纹。断面淡黄白色,细颗粒状。气无,味苦涩。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辛、苦,温。”
《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寒。”
《广西本草选编》:“味辛,性凉。有毒。”
《云南中草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胃痛,胃溃疡,跌打。”
《陕西中草药》:“除风湿,清热泻火,镇痛止血,调经活血,滋阴补虚。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劳伤,月经不调,骨蒸劳热。”
《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散瘀镇痛。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白喉,暑热腹痛,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狂犬咬伤,外用治痈疖肿毒。”
附注
本品有毒,用至9克曾有中毒报告。故用量不可过大。中毒时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及时抢救。
-
富宁沿阶草
形态特征:根粗,木质化,坚硬,密被白色根毛,后变无毛。茎较短或中等长,逐年延长后,上部生出新叶丛,老茎上叶枯萎,平卧地面,并生出粗而木质的根。叶丛生,禾叶状,长30-45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具白色膜质的鞘,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具7-9条脉,边缘具细齿。总状花序生于
-
长柱鹿药
形态特征:植株高45-80厘米;根状茎近块状,粗1-2厘米。茎多少迥折状,上部有短柔毛或近无毛。叶纸质,矩圆状卵形、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21厘米,宽2-6厘米,先端尾状,背面疏生短柔毛,基部近圆形,叶柄长3-7毫米。圆锥花序长5-10厘米,具长侧枝,有短柔毛;花多,单生
-
梭砂贝母
形态特征植株长17-35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2厘米。叶3-5枚(包括叶状苞片),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全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朵,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被片长
-
云南开口箭
形态特征:根状茎圆柱形,直径1-2.5厘米,黄褐色。叶3-5枚,生于短茎上,近两列的套迭,近革质,披针形,长40-95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不明显的柄,边缘皱波状;鞘叶1-4枚,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1.5厘米。穗状花序长4.5-11厘米;总花梗长8
-
有斑百合
产地分布分布于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吉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状球形,长2—3厘米,直径1.5—3厘米,白色,鳞茎上方的茎上簇生很多不定根。茎直立,高30一70厘米。光滑无毛,有时近基部带紫
-
美丽豹子花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北部)。国外分布:缅甸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冠花贝母
形态特征具被膜鳞茎,直径可达15cm。有数枚鳞片。茎高60-120cm,多叶。植株带臭鼬所味。叶互生,披针形,长15cm。花被片6,分离,红橙色,下垂,多数轮生于顶生总花梗上端,梗顶叶丛之下。有黄色花、橙红大花、大红大花、硫黄色花等园艺品种。花期5-6月。生长
-
小洼瓣花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山丹花
形态特征株秆高30—40厘米,茎上生叶,细长纤弱,狭长如松叶。花春末夏初开放,花下垂,花瓣向外反卷,色鲜红,通常无斑点,有时近基部有少数斑点,有光泽,具清香,甚美丽。LiliumpumilumDC.(L.tenuifoliumFisch.)--百合科Liliac
-
金边玉簪
形态特征根状茎粗大,白色,并生有许多须根,株高50厘米-70厘米,叶基生,大型,叶片卵形至心形,有长柄,有多数平行叶脉。顶生总状花序,花梗自叶丛中抽出,高出叶面,有花10朵-15朵,花洁白色或紫色,漏斗状,有浓香,花期6月-9月。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