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冷水花
大叶冷水花(Pileamartinii(Levl.)Hand.-Mazz.)为荨麻科冷水花属的植物。分布于锡金、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湖北、江西、西藏、云南、陕西、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林下沟旁阴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丁名
- Pilea martinii
- 别名
- 异被冷水花(秦岭植物志)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荨麻目
- 科
- 荨麻科
- 种
- 异叶黄鹌菜
- 亚科
- 舌状花亚科
- 族
- 楼梯草族
- 属
- 冷水花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大叶冷水花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肉质,高30-100厘米,粗3-10毫米,节间下部有数条棱,在节间中部多少膨大,无毛或上部有短柔毛,单一或有分枝。叶近膜质,同对的常不等大,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7-20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稀钝形,边缘自基部直到先端尾部有锯齿状牙齿,上面绿色,疏生透明硬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幼时有疏柔毛,后渐脱落,钟乳体条形,长约0.3毫米,基出脉3条,其侧出的二条弧曲,伸达先端的齿尖,侧脉多数,近横展,整齐;叶柄长1-8厘米,无毛或上部有稀疏的短柔毛;托叶薄膜质,褐色,披针形,长4-8毫米,后脱落。花雌雄异株,有时雌雄同株;花序聚伞圆锥状,单生于叶腋,长4-10厘米,花序梗长2-6厘米,有时雌花序呈聚伞总状,长1-2厘米,具短的花序梗。雄花无梗或有短梗,淡红色,在芽时长约1.2毫米;花被片4,长圆状卵形,其中二枚外面近先端有明显的短角;雄蕊4;退化雌蕊小,圆锥状。雌花:花被片3,不等大,果时中间的一枚船形,长及果的1/2-2/3,侧生的二枚三角状卵形,比中间的一枚短1-2倍;退化雄蕊长圆形,比中间的一枚花被片稍短。瘦果狭卵形,顶端歪斜,两侧微扁,长1毫米,熟时带绿褐色,光滑。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3500米的山坡林下沟旁阴湿处。尼泊尔和锡金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坝。
本种植物分布较广,常在溪谷林下成片生长,植株高矮、叶的大小等变异较大,其体态与镰叶冷水花P.semisessilisHand.-Mazz.、喙萼冷水花P.symmeriaWedd.、荫生冷水花P.umbrosaWedd.等相似,其区别之处见检索表。
分布范围
产江西西部、广西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陕西与甘肃的秦岭南坡、四川、贵州、云南中部以北和西藏的东部与南部。
繁殖方法
繁殖多用扦插方法,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家庭量少多在5月份用茎秆顶端作扦穗,介质用河沙或蛭石,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0℃至25℃),10天左右发根。当新芽伸长3厘米至5厘米后,用沙质土上盆。浇足定根水,转入正常管理。冷水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疏松肥沃的沙土,生长适宜15℃至25℃,冬季不可低于5℃。
栽培技术
布置
冷水花叶片花纹美丽,株型婆婴,较耐阴,是较好的阳台布置植物。可长期布置于有散射光的茶几、花架上,也可与其他植物配置,或作吊盆悬挂于墙角或显眼处。
换盆
春季气温稳定在10℃左右时换盆,盆土最好使用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换盆前将植株适当修剪,株型较差的盆栽可重剪。保持盆土湿润,不宜过湿,否则根易腐烂,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较高的空气湿度下叶色亮绿,花纹美丽。应经常向其四周洒水喷雾,以增加空气湿度。见新叶生出后可开始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不宜过多施用尿素,如氮肥较多时易疯长,不利于植形美观。磷钾肥不足时叶上的斑纹易淡化。
光照
冷水花是一种叶色很美的室内花卉,很耐阴,但更喜欢充足光照,且应避免强光直射。夏天花盆摆在北窗,冬天放到南窗。光线太暗,叶片颜色会淡化;阳光过强,叶片会遭灼伤。
肥水
掌握湿润管理原则,盆土保持干而不裂,润而不湿为好。夏天,经常向叶面喷雾水可保持叶面清洁且具光泽。保持盆土湿润,气温较高时不施肥。冬季叶面少喷水,否则叶面会出现黑色斑点,甚至发黑腐烂。生长期两周左右浇一次二八成或三七成氮素液肥促使植株健壮。秋后增施磷、钾肥壮茎秆、防倒伏。
修剪
冷水花耐修剪,扦插苗上盆后即可摘心1次,待新生侧枝长至4片叶时,再留2片叶摘心,如此反复,可形成一个多分枝丰满半球状株形。老株生长过高大时,可在春天换盆时留基部2~3节,重剪短截,发新枝后摘心2~3次,又可形成一矮而紧凑的株形。
-
亚高山冷水花
形态特征草本,无毛;块茎球状,灰白色,径3-20毫米,从块茎上长出数条茎。茎肉质,2-15(-30)厘米,疏生钟乳体,常有分枝。叶形多变:卵形、椭圆形、菱形、倒卵形或近圆形,长0.5-2厘米,宽0.3-1.2厘米,先端钝圆、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数枚
-
三角叶荨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达1厘米。茎高60-150厘米,四棱形,带淡紫色,疏生刺毛和细糙毛,中下部常分枝,上部几乎不分枝。叶狭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2.5-11厘米,宽15厘米,上部的叶呈条形,宽4-10毫米,先端锐尖,基部近截形至浅心形,边缘具近规则的7-12枚粗牙齿
-
盾基冷水花
形态特征草本,无毛,具匍匐茎。茎肉质,柔软,高20-50厘米,粗1.5-3毫米,节间疏长,几不分枝。叶膜质,叶片稍不对称,卵形,同对叶极不等大,有时小的一枚完全退化呈互生状:大的长5-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尾状渐尖,稀渐尖,基部盾状着生呈圆形或基着生呈耳状心形,边缘上部
-
冷水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茎肉质,纤细,中部稍膨大,高25-70厘米,粗2-4毫米,无毛,稀上部有短柔毛,密布条形钟乳体。叶纸质,同对的近等大,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1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边缘自下部至先端有浅锯齿
-
荨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长5-15厘米,宽3-1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5-7对浅裂片或掌状3深裂(此时每裂片又
-
珠芽艾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数条,丛生,纺锤状,红褐色。茎下部多少木质化,高50-15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在上部常呈“之”字形弯曲,具5条纵棱,有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以后渐脱落;珠芽1-3个,常生于不生长花序的叶腋,木质化,球形,直径3-6毫米,多数植株无珠芽。叶卵形至披针形,
-
福建红小麻
形态特征叶近膜质,宽卵形至心形,长3.5-7.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骤狭、截形或心形,边缘有细牙齿,上面贴生较密的小刺毛,下面脉上生较密的细刺毛,钟乳体很小,在下面沿着脉纵行整齐排列,杆状,长不及0.1毫米,基出脉3,其侧出的一对伸达中部齿尖,侧脉4-5对;叶柄
-
绿赤车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高25-70厘米,基部木质,分枝,无毛。叶互生,无毛;叶片草质,稍斜,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6-5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对称,稍盾形,边缘下部全缘,其上有浅波状钝齿,钟乳体明显,密,长0.2-0.4毫米,不等离基
-
毛果荨麻
形态特征与原亚种不同在于:雌花被片外面二枚狭卵形或长圆形;果序多少下垂;瘦果双凸透镜状,长1.2-1.5毫米,表面有较明显的疏微毛和细洼点。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2200-3000米山坡灌丛、路边。分布范
-
心托冷水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茎。高5-20厘米,带红色,密被短毛,不分枝或少分枝。叶同对的不等大,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稀圆卵形,长1.2-7厘米,宽1-3.8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钝形,边缘有牙齿,上面深绿色,干时深褐色,生透明长白毛,下面紫红色,干时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