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樱
美女樱是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学名(VerbenahybridaVoss),适宜生长温度5~25℃。原产于南美洲。
- 拉丁名
- Verbena hybrida Voss
- 别名
- 草五色梅、铺地马鞭草、铺地锦、四季绣球、美人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马鞭草科
- 种
- 美女樱
- 亚科
- 野芝麻亚科
- 族
- 荆芥族
- 属
- 马鞭草属
- 类型
- 地被类
与美女樱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全株有细绒毛,植株丛生而铺覆地面,株高10~50厘米,茎四棱;叶对生,深绿色;穗状花序顶生,密集呈伞房状,花小而密集,有白色、粉色、红色、复色等,具芳香。
生长习性
喜阳光、不耐阴,较耐寒、耐荫差、不耐旱,北方多作一年生草花栽培,在炎热夏季能正常开花。在阳光充足、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花开繁茂。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不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在疏松肥沃、较湿润的中性土壤能节节生根,生长健壮,开花繁茂。在上海小气候较温暖处能露地越冬。
分布情况
原产巴西、秘鲁、乌拉圭等地,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中国各地也均有引种栽培。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美女樱主要用播种和杆插两种方法繁殖。种子发芽率较低,仅为50%左右,发芽很慢又不整齐,在15~17℃的温度下,经2~3周才开始出苗。种子播下后,应放置在阴暗处,不仅要保持土壤湿润,还要保持空气湿润。
浇水不能由上向下直浇,应用面盘等容器盛3~4厘米深的水,然后将花盆浸入。让水从盆地出水孔侵入,等土壤湿润后取出,否则发芽率更低。播种时间多在春季,一般7月份可开花。
杆插可在5~6月进行。气温在15℃左右时孔。先取稍木质化的枝杈,剪成5~6厘米长的段子做插条,插于湿沙床中,后要立即遮阴,经2~3天后可略见早晨、傍晚的阳光,以促进生长,大约经两周后可发出新芽、生根。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移植,长至7~8厘米时定植。
田间管理
施肥
生长期内适宜每半月施一次稀肥,以使发育良好。
浇水
因美女樱根系较浅,夏季应该注意浇水,防止干旱。养护期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生长,水分过多,茎细弱徒长,开花量减少;缺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会有提早结实的现象。
病虫防治
生长健壮的植株,抗病虫能力较强,很少有病虫害发生。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美女樱茎秆矮壮匍匐,为良好的地被材料,可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大转盘、坡地、花坛等。混色种植或单色种植,多色混种可显其五彩缤纷,单色种植可形成色块。例如,在公路干道两侧绿化带用不同颜色问种,每30m一色,犹如铺地彩带;又如交叉路口转盘处以环状方式种植,由里至外采用不同颜色,形如铺地彩虹,视觉效果甚佳。
植物文化
美女樱的花语:相守、和睦家庭。
-
毛叶老鸦糊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老鸦糊(原变种)的区别是:叶片宽卵形至椭圆形,长10-17厘米,宽4-10厘米;小枝、叶背面及花的各部分均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果实径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生长环境毛叶老鸦糊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林下或林边。
-
山牡荆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4-12米,树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小枝四棱形,有微柔毛和腺点,老枝逐渐转为圆柱形。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5-6厘米,有3-5小叶,小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至短尾状,基部楔形至阔楔形,通常全缘,两面除中脉被微柔毛外,其余均无毛,表面通常有灰白色
-
穗花牡荆
形态特征灌木,高2-3米;小枝四棱形,被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7厘米,小叶4-7,小叶片狭披针形,有短柄或近无柄;中间的小叶片5-9厘米,宽1-1.7厘米,通常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表面绿色,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和腺点;两侧的小叶依次渐刁。聚伞
-
蔓荆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罕为小乔木,高1.5-5米,有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通常三出复叶,有时在侧枝上可有单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9厘米,宽1-3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侧
-
金叶假连翘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5-3米;枝条有皮刺,幼枝有柔毛。叶对生,少有轮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5厘米,宽1.5-3.5厘米,纸质,顶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上有锯齿,有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排成圆锥状;花萼管状,有毛,
-
细叶美女樱
形态特征茎基部稍木质化,甸甸生长,节部生根。株高20一30厘米,枝条细长四棱,微生毛。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线性,两面疏生短硬毛,端尖,全缘,叶有短柄。穗状花序顶生,开花呈碎状花序顶生短缩呈伞房状,多数小花密集排列其上,花冠筒状,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玫瑰红、大红、紫、蓝
-
单叶蔓荆
形态特征本变种主要特点:茎匍匐,节处常生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通常钝圆或有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长2.5-5厘米,宽1.5-3厘米。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同原变种。花期7-8月,果期8-10月。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仅在营养器官上的差异,花果特
-
牡荆
形态特征牡荆在北京地区称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牡荆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
-
白花灯笼
入药部位植物的茎和叶。性味味微苦甘,寒。归经归心、肺经。功效清热止咳,解毒消肿。主治用于肺痨咳嗽,骨蒸潮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疖肿疔疮。
-
荆条
产地分布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5米,小枝四棱。叶对生、具长柄,5-7出掌状复叶,小叶椭圆状卵形,长2—10cm,先端锐尖,缘具切裂状锯齿或羽状裂,背面灰白色,被柔毛。花组成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