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喜马拉雅蓝罂

喜马拉雅蓝罂

编辑:爱京悦发布时间:2021-02-24 11:50:48

蓝罂粟,生长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原植物绿绒蒿,自18世纪以来,就受到西方植物学家关注并采集。这美丽的花卉,不仅在世界上拥有炫目的观赏价值,也在中国藏族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还是藏药中不可缺少的药材。

拉丁名
Meconopsis
别名
麝香绿绒蒿麝香叶绿绒蒿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罂粟目
罂粟科
泰坦魔芋
亚科
苹果亚科
磨芋族
绿绒蒿属
类型
其它类

与喜马拉雅蓝罂相似植物

名字由来

这神奇的植物拥有众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人称她为“蓝罂粟”,直至今日,这个名字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曾经将其命名为“欧洲蓝罂粟”,后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

把“蓝罂粟”叫做“喜马拉雅蓝罂粟”。中国的绿绒蒿种类繁多,色彩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蓝色,还有黄色、红色等等。每年夏季,这些令西方人叹为观止的高原花卉,便会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灌丛、草甸甚至5000米以上的流石滩中静悄悄地开放。这是一片全缘叶绿绒蒿的实验样地。除去漂亮的花冠,绿绒蒿的雄蕊往往非常密集,花药上布满了细小的花粉。当蝇、蜂甚至甲虫等停落在不同的花丛中取食时,也就帮助植株完成了传粉和受精。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与庭园栽培的虞美人大不一样,但其植物形态却是十分相似的。原来她们都是同属于蓝罂粟科中亲缘极近的“表姊表妹”,只不过两者果实的开裂方式不同,“体液”不同(绿绒蒿体具黄色乳汁,虞美人则为白色乳汁)。就美丽而言,绿绒蒿诌然是更胜一筹了。绿绒蒿是尸属桂,钨懿统称,全球共49种,主产亚洲中南部,而以我国最为丰富,占38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鄂等省,云南17种,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延至滇中、滇东北亚高山

蓝罂粟地带。绿绒蒿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二三寸至三五尺不等。种类不同,花型各异,姿态亦殊:有的自基部莲座状的叶丛中抽出花葶,一丛数葶,每葶独挺一朵;有的茎上着花,一茎数花,成一总状圆锥花序。其瓣多见为四,亦有多达十瓣成重瓣类型的。其叶长椭圆形,阔卵形,或具长柄如汤匙形,或分裂为琴形等等不一。不少种类,体具柔长的绒毛,因而获得了“绿绒蒿”这个雅称。绿绒蒿是野生高山

蓝罂粟花卉,生长于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的前缘。根圆锥状,肉质。叶基生,莲座状,有长柄。花生于花葶顶端,有蓝色、青蓝色、淡黄和鲜黄色、淡紫色、红色等多种,色彩绚烂,姿态各异,花期6~8个月。人称“高山牡丹”,欧洲人推崇为“世界名花”。因全株被有绒毛或刚毛而得名。蓝罂粟科,绿绒蒿属。绿绒蒿家族兴旺,共有四十九种,除一种产于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中国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有40种分布于藏、滇、川、青、甘、陕、等省,其中仅云南就占17种,丽江就有8种。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横断山脉则是绿绒蒿家族的中心,这里的绿绒蒿有三十九种,其中尤以淡蓝色的丽江绿绒蒿、鲜黄色的贡山绿绒蒿等最为著名。

种植方法

为多年生草本。高0.8米~1.2米,密生粗毛;叶长约30厘米,羽状复叶,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梗上有一层白色茸毛,花通常单朵,直径10厘米~12厘米或更大;花色鲜艳娇丽,有白、粉红、红和紫等色;花瓣通常6枚,有重瓣者,花瓣基部有黑色斑块。原产地中海沿岸至伊朗,现各地作为多年生宿根花卉多有引种栽培。开花时十分鲜艳美丽,很受人们欢迎。可用于花坛和庭园布置。播种繁殖,8月播种,真叶长出2片~3片时移苗。定植时,植株需带土。喜充足的阳光、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耐寒,在华北地区多有栽培,具直根,不耐移植。定植后每年应及时追肥、除草和松土。播种或根插繁殖:东方蓝罂粟于8月下旬至9月都可播种,甚至10至11月也可播种,幼苗为直根系,不耐移栽,播种最好用小

蓝罂粟种植花盆或营养钵育苗,待长出3~4片叶时脱盆下地,也可直接播入地中,2周出苗,具3~4片叶时间苗,株行距20-30cm,不再移栽。根插宜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进行。若在生长期内移栽,应待植株具6~7片叶后于阴天进行。移栽之前一定要透水,挖掘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系,以利成活。

栽培管理定植时,定植后每年应及时追肥、除草和松土。幼苗期间要保证水肥充足。花前施1~2次追肥,可使花开艳丽。夏季应创造冷凉的生长环境。花后及时剪除残枝败叶,可使余后的花开得更好,并可延长花期。花谢后,子房迅速长成直径3-4cm的蒴果,月余果熟,内有种子数千粒。耐霜,但严冬叶片逐渐枯萎,来春返青后,隔二周追肥一次,使植株健壮,花大色艳。本种易得腐烂病,若发现病株应立即销毁,并进行土壤消毒,以防蔓延。

珍稀植物

沉沉的云雾从云南方向弥漫过来,掠过幽蓝的冷杉林,一路朝着川滇交界处的大雪山涌来。山峦的最高处是一列因寒冻风化剥离得只剩嶙峋峰刃的石灰岩山体,锯齿状的轮廓在流动的大雾中渲染冷杉林着诡异和神秘。石灰岩山体下大片的流石滩毫无生气,光秃秃如月球一般荒凉。流石滩的下方海拔4500米,就像生命的分水岭,植物正从贫脊的土壤中萌发,在东喜马拉雅的莽野里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力量。那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五花草甸,深浅不一的粉色蓼科植物覆盖在山坡上,像一层柔软的地毯。花形千差万别的马先蒿开着紫色和红色的小花,像镶嵌在地毯上的图案;龙胆从绿色草甸上发出幽蓝的微光,草丛中的翠雀像飞舞的小鸟。还有报春、金莲花和灌木状的攀援铁线莲,五彩斑斓的高山花卉在短暂的夏日展现着它们令人惊讶的生命力。山坡另一侧是一大片被山火烧过的高山柏,枯死的躯干虬蛇般蜷伏在地表,枯枝丛中,一簇簇黄色的花朵在冷风中摇曳着轻薄如纸的花瓣。这些高贵而美丽的花朵就是辽阔的喜马拉雅群山中的传奇绿绒蒿。

SaulCunningham博士在观察传粉昆虫的活动,他要确定这种绿绒蒿是虫媒花还是风媒花。在一朵开花的植株上,很多小蝇坐在花瓣上,偶尔来回爬动,却不去访问布满花粉的柱头。在那一天的笔记里他写道:“花内监测温度10摄氏度,空气中的温度可能只有9.5或者9度。对昆虫来说,也许10摄氏度是一个限制温度。我没有看到食蚜蝇有传粉活动,也没有在绿绒蒿的花中看到任何蜂类,我猜测这个实验点之所以缺少传粉昆虫,大概是因为气温太低的缘故。”谢鸿妍在为这些美丽的黄色花朵做体征测量:每一棵植株的大小、每一片叶子的长度,以及花苞和果实的数量。她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研究中国藏东南地区绿绒蒿属植物的保护生物学。她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学院植物和动物系的植物学家JulianAsh博士、AdrienneNitotra博士,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的昆虫学家SaulCunningham博士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对绿绒蒿属植物进行种群生态学研究。

2006年夏季以来,他们从云南西北部的迪庆到川西北的甘孜、阿坝,以及青海南部的玉树、果洛和海南,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广阔地区建立实验点,监测了若干种群,以期对绿绒蒿属的生命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一物种面临着采集过度和生境破坏的威胁,研究它们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种群有什么样的反应和变化,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保护繁育模型和可持续的管理手段。大雾到来之前,冰冷的风已先期袭来,又要下雨了。2007年入夏以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似乎从未间断过向横断山脉带来雨水,云南西北部和川西北持续低温。刚开始的实验很不顺利,个6月里,研究小组从云南到四川到青海,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东部来回奔波数千公里,结果却令人气馁:物候反常,需要监测的群落没有按花期开花,上一年做过的原生境种子发芽试验颗粒无收。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环境里,高山植物的保护学研究来得尤其艰难。持续的全球暖化,物候反常,再加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都对高原生境形成越来越大的威胁。2007年11月的这次,是当年夏季实验的最后一次出野外,比对2006年以来的记录,研究小组借此了解植株在一年里的生长量和它的营养分配过程,它们以多少生长量用来繁殖生长?又以多少生长量用来营养生长?高寒环境里,植物可能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来积蓄能量,才能最大量地产生花朵延续它们的后代。

这神奇的植物拥有众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人称她为“蓝蓝罂粟”,后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把“蓝蓝罂粟”叫做“喜马拉雅蓝罂粟”。而在中国,通常称之为“绿绒蒿”。在国际上,学名必须特指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名。绿绒蒿拉丁文名“Meconopsis”,意为“绿绒蒿属”。

蓝蓝罂粟属绿绒蒿。不过,绿绒蒿的果实与提炼鸦片的蓝罂粟果很象,在分类学上,绿绒蒿属和蓝罂粟属同归于蓝罂粟科植物。最初,绿绒蒿曾与蓝罂粟在同一个属,直到1814年法国植物学家才发现绿绒蒿花朵中央的柱头与蓝罂粟花存在差别,于是将绿绒蒿从蓝罂粟属中分离出来。从此,绿绒蒿被正式列为一个独立的属。绿绒蒿是第三纪的孑遗成员,是一种高山花卉,间断分布于东亚和西欧。在已知的49种绿绒蒿中,只有一种分布于西欧,其余48种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

主要价值

绿绒蒿是藏药里不可少的药材之一,据介绍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止痛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肝脏和肺部疾病。

蓝罂粟以植株秀丽,花朵轻盈,花型别致,花姿优美,色泽艳丽而著名,在园林应用上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良好的花境背景材料。

适宜于篱旁、路边条植或片植,也可丛植于草坪中央,或植于野生花卉周围。盆栽装饰环境能起到绚丽夺目的观赏效果。若作切花,可在花蕾微裂显色时剪下,立即置于水中防止乳汁从茎枝巾流出,可保证适时开花,并延长花期。

相关植物
  • 拟鳞叶紫堇

    产地分布产四川西南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博落迴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具乳黄色浆汁。茎高1-4米,绿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厘米,宽5-25厘米,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通常7或9深裂或浅裂,裂片半圆形、方形、兰角形或其他,边缘波状、缺刻状、粗齿或多细

  • 滇西灰绿黄堇

    产地分布产德钦、中甸、洱源、云南;形态特征灰绿色草本,具直生主根。根茎粗壮,常分成多头。茎数条,高18—40厘米,具叶,常多分枝。基生叶多数,具长柄;叶片灰绿色,轮廓狭卵形,长3.5—9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狭倒卵形或狭卵形,顶端圆钝,常

  • 美花黄堇

    产地分布产四川西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黑顶黄堇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东义紫堇

    产地分布产四川西南部形态特征无毛草本,高25-30厘米。须根多数成簇,纺锤状肉质增粗,长1-2厘米,具长柄,末端有少数纤维状分枝。茎单1,不分枝,上部具叶,下部裸露,基部丝状且紫红色。基生叶少数,叶柄长6-7厘米,叶片轮廓三角形,三回兰出分裂,

  • 粉叶紫堇

    产地分布特产于四川峨眉山。形态特征无毛草本,高25-40厘米。须根数条,粗约1-2毫米,细根纤维状;根茎匍匐,盖以宿存的叶基。茎1-2,具少数分枝。基生叶少数,叶柄长5-15厘米,叶片轮廓卵形,长10-12厘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具长柄,

  • 会泽紫堇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帕里紫堇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波密紫堇

    形态特征无毛草本,高5-25厘米。须根多数成簇,棒状肉质增粗,长达8厘米,粗1-2毫米,末端渐狭,具纤维状细根。根茎短,具鳞茎;鳞片数枚,覆瓦状排列,卵形至近圆形,长0.3-1厘米,干时近革质。茎1-4条,直立或弯曲,不分枝,近裸露,基部变细。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