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猪笼草
迪安猪笼草是菲律宾海拔1180~1296m的地区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尚未发现迪安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也未有关于丹瑟猪笼草的变种或个体的描述。
- 拉丁名
- Nepenthes densiflora
- 别名
- 漏斗猪笼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瓶子草目
- 科
- 猪笼草科
- 种
- 迪安猪笼草
- 亚科
- 阿福花亚科
- 族
- 芦荟族
- 属
- 猪笼草属
- 类型
- 热带植物类
与迪安猪笼草相似植物
分布
其仅分布于巴拉望(Palawan)普林塞萨港省(PuertoPrincesaProvince)的一个较小的山顶——拇指峰(ThumbPeak)。
学名来源
迪安猪笼草的学名来源于菲律宾植物收藏家武斯特(DeanC.Worcester)。
-
匙叶猪笼草
形态特征匙叶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攀爬至5米的高处,直径可达8毫米。节间距可达15厘米,横截面为圆形至三角形或菱形。匙叶猪笼草的叶片无柄至具小叶柄,革质。叶片呈匙形,可长达30厘米,宽至10厘米,渐狭至基部。叶尖圆,短渐尖或微缺。中脉的两侧各有3至5条纵脉。羽状
-
龙猪笼草
形态特征龙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可攀至5米的高处。其茎直径可达1厘米,呈圆形至菱形。节间距可达14.8厘米。叶片革质无柄,呈匙形至椭圆形。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可长达27厘米,宽至7.8厘米;攀援茎的叶片可长达16厘米,宽至6厘米。叶片基部包住茎部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叶片上表面
-
葫芦猪笼草
简介葫芦猪笼草为原产于印度的N.Khasiana与N.gracilis杂交后代,1963年由杜米尼氏育成发表,是最耐低温的一种,栽培较普遍。捕虫囊绿色,下部膨大,状如葫芦,因而得名。生物学特性蔓生,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冬天保持温度15摄
-
柔毛猪笼草
形态特征B·H·丹瑟对于柔毛猪笼草的原始描述及所有后续的说明都基于存放于茂物植物园的那个单一的标本。柔毛猪笼草表现为藤本植物。其茎至少可长达4米,直径为6~9毫米。攀援茎为圆柱形,其他部分茎带钝棱角或扁平。节间距为10~15厘米。莲座状植株茎的形态特征未知。
-
梨形猪笼草
植物学史1973年,植物学家仓田重夫在《婆罗洲、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的猪笼草》(NepenthesofBorneo,Singapore,andSumatra)中错误的将该杂交种标记为疑惑猪笼草(N.dubia)的自然杂交种。1997年,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在其的专著《猪笼草属(
-
红瓶猪笼草
人为因素变种红瓶猪笼草作为春节花市必备的节庆植物被温室大量生产,然而红瓶猪笼草的捕虫瓶正常大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所以在养殖中常常大量使用激素,促使捕虫瓶鲜亮巨大。然而。这样做的恶果便是,一旦停止施用激素,猪笼草便会生长停滞,出现顶芽发黑等症状,故如右图所示,一般的花
-
毛律山猪笼草
形态特征毛律山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长达5米,直径可达5毫米,呈三棱柱形。节间距可达10厘米。毛律山猪笼草的叶片革质,合生。呈椭圆形,可长达4厘米,宽至12厘米。叶片末端呈圆形至钝角,基部可下延2厘米。中脉的两侧可分别具5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毛律
-
菱茎猪笼草
形态特征菱茎猪笼草善攀爬,其茎可长达35米,是猪笼草属中茎部最长的物种之一。节间距可达20厘米,直径为1厘米。其横截面通常为菱形。茎上具有大量呈凹陷状的腺体。菱茎猪笼草具有延伸的地下茎,会不定期的长出侧枝。菱茎猪笼草的叶片无柄,呈披针形至匙形,可长达25厘米,宽
-
密花猪笼草
形态特征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对来自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猪笼草进行了70个形态特征的对比。其中密花猪笼草和另外三种猪笼草被分于第三进化分支。生长环境密花猪笼草分布于海拔1700~3200m的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密
-
伯克猪笼草
变种已有两种伯克猪笼草的变种被描述。Nepenthesburkeivar.excellensHort.VeitchexMarshall(1890)Nepenthesburkeivar.prolificaMast.(1890)自然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