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光叶藤蕨
海南光叶藤蕨,拉丁学名:StenochlaenahainanensisChingetChiu。产海南(文昌)。生溪边树干。
- 拉丁名
 - Carex zhonghaiensis S. Y. Liang
 - 别名
 - 蛤蟆草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薄囊蕨纲
 - 亚纲
 - 百合亚纲
 - 目
 - 水龙骨目
 - 科
 - 光叶藤蕨科
 - 种
 - 海南光叶藤蕨
 - 亚科
 - 薹草亚科
 - 族
 - 薹草族
 - 属
 - 光叶藤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海南光叶藤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根状茎长可达5米,粗3-4毫米,仅顶端密被鳞片,老时光秃,鳞片卵状披针形,深褐色,贴生,近全缘。叶远生,相距约10厘米;叶柄长7-16厘米,粗约5毫米,棕禾秆色,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长圆形,长50-100厘米,宽20-30厘米,奇数一回羽状;羽片10对以上,互生,不育叶的羽片阔线状披针形,两侧并行,长15-22厘米,宽约2.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上侧有一黑色小腺体,与叶轴相连处有不明显的关节,叶缘有整齐的急尖头锯齿。叶脉细密,沿羽轴两侧的狭长网眼外的小脉分离,单一或分叉。叶坚纸质,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两面无毛。能育叶的羽片狭线形,孢子囊群满布叶片下面,幼时有叶边覆盖。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
生长环境
生长于溪边树干。
分布范围
产自海南(文昌)。
相关植物
    - 
        
        
光叶藤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广东、海南、云南国外分布:越南、印度、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波利形态特征附生藤本。根状茎横走攀援,坚硬,木质、幼时被鳞片,老时光秃,绿色。叶远生,二型,叶柄长7-20厘米,光滑,叶片长30-100厘米,宽20-30厘米,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