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猪笼草
阿里猪笼草(学名:Nepenthes×alisaputrana),又名豹纹猪笼草(LeopardPitcher-Plant)是由豹斑猪笼草(N.burbidgeae)和马来王猪笼草(N.rajah)杂交得到的自然杂交种,仅存在于婆罗洲沙巴的基纳巴卢山。其得名于沙巴公园前董事长拿督·拉姆里·阿里。其亲本都生长于猪山海拔1930至1950米处。
- 拉丁名
- Nepenthes × bauensis
- 别名
- 花市猪笼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瓶子草目
- 科
- 猪笼草科
- 种
- 石龙门猪笼草
- 亚科
- 阿福花亚科
- 族
- 芦荟族
- 属
- 猪笼草属
- 类型
- 热带植物类
与阿里猪笼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阿里猪笼草继承了父母本双方的性状,特别是它继承了马来王猪笼草捕虫笼巨大的尺寸。马来王猪笼草其他的杂交种都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捕虫笼。阿里猪笼草区别于豹斑猪笼草的特点是,其唇更宽,笼盖更大。而区别于马来王猪笼草的特点是,其笼盖的结构不同,毛被为棕色且较短,唇较窄且更接近于圆柱形,捕虫笼的颜色通常为黄绿色并具红色或棕色的斑点。因此,安西娅·飞利浦和安东尼·兰姆也将阿里猪笼草称为“豹纹猪笼草”。阿里猪笼草的唇为绿色至暗红色,具紫色的条纹。叶片为略呈盾形。阿里猪笼草很善于攀爬,很容易产生上位笼。
阿里猪笼草的形态更接近马来王猪笼草,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很大,一般不会将它们混淆。不过,这样的错误仍发生过,阿德里安·斯莱克的所著的《食虫植物与种植》(Insect-EatingPlantsandHowtoGrowThem)中的马来王猪笼草,实为阿里猪笼草。
生长环境
生长于猪山海拔1930至1950米处。
分布范围
仅存在于婆罗洲沙巴的基纳巴卢山。
植物学史
1992年,J·H·亚当和C·C·威尔科克描述了阿里猪笼草。仅已知其分布于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内海拔约2000米的贫瘠地区。
-
本斯通猪笼草
形态特征本斯通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长达5m,宽至0.6c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5cm。叶片革质,无柄至亚叶柄。叶片通常为宽线性至披针形,也可能略呈匙形。其基部包住茎部,脊宽大并下延。叶片可长达60cm,宽至9cm。叶片末端为圆尖至急尖。笼蔓两侧的叶片边缘通
-
长叶猪笼草
形态特征长叶猪笼草喜攀爬。其茎呈圆柱形,可长达10m,直径可达9mm,并可攀爬至高达12m的林冠。节间距可达12cm。叶片革质。为披针形至略呈匙形或卵形的披针形。可长达55cm,宽至9cm。叶片末端微凹,基部缩小成叶柄,长度可达7cm。叶柄下延形成一对脊,贯穿整
-
马来王猪笼草
植物介绍早期历史由于马来王猪笼草巨大的尺寸、不同寻常的形态特征及引人注目的颜色,其自发现以来就是广受欢迎的食虫植物。但这也仅仅是在食虫植物爱好者之间,在食虫植物领域以外,其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物种。由于马来王猪笼草的种植条件苛刻,所以马来王猪笼草并不是适合作为
-
毛盖猪笼草
形态特征毛盖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呈圆柱形至三棱柱形,可长达3米,直径可达5毫米。节间距可达10厘米。毛盖猪笼草的叶片无柄,呈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15厘米,宽至3厘米。叶尖为圆至急尖,叶基心形,抱茎,包围茎部。中脉两侧的纵脉可多达4条。羽状脉为不规则的网状。笼蔓
-
鞍型猪笼草
植物学史鞍型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N.lowii)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在过去B·H·丹瑟(B.H.Danser)对鞍型猪笼草的描述中只有对于茎和雌性花序的描述。因此,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清楚其捕虫笼的具体形态。目前尚未发现鞍型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
陈氏猪笼草
植物学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氏猪笼草都被误认为是细毛猪笼草(N.pilosa)。但实际上细毛猪笼草(N.pilosa)只存在于加里曼丹(Kalimantan),而陈氏猪笼草则只存在于沙巴(Sabah)和沙捞越(Sarawak)的巴杜拉威山(BukitBatuLawi)附近。细
-
马普鲁山猪笼草
形态特征马普鲁山猪笼草茎的直径可达6mm,最大长度未知,呈圆柱形。节间距可长达4cm。叶片革质,呈披针形至线形,可长达26cm,宽至5cm。叶片末端急尖,基部渐窄,半包住茎。笼蔓最长可达50cm。马普鲁山猪笼草的下位笼为椭球形。可高达21cm,宽至8.5cm。腹
-
暗色猪笼草
形态特征暗色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长达10米,直径宽至8毫米,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7厘米。叶暗色猪笼草的叶片革质,具柄,为倒卵形至长圆形,可长达15厘米,宽至6厘米。叶尖为急尖至渐尖,可能略为盾形。叶基渐尖至叶柄。叶柄可长达4厘米,成槽状,外翻
-
白环猪笼草
简介白环猪笼草是一种原产于婆罗洲、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热带食虫植物。它的名字来自于唇下白色的环状绒毛。植物学史白环猪笼草由托马斯·洛布(ThomasLobb)于1848年发现。之后正式的描述由约翰·林德利(JohnLindley)发表于《园丁记
-
昂嘎桑猪笼草
形态特征昂嘎桑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9m高的树干上。茎呈圆柱形。有侧芽生于地下茎。节间距2~6cm。莲座状植株的叶片革质,无柄,线形。长5~7cm,宽1~1.3cm。叶片末端急尖,基部包住茎部周长的二分之三。羽状脉发于中脉,斜向延伸,呈不规则的网状。中脉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