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毛蕨
光叶毛蕨,植株高35-45厘米。根状茎横走。叶柄长10-13厘米,基部粗15毫米,深褐色,向上渐变为灰褐色,光滑;叶片长25-30厘米,中部宽8-12厘米,长圆形,尾状渐尖头,二回羽裂。
- 拉丁名
- Cyclosorus glabrescens
- 别名
- 毛蕨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水龙骨目
- 科
- 金星蕨科
- 种
- 九龙山毛蕨
- 亚科
- 星蕨亚科
- 族
- 毛蕨族
- 属
- 毛蕨属
- 类型
- 蕨类植物
与光叶毛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羽片约10对左右,斜上,下部的具极短柄,互生,相距1.5厘米,基部一对突然缩短,长2-3厘米,宽1厘米,披针形,边缘浅裂成齿牙状;第二对起向上的羽片长5-7厘米,宽约1厘米,披针形,渐尖头,基部截形,略不对称,上侧裂片较长;羽裂1/3-1/2,裂片约10对,斜展,长宽近相等,舌形,顶端圆,有小突尖,全缘。叶脉两面明显,侧脉斜上,每裂片约6对,下部11/2-2对结合,基部一对的上侧一脉出自主脉基部稍上处,下侧一脉出自主脉基部,其先端交结成钝三角形网眼,并自交结点向缺刻伸出一条外行小脉和第二对或第二对的上侧一脉连接成三个斜长方形网眼,第三对的下侧一脉和第四对的上侧一脉伸达缺刻下的透明膜质联线。叶干后纸质,褐黄色,上面羽轴被短针毛,沿叶脉有一二短刚毛,下面几光滑无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侧脉中上部,每裂片2-4对;囊群盖小,厚膜质,棕色,光滑,宿存。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路边。
分布范围
特产于福建(厦门,禾山、南溪)。
-
刺黄果
刺黄果基本信息学名Carissacarandas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
-
丽蚌草
形态特征地下茎白色念珠状;地上茎簇生、光滑。叶丛生,线状披针形,长30cm,宽约1cm,有黄白色边缘。圆锥花序具长梗,约50cm,有分枝;属于草本植物,分布范围原产欧洲。生长环境习性:性极强健,耐寒又耐旱,不择土
-
维西花楸
形态特征植株乔木,高10米;小枝褐灰色,具细小皮孔,无毛。茎叶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共长10-15厘米,叶柄长2-3.5厘米;小叶片6-8(-10)对,间隔约1.3厘米,顶端和基部的稍小,长圆形或椭圆长圆形,长2-4厘米,宽0.9-1.
-
光稃碱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直立或基部倾卧,高15-20厘米,多分枝。叶鞘长于其节间,宽大疏松,平滑无毛,顶生者包藏花序下部;叶舌长1-1.5毫米,钝圆;叶片扁平或对折,长2-5厘米,宽1-2毫米,顶端稍钝。圆锥花序长5-8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微粗糙,2-4枚簇生各节,基部裸露;小穗柄
-
南川腹水草
产地分布分布四川。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垂茉莉
-
直萼黄芩
直萼黄芩基本信息学名ScutellariaorthocalyxHand.-Mazz.别名紫花地丁(滇南本草),屏风草(云南曲靖),小黄芩(昆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
-
海南白桐树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嫩枝被疏毛。叶膜质,干后浅紫色,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9-1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无毛,边缘具钝腺齿或锯齿;叶柄长1.5-5厘米,顶部具2枚小腺体;托叶钻状,长4-5毫米。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1-13厘米,苞片卵状三角形,长1
-
大苞矮泽芹
产地分布产云南(丽江、中甸、德钦)、西藏(米林)。生长在山坡及河边草地;海拔3540—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金叶莸
形态特征金叶莸是园林培植品种。落叶灌木类,株高50-60厘米,枝条圆柱形。单叶对生,叶长卵形,长3-6厘米,叶端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齿。叶面光滑,鹅黄色,叶背具银色毛。聚伞花序紧密,腋生于枝条上部,自下而上开放;花萼钟状,二唇形裂,下萼片大而有细条状裂,雄蕊;花冠、雄蕊、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