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崖摩
望谟崖摩(学名:Amooraouangliensis)为楝科崖摩属下的一个种。
- 拉丁名
- Amoora ouangliensis (Levl.) C. Y. Wu
- 别名
- 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龙松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芸香目
- 科
- 楝科
- 种
- 白皮松
- 亚科
- 楝亚科
- 族
- 鹧鸪花族米仔兰亚族
- 属
- 崖摩属
- 类型
-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望谟崖摩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3-13米;小枝被苍白色鳞片。叶长约50厘米,叶柄和叶轴无毛,有小叶6-8枚;小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或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一侧楔形,另一侧浑圆而明显下延,稍偏科,叶面仅于中脉上有鳞片,背面普遍被鳞片,侧脉每边12-15条,小叶柄长5-8毫米,被鳞片。花未见。果序长6-10厘米,被鳞片;果椭圆形,长约2.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短柄状,被鳞片,多皱纹,下部承以展开的宿萼,萼齿4,圆形,稍反卷,被鳞片;果皮木质,干时坚硬,果柄,长1.3厘米,1-3室,种子1-3,围以完全的肉质假种皮。果期5月和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中海拔山地林中。
分布范围
产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望谟。
-
曲梗崖摩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8米。叶互生,叶柄和叶轴长35厘米,叶柄上面具浅槽,背面圆形,无毛;小叶11枚,对生,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圆形,稍下延而成短翅,边缘反卷,两面无毛,侧脉每侧14-16条,上面下陷,背面明显隆起;小叶柄粗壮,长1-1.5厘米,上面具槽,被棕色星状鳞片。
-
山楝
形态特征乔木,高20~30米。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有小叶9~11(~15)片;小叶对生,初时膜质,后变亚革质,在强光下可见很小的透明斑点,长椭圆形,长18~20厘米,宽约5厘米,最下部的一对较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有时一侧稍带圆形,偏斜,两面均无毛,
-
四季米仔兰
形态特征奇数羽状复叶长4-9厘米;叶柄长1-3厘米,两侧及叶轴具翅;小叶5-7片,纸质至近革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1.5厘米,基部一对常较小,先端圆,基部楔形,等侧,渐下延至着生处以致无小叶柄;侧脉每边4-6条,纤细。总状花序长3.5-6厘米,有时花序
-
香椿
形态特征乔木;树皮粗糙,深褐色,片状脱落。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
-
山椤
形态特征乔木,高4-15米;幼枝被锈色、鳞片状星状毛。叶互生,叶柄和叶轴幼时被锈色鳞片状柔毛,后变无毛;小叶5-9,对生或近对生,薄纸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2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稍偏斜,两面均无毛,叶面有光泽,背面干时苍黄色,侧
-
非洲楝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0米或更高;幼枝具暗褐色皮孔,树皮呈鳞片状开裂。叶互生,叶轴和叶柄圆柱形,无毛,长15-60厘米或更长;小叶6-16,近对生或互生,顶端2对小叶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下部小叶卵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
-
碧绿米仔兰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15米;小枝暗灰色,散生有苍黄色的小皮孔。叶长约30厘米,有小叶9-13枚;厚纸质或亚革质,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5-15(-18)厘米,宽(2-)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边,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2-16条,纤
-
米兰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幼枝顶部具星状锈色鳞片,后脱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窄翅,小叶3—5,对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全缘,叶脉明显。圆锥花序腋生。花黄色,极香。花萼5裂,裂片圆形。花冠5瓣,长圆形或近圆形,比萼长。雄蕊花丝结合成筒
-
椭圆叶米仔兰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具有锈色鳞片。叶长20-25厘米,有小叶3-5枚,叶轴和叶柄有鳞片;小叶薄革质,长圆形,长8-10(-20)厘米,宽4-5(-8)厘米,两端钝形或圆形,叶面无毛,背面被棕色鳞片沿脉更甚,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8-9条,于背面稍凸起;小叶柄长5-
-
木果楝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高达5米;枝无毛,灰色,平滑。叶长15厘米,总轴与叶柄无毛,圆柱状,叶柄长3-5厘米;小叶通常4片,对生,近革质,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全缘,两面均无毛,常呈苍白色,侧脉每边8-10条,向上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