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毛白杨
毛白杨的变种--抱头毛白杨。本变种主干明显,树冠狭长,侧枝紧抱主干。生长较快,23年生树高20米,胸径30厘米,根深冠窄不胁地,适农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栽培。
- 拉丁名
- Populus tomentosa Carr. var. fastigiata Y.H.Wang
- 别名
- 臭多萝(河北)、山丁香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杨柳目
- 科
- 杨柳科
- 种
- 抱头毛白杨
- 亚科
- 波罗蜜亚科
- 族
- 榕族
- 属
- 杨属
- 类型
-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抱头毛白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系天然杂交而成,具有优良的林学特性,本变种主干明显,树冠狭长,侧枝紧抱主干。生长较快,23年生树高20米,胸径30厘米,根深冠窄不胁地,适农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栽培。各项指标均与毛白杨极为近似,属于优良材种;进行树干解析和定期测定不同年龄立木的生长量,证明其早期生长快,寿命长,生长旺期到40年生仍未衰退,能培育高大通直的良材。
分布范围
产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甘肃(文县)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山东武城。
主要价值
1973年夏津抱头毛白杨被省、地区林业考察队定为优良乡土树种。1976年冬送北京优质大苗100株,植于农展馆、颐和园及林业科学院。1983年11月,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山东省林业厅、林科所;河南省林业厅、农学院、林科所;河北省林业专科学校等9个单位在郑州联合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为全国六个毛白杨优良树种之一。
-
堇柄杨
产地分布我国中部引入巴黎植物园一种栽培植株。形态特征本种似大叶杨P.lasiocarpaOliv.,叶为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10-15厘米,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短枝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腺状锯齿,上面近光滑,下面沿脉具白色长柔毛;叶柄
-
准噶尔柳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4-6米,胸径可达20-30厘米;树冠稠密。树皮淡褐色,片状剥落;一年生小枝细长,淡褐色。芽小,贴生,长圆形。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7.5厘米,宽0.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同为绿色,侧脉12-16对,成40-45角开展,全缘或微
-
银背柳
产地分布产我国云南、四川、西藏东部。形态特征灌木。小枝初被灰色皱曲长柔毛,后毛渐脱落。芽被长毛。叶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达11厘米,宽达4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至楔形,上面特别是脉上被柔毛,下面被丝状绒毛,中脉和侧脉两面隆起,侧脉间
-
光皮冬瓜杨
产地分布甘肃形态特征光皮冬瓜杨产甘肃东南部,树皮光滑不为片状剥裂。花序轴、叶柄、叶片下面,至少沿脉有柔毛。光皮冬瓜杨与原变种的区别,树皮光滑不为片状剥裂。但与川杨P.szechuanicaSchneid.相近,而花序轴、叶柄、叶片下面,至少沿脉
-
中东杨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5米。枝斜上;树冠广圆锥形;树皮灰绿色,老皮有沟裂,色暗;小枝粗壮,有棱,黄灰色。芽长卵形,先端长渐尖,无毛,带绿色,有粘性;花芽特大,多着生于树冠上部。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7-10厘米,宽约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圆锯齿,具极狭半透明边
-
山杨
产地分布分布广泛,我国北自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华北、西北、华中及西南高山地区均有分布。国外分布:朝鲜、苏联东部也有分布。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
-
花叶柳
生长环境喜光或25%遮荫,耐寒性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可越冬,喜水湿,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PH5.0~7.0的土壤或干褙沙地、低湿河滩和弱盐碱地上均能生长,以肥沃、疏松,潮湿土壤最为适宜。主根深,侧根和须根广布于各土层中,能起到很好的固土作用。分布范围
-
欧越橘柳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小叶硬叶柳
产地分布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形态特征与原变种的不同是叶和花序都小。生长习惯生于海拔4000米的山坡,成片生长。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
-
单腺异型柳
产地分布产甘肃南部。形态特征灌木;枝斜展,高约1米。当年生幼枝有毛或无毛,小枝短而较细,黄色或黄褐色。叶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1-3(4)厘米,宽5-18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萌枝叶近心形),上面多为黄绿色,少为深绿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