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凤仙花
泰顺凤仙花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Fritillaria monantha Migo
- 别名
- 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菊目
- 科
- 百合科
- 种
- 蒲公英
- 亚科
- 舌状花亚科
- 族
- 菊苣族
- 属
- 贝母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泰顺凤仙花相似植物
种名:泰顺凤仙花
学名:ImpatienstaishunensisY.L.ChenetY.L.Xu
别名:
科:凤仙花科属:凤仙花属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浙江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全体无毛。茎肉质,直立,纤细不分枝,下部淡红色,具少数纤维状根。叶膜质,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0.7-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腺体,叶柄长0.5-1厘米,叶缘具粗锯齿,侧脉3-5对。总花梗具单花,单生于上部叶腋,约1.5厘米长,中上部具1枚苞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宿存,有时在对面有1枚刚毛状细小苞片。花粉红色,长约2.5厘米;侧生萼片2个,卵圆形,长约3.5毫米,宽约2.5毫米,全缘,先端具明显小尖,具3脉;旗瓣近圆形,长约4.5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翼瓣长约8毫米,基部裂片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斧形,顶端圆形;唇瓣狭漏斗状,长约1.8厘米,口部平展,宽5-6毫米,先端具小尖,基部渐狭成长约1.2厘米内弯的距;花丝线状,长约2毫米;花药卵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长约2毫米。蒴果(未成熟)纺锤形,顶端喙尖。花期4月。
生长习性:
生于山谷阴湿处,海拔120米
-
亚麻荠
学名Camelinasativ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罂粟目Rhoeadales白花菜亚目Capparineae十字
-
九里香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可达8米。枝白灰或淡黄灰色,但当年生枝绿色。叶有小叶3—5—7片,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两侧常不对称,长1—6厘米,宽0.5—3厘米,顶端圆或钝,有时微凹,基部短尖,一侧略偏斜,边全缘,平展;小叶柄甚短。花序通常顶生,或顶生兼
-
牛志毡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几遍全国国外分布: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越南,缅甸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生长习惯低海拔地区水田、池塘边、潮湿地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显孔崖爬藤
简介显孔崖爬藤(学名:Tetrastigmalenticellatum)是葡萄科崖爬藤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谷林中和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西南耳叶苔
产地分布:产于盐津,生于林下腐木、岩面。分布于甘肃、贵州,中国特有种。形态特征:植物体中等大,红棕色。茎匍匐,不规则羽状分枝,长1.5—2厘米,直径约0.1毫米,分枝短而斜展。侧叶覆瓦状排列;背瓣长圆形,长约0.9毫米,宽约0.74毫米,内凹,顶端圆钝
-
牛至
牛至基本信息学名OriganumvulgareL.别名香薷(滇南本草),白花茵陈、香茹草、琦香(云南昆明),乳香草、香茹、香薷、满山香(云南曲靖),苏子草、香薷、香茹、玉兰至、罗罗香、山薄荷、满天星(云南),满坡香(贵州剑河、梵净山),土香薷(贵州贵阳、铜仁),地藿
-
狭萼糙苏
形态特征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薄;轮伞花序明显具总梗,较松散;苞片极纤细;花具梗,花萼长约8毫米,宽约3毫米,干后通常紫褐色。参看:糙苏(原变种)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770-1460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阴湿地上。
-
天山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根状茎,疏丛。秆直立,高30-50厘米,带蓝色。叶鞘平滑无毛;叶舌钝圆,长2-4毫米,被微毛;叶片扁平或对折,质厚,长约8厘米,宽3-4毫米,上面贴生细毛,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稠密,长5-9厘米,宽约2厘米,分枝3-6枚,簇生各节,平滑,上部密生4-5枚小穗;
-
滨枣
基本信息学名Paliurusspina-christiMil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鼠李目Rhamnales鼠李科R
-
革质鳞盖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达1米以上,根状茎未见。叶柄长41-61厘米,基部粗4毫米,被栗褐色短硬毛,向上则脱落,几光滑;叶片长圆形,长70厘米,宽1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不狭缩,二回羽状;羽片20对以上,互生,下部的相距9厘米,斜展,有柄(长5毫米),阔披针形,长20-26厘米,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