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无距凤仙花
无距凤仙花(学名:Impatiensmargaritifera)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2,600米至3,8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溪边丛中、河滩湿地及冷杉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拉丁名
- Sinocarumcoloratum
- 别名
- 滇木花生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蔷薇亚纲
- 目
- 杜鹃花目
- 科
- 凤仙花科
- 种
- 紫花无距凤仙花
- 亚科
- 芹亚科
- 族
- 阿米芹族,葛缕子亚族,阿米芹族九棱类与真型类
- 属
- 凤仙花属
- 类型
- 草本类
与紫花无距凤仙花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40-50厘米。茎直立,无毛,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卵形,薄膜质,长3-10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具2个大腺体,边缘有粗圆齿,齿间有小刚毛,侧脉5-7对;叶柄长1-5厘米。总花梗细长,腋生,花较小,通常6-8个排成总状花序;花梗短,基部有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苞片;苞片长2-4毫米,急尖,脱落。花白色,长达2厘米;侧生萼片2,小,卵状圆形,顶端具小突尖;旗瓣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背面中肋具细尖头;翼瓣狭,具宽柄,基部裂片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较长,狭斧形,背面有宽小耳;唇瓣舟状,基部肿胀,无距;花药钝。蒴果线形,长达1.8厘米,种子少数,倒卵形。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600米至3,800米的地区溪边丛中、河滩湿地及冷杉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
棒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全株无毛。茎粗壮,常具翅,下部长裸露,常扭曲,不分枝或上部具小枝。叶常密集在上部,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8-15(18)厘米,宽3.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状狭长1-2厘米的叶柄,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
-
直距凤仙花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全株无毛或近无毛,基部及下部具少数支柱根。茎粗壮,直立,具条纹。叶互生。上部叶密集,近轮生,近无柄,下部叶具长下延的短叶柄,叶片膜质,卵形或长圆形,长9-15(24)厘米,宽4-7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狭楔形,渐狭成具翅的短柄,边缘具密圆齿
-
鸭跖草状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纤细,平卧,有分枝,上部被疏短糙毛,下部节略膨大,有多数纤维状根。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菱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沿脉有短糙毛,下面灰绿色,无毛,
-
草莓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达30-70厘米。茎粗壮,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肉质,不分枝,或有短枝,无毛,常紫色。叶具柄,下部对生,上部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10(12)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端具小刚毛;侧脉7-9对
-
白汉洛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具短支柱根。全株无毛。茎直立,高达10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下部多少肉质,具增厚的节。叶互生,下部的疏生,具长达5厘米的叶柄,最上部的叶多少密集,近无柄,近膜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狭,或稀近
-
岔河凤仙花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被明显的毛。叶密集于茎上部,长3-6厘米,边缘具有芒尖的齿。花梗被腺体。花粉红色,侧生萼片褐色,边缘黄褐色;侧脉明显,乳白色。生长习惯生于海拔2600-2700米的悬崖崩
-
短尖棒尾凤仙花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怒江与独龙江分水岭形态特征本变种以苞片及侧生萼片顶端短渐尖与原变种不同。生长习惯生于山谷阴湿处,海拔2400-2800米。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
-
长距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全株无毛。茎粗壮,直立,下部长裸露,分枝或不分枝具少数支柱根。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状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具圆齿状齿,齿间有刚毛,上面绿色,下面淡
-
龙虾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肉质草本,高1米左右,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厘米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花大而美丽,粉红色,也有白、红、紫或其他颜色,单瓣或重瓣,生于叶腋内,蒴果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弹裂为5个旋卷的
-
槽茎凤仙花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茎直立,粗壮,圆柱形,具明显的槽沟,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节上常具疏腺体。叶对生或上部轮生,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20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侧,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侧脉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