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轴凤尾蕨
紫轴凤尾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PterisaspericaulisWall.exHieron.var.aspericaulis
- 别名
- 无
- 科
- 凤尾蕨科
- 属
- 凤尾蕨属
与紫轴凤尾蕨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西藏国外分布: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
形态特征
植株高1-1.5米。根状茎短而斜升,粗1.5-2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柄约与叶片等长,粗4-5毫米,连同叶轴、羽轴、叶边或囊群盖多少饰有浅紫色,有时为禾秆色,基部被鳞片,无毛,略粗糙,有分散的小疣突;叶片长圆状卵形,长50-80厘米,宽20-25厘米,二回深羽裂或基部三回深羽裂;侧生羽片6-14对,对生,斜展,无柄或下部的具短柄,披针形,长(6)15-18(23)厘米,宽(1.5)2.5-3(5)厘米,先端具线形尖尾,基部圆楔形,略偏斜,篦齿状深羽裂几达羽轴,顶生羽片的形状、大小及分裂度与中部的侧生羽片相同,但有长1-1.5厘米的柄,最下一对羽片和其上的羽片异形,即其基部下侧有一片(偶有2片)篦齿状深羽裂的小羽片(形状和羽片相同但较短小);裂片(17)22-25(32)对,互生,毗连,几平展,长圆形,略呈镰刀状,长1-3厘米,宽3.5-7毫米,先端短尖或为钝头,并有一小突尖,基部稍扩大,全缘或不育边缘偶呈微波状。羽轴下面隆起,光滑,上面有狭纵沟,沟两旁有刺。侧脉两面均明显,斜展,从基部二叉,裂片基部下侧一脉出自羽轴,基部相对的两条小脉向外斜行达到缺刻上面的叶边。叶干后近革质,灰绿色,边缘常为浅紫色,无毛(幼时下面无毛,上面近无毛)。
生长习惯
生杂木林下,海拔800-2900米。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条纹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东北部、云南东南部国外分布:日本、越南北部形态特征叶簇生(10-20片),明显二型;柄长15-2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1毫米,栗褐色,中部以上有禾秆色的边,或有时上部为深禾秆色,有光泽,无
-
凤尾草
形态特征凤尾草无地上茎,叶从根茎丛生地上,高三、五十厘米,叶分成5—7片小叶,宽1—2厘米,呈短、长带形,边缘有小锯齿,叶片两侧波状皱曲。能育叶较窄,边缘下侧着生孢子囊群,产生孢子。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
-
岩凤尾蕨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甘、苦,性凉。归经归大肠、肺、肝经。功效清热利湿,敛肺止咳,定惊,解毒。主治泄泻,痢疾,淋证,久咳不止,小儿惊风,疮疖,蛇虫咬伤
-
粗糙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国外分布:越南、柬埔寨、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形态特征变种的叶柄通常棕色或褐棕色,表面粗糙;叶片的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下延。叶轴,粗糙。本变种不同于前一变种在于形体较高大
-
半边旗
形态特征植株高35-80(1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1-1.5厘米,先端及叶柄基部被;褐色鳞片。叶簇生,近一型;叶柄长15-55厘米,粗1.5-3毫米,连同叶轴均为栗红有光泽,光滑;叶片长圆披针形,长15-40(60)厘米,宽6-15(18)厘米,二回半边深裂;顶生羽片
-
海南凤尾蕨
形态特征本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能育叶变异较大,从一回羽状至二回羽状,羽片边缘圆波状或在中部或下部多少具单独的或连续的圆裂片或长圆形裂片,或为深羽裂。生长环境耐半阴,忌强阳光直射;忌干旱,喜温暖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生长于海拔350-7
-
井栏凤尾蕨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株高40~6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端被鳞片.叶簇生,近二型,柄长15~25厘米,一次羽状复叶,羽片在叶轴上下延为翼,能育裂片边全缘;自第二对向上各对羽片渐缩小,长圆形至狭线形,一回羽裂或三出.叶脉羽状分离,侧脉常二叉,先端
-
百越凤尾蕨
形态特征百越凤尾蕨(变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侧生羽片阔披针形,长16-22厘米,中部宽4-6厘米,羽片中部的裂片长2-3.5厘米,宽(5)6-8毫米。参看:傅氏凤尾蕨(原变种)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300-
-
篦齿半边旗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国外分布: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
-
隆林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广西西北部、贵州形态特征植株高30-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0.5-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10-20片),明显二型;柄长15-2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1毫米,栗褐色,中部以上有禾秆色的边,或有时上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