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毛爆杖花
常绿小灌木,幼枝有柔毛或糙硬毛,叶通常两面或至少上面被毛和鳞片。花序腋生于枝顶,花萼发育有明显裂片或浅杯状无裂片
- 拉丁名
 - 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 Franch.var.Glabrescens
 - 别名
 - 大荚藤、细梗惠特木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杜鹃花目
 - 科
 - 杜鹃花科
 - 种
 - 爆杖花
 - 亚科
 - 杜鹃花亚科
 - 族
 - 龟背竹族
 - 属
 - 杜鹃属
 - 类型
 - 攀援灌木类
 
与少毛爆杖花相似植物
命名来源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ActaBot.Yunnan.4(3):257.1982]中国植物志:57(1):204
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两面、花梗、花萼和子房近于无毛或仅在叶背沿中脉被少数柔毛,花期3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彝良),无生境、海拔的记录,模式标本采自彝良。
- 
        
        
欧石楠
形态特征欧石南是灌木类植物,叶子幼细,属常绿植物,高度大概有20-150厘米欧石楠不等,但亦有部份品种如E.arborea及E.scoparia高度可以达6-7米。现存最多欧石南的群生地,以德国北部的自然保护区吕讷堡石南草原最为闻名。生长环境
 - 
        
        
变色血红杜鹃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枝上有宿存的芽鳞;子房毛被至少有部分的分枝毛具腺体;花冠黄色带粉红色至粉红色。生长环境生于海拔3250-4260米的岩坡或腐树上。分布范围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西
 - 
        
        
岩檀香
入药部位球根。性味味甘、辛,性平。归经归脾、胃经。功效理气,消食。主治食积不化,胸腹胀痛。
 - 
        
        
杜鹃花
植物学史中国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
 - 
        
        
春鹃
形态特征春鹃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春鹃花科中一种小灌木,有常绿性的,也有落叶性的。北半球温带各地,都有春鹃花的分布。春鹃花十分美丽。管状的花,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当春季春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
 - 
        
        
杜鹃
植物学史中国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
 - 
        
        
早春杜鹃
形态特征早春杜鹃是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2-7米;幼枝圆柱形,被灰色微柔毛,不久脱净,花序下小枝直径5-6毫米,无毛。冬芽卵圆形,长8毫米,无毛。叶革质,椭圆状倒披针形,长(9-)10-19.5厘米,宽(2-)3.3-5厘米,先端钝尖或短急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反卷,上面深
 - 
        
        
弯蒴杜鹃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3-5米。枝细长,灰褐色,无毛或具刚毛、腺头刚毛。叶革质,常集生枝顶,近于轮生,椭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1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边缘微反卷,无毛,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白绿色,仅中脉上具刚毛外,其余无毛,中脉
 - 
        
        
毛白杜鹃
产地分布湖北,杭州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约2米;枝条、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较密。花2—6朵簇生于枝端;花萼5裂,裂片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
 - 
        
        
长蕊杜鹃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7米;幼枝纤细,无毛。叶常轮生枝顶,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5-8厘米,稀达10厘米以上,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斜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具光泽,下面苍白绿色,两面无毛,稀干时具白粉,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