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鳞苔
褐冠鳞苔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Pteris angustipinna Tagawa
- 别名
- 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凤尾蕨科
- 种
- 肾蕨
- 亚科
- 鸡蛋花亚科
- 族
- 珍珠菜族
- 属
- 细叶凤尾蕨
- 类型
- 地被类
与褐冠鳞苔相似植物
褐冠鳞苔种名:褐冠鳞苔
学名:Lopholejeuneasubfusca(nee.)steph.
别名:
科:细鳞苔科
属:
产地分布:
产于绿春、河口及西双版纳。分布于西藏、海南、香港、台湾、福建、安徽、浙江、江西。为泛热带分布种。
形态特征:
植物体小,长达25毫米,带叶宽0.9—1.3毫米,深绿色。茎粗90—120微米,不规则稀疏分枝。侧叶卵形,长0.6—0.8毫米,宽0.5—0.9毫米,顶端圆,边缘全缘。叶边缘细胞9—15×7—10微米,中部细胞18—36×14—30微米,细胞壁较厚,三角体大,中部球状加厚明显。基部细胞相似于中部细胞。角质层平滑。油胞和假肋缺。油体每个细胞5—15个,透明,均质型。腹瓣卵形,强烈鼓起,顶端截形,具单个钝齿,远端与背瓣以1—3个细胞相连接。腹叶圆形,远生到稀疏覆瓦状排列,顶端不裂,边缘全缘,宽为茎的3—4倍,基部浅波状插入茎。雌雄同株。雄穗顶端常有无数枝,雄苞叶3—5对,腹苞叶生于整个雄穗。雌器苞顶生,无新生枝。雌苞叶匙状圆形,长约1毫米,宽0.8毫米,顶端边缘具齿,腹瓣线形,有时不明显。雌腹苞叶近圆形,边缘全缘。蒴萼倒卵形,扁平,具4个脊,脊具短或长刺,刺长3—12个细胞,基部宽2—6个细胞。芽胞缺。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
中华甜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细软,扁压,光滑,基部常横卧并于节上生根,高30-60厘米,径1.5-2毫米。叶鞘光滑,闭合至中部以上,长于或下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5-6毫米,上部常撕裂;叶片柔软或上部者直立,扁平或干后内卷,长5-12厘米,宽2-3毫米,光滑或上面微粗糙。圆锥花序狭窄
-
大果刺篱木
-
亮叶忍冬
亮叶忍冬中文学名亮叶忍冬拉丁学名LoniceraligustrinaWall.subsp.yunnanensis(Franch.)P.S.Hsu&H.J.Wang别称云南蕊帽忍冬、铁楂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巴嘎紫堇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须根多数成簇,中部狭纺锤状增粗。茎茎直立,不分枝,上部具叶,下部裸露,基部线形。叶基生叶数枚,叶柄长7-15厘米,叶片轮廓宽卵形,长2
-
南粤黄芩
南粤黄芩基本信息学名ScutellariawongkeiDun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科Labi
-
小柄果海桐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四川东南部及贵州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5米;嫩枝灰色,无毛,较纤细,老枝偶有稀疏皮孔。叶3-5片生于枝顶,常呈对生状,革质、窄披针形或狭窄矩圆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稍弯曲或多或少呈镰刀形;上部绿色,干后
-
金雀儿
分布范围原产欧洲、亚洲西部、中部(我国新疆),常见于栽培。形态特征灌木,高80-250厘米。枝丛生,直立,分枝细长,无毛,具纵长的细棱。上部常为单叶,下部为掌状三出复叶;具短柄;托叶小,通常不明显或无;小叶倒卵形至椭圆形全缘,长5-15毫米,宽
-
节节菜
节节菜基本信息学名Rotalaindica(Willd.)Koehne别名碌耳草(广西),水马兰(安徽),节节草(江苏)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
-
沧江糙苏
沧江糙苏基本信息学名Phlomisambigu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科Labiatae
-
新塔花
入药部位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凉。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安神强壮。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痛,失眠,多梦,软骨病,阳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