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瓣杜英
秃瓣杜英(学名:ElaeocarpusglabripetalusMerr.)是杜英科,杜英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嫩枝秃净无毛,老枝圆柱形,暗褐色。叶纸质或膜质,倒披针形,先端尖锐,上面干后黄绿色,下面之浅绿色,网脉疏,叶柄无毛,干后变黑色。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去年枝上,花序轴有微毛:萼片披针形,花瓣白色,花丝极短,花药顶端无附属物但有毛丛;花盘、子房被毛,花柱有微毛。核果椭圆形,7月开花。
- 拉丁名
- 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
- 别名
- 福木,福树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锦葵目
- 科
- 杜英科
- 种
- 秃瓣杜英
- 亚科
- 芸香亚科
- 族
- 藤黄族
- 属
- 杜英属
- 类型
-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秃瓣杜英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12米;嫩枝秃净无毛,多少有棱,干后红褐色;老枝圆柱形,暗褐色。
叶纸质或膜质,倒披针形,长8-12厘米,宽3-4厘米,先端尖锐,尖头钝,基部变窄而下延,上面干后黄绿色,发亮,决不是暗褐色而暗晦无光,下面之浅绿色,多少发亮,侧脉7-8对,在下面突起,网脉疏,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突起,边缘有小钝齿;叶柄长4-7毫米,偶有长达1厘米,无毛,干后变黑色。
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前一年枝上,长5-10厘米,纤细,花序轴有微毛:花柄长5-6毫米;萼片5片,披针形,长5毫米,宽1.5毫米,外面有微毛;花瓣5片,白色,长5-6毫米,先端较宽,撕裂为14-18条,基部窄,外面无毛;雄蕊20-30枚,长3.5毫米,花丝极短,花药顶端无附属物但有毛丛;花盘5裂,被毛;子房2-3室,被毛,花柱长3-5毫米,有微毛。核果椭圆形,长1-1.5厘米,内果皮薄骨质,表面有浅沟纹。秃瓣杜英的花花期为7月。
生长环境
中等喜光,深根性。生长迅速,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山脚。中性、微酸性的山地红壤、黄壤上均可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贵州及云南。生长于海拔400-750米的常绿林里。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汕头大洋山(定名人误作福建省)。
主要价值
秃瓣杜英木材材质洁白,纹理通直,干燥后易加工,不变形,切面光滑,美观,是家具、胶合板用材。树杆端直,冠形美观,一年四季常挂几片红叶,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应用很广,苗木市场需求量大。它还是优良的香菇栽培树种,造林面积逐年扩大。
繁殖方法
播种
采种与种子处理采种母树应选择树龄15年以上、生长健壮和无病虫害的植株。于10月下旬果实由青绿色转为暗绿色时,核果成熟,应及时采种。果实采回后可堆放在阴凉处或放入水中浸泡1-2天,待外果皮软化后,进行搓擦淘洗,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置室内摊开晾干后及时沙藏(种子切忌曝晒,也不宜长期脱水干藏)。杜英属种子大多有深度休眠现象,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贮藏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可达60%以上)。
扦插
一般采用嫩枝扦插,从生长健壮的优良母树上选取插条,若从4年生以下幼树或大树基部萌条采条扦插效果更好。于6月中上旬从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剪取插穗,穗条长10-12厘米,将插穗下部叶子剪除,上部保留2-3个叶片,每张叶片剪去一半,插穗可用100毫克/千克NAA或50毫克/千克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2-4小时用蛭石或河沙做基质,插床宽1.2米,深30厘米,插前先将插床整平,基质用0.3%CuSO4液消毒。插时用竹扦插一小洞,再将插条插入,用竹扦挤压,使插穗基部与基质紧密,插扦深度为插穗的1/2,扦插密度以插条间枝叶不接触为宜。插后浇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薄膜弓棚封闭保湿,上方加盖草帘或遮阳网遮荫降温。扦插后一般不需再喷水管理,每隔7天可喷0.1%KMnO4或0.3%CuSO4液1次,防止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全光自动喷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装置育苗,扦插后20天左右
开始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杜英实生苗中有较多变异类型,有的苗木秋冬季全株树叶转变成鲜红色,十分绚丽,通过选育和无性扦插扩大繁殖,可培育成园艺观赏新品种。
造林技术
造林
林地选择:因秃瓣杜英为深根树种,幼苗期耐阴喜湿。造林地应选择海拔800m以下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山谷地造林。
整地方式:根据山地条件、坡度、水土流失状况等因素综合考察。一般多采用劈山炼山、挖大穴施基肥造林;在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采用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
造林密度:根据经营目的,作为短轮伐期菇木林造林的密度是1米×1.5米即每亩445株左右,而培育大径木用材以2米×2米为宜即每亩166株左右。
造林方法、时间:造林时间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因秃瓣杜英1年生苗侧根多、枝条嫩为常绿树种,为减少水分蒸发,造林时应适当剪去部分枝叶和过长的根,做到随起苗随造林;选择阴天或小雨天造林,严格掌握苗正、根舒、深栽、打紧等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管理
秃瓣杜英人工林头1-2年生长不快,第3年高、粗生长迅速加快。为减少林地杂草、灌木与杜英争光、争水、争肥,加强造林后头3年的抚育管理尤为重要,根据我们的经验造林后头3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施肥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8-9月即在每年的两次生长高峰前进行,有利林木生长。到第4至第5年树高5米以上,胸径5公分左右,已郁闭成林。
伐期
杜英的间伐期因立地条件、管理水平和栽植密度不同而异,据我们93年在庆元县竹口林区营造的短轮伐期秃瓣杜英菇木林试验表明,5年生林分郁闭度0.9以上,树高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木个体开始分化(已出现被压木)。此时应将被压木、生长势差和过密的植株伐除,使其分布均匀,确保优良林木健康成长。
主伐期:秃瓣杜英树高生长前期较快,胸径生长5龄后上升增快;材积生长前期较缓慢,15年以后大幅度上升。培养大径材秃瓣杜英林主伐期应在20-25年之后,获取最大材积。
-
海南杜英
形态特征小乔木,具假单轴分枝,树冠宽广;嫩枝无毛。叶革质,狭窄倒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幼时上下两面均秃净,老叶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下面浅绿色,侧脉14-16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网脉在下面稍突起,边缘密生小钝齿;叶柄长1-2厘米。
-
杜英
形态特征杜英常绿乔木,高5-15米;嫩枝及顶芽初时被微毛,不久变秃净,干后黑褐色。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3.5厘米,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下面秃净无毛,幼嫩时亦无毛,先端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常下延,侧脉7-9对,在上面不很明显,在下面稍突起,网脉
-
中华杜英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3-7米;嫩枝有柔毛,老枝秃净,干后黑褐色。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稀为阔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细小黑腺点,在芽体开放时上面略有疏毛,很快上下两面变秃净,侧脉4-6对,在上面隐约可
-
文定果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达5~8m。树皮光滑较薄,灰褐色。小枝及叶被短腺毛,叶片纸质,单叶互生,长圆状卵形,长4~10cm,宽1.5~4cm。掌状,先端渐尖,基部斜心形,3~5主脉,叶缘中上部有疏齿,粮棉油星状绒毛。花两性,单生或成对着生于上部小枝的叶腋花萼合生,萼片5枚,分离
-
杜英花
形态特征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初夏与冬季开花,花米黄色或黄色,花瓣花蕊风干后成棕色,有芳香味。生长环境广西及贵州南部均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之山地杂木林中。分布范围产中国南部,广东、浙江、江西、福建、台湾